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钟学吉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唯一号:
130930020220000051
人物姓名:
钟学吉
人物异名:
别名:陈吉;谱名:国吉;学名:春黄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462.pdf
性别:
男
时代:
清
出生年:
1856年
籍贯:
霞浦县新南里白虎坑(白露坑)村
民族:
畲族
亲属:
钟挺勇
非亲属:
钟良
传略
钟学吉,别名陈吉(寄名于“土主”陈师公),谱名国吉,奏名法宁,学名春黄,清咸丰六年(1856年)生于霞浦县新南里白虎坑(白露坑)村。父挺勇,系该村族长,家境较好。他七岁入私塾,从小受到儒家正统文化教育。通文达理,学业精良,练得一手好书法。先辈伯父等人把章回小说改编成畲族歌谣唱本,对其影响极深。 学吉二十岁便开始设馆,以教书为业。他教学十分认真,是受人欢迎的畲村教书先生,兼当巫师,足迹踏遍县境。他结合教学,编写《花名歌》、《鸟名歌》、《十贤歌》、《十女歌》、《十字歌》、《起书堂》、《大读书》等知识性很强的畲族民歌在闽东广为流传。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刑部主事钟大焜来闽东主修《福建福宁府颖川钟氏宗谱》,钟学吉参与其事,修编霞浦县四十六、七都一带的“钟氏支谱”。同年,偕同一些“山民”(畲民)头面人物,倡建同族联谊场所。协同筹办福宁山民会馆。次年,山民会馆在霞浦县城西建成。他住馆期间,结识许多来自各地各阶层人士,大大拓展了他以小说内容为表现主体的畲族长篇民歌(“哨鹊”歌)的创作路子,并编写出《诸葛亮》、《孟姜女》、《唐伯虎》等长篇叙事歌。 民国2年(1913年),福宁三明会馆整顿后,成为闽东、浙南畲族聚居区的同族性团体,年近花甲的钟学吉,被公举为董事。他交游更广,创作更丰,创作手法日趋成熟,他把族人钟良弼反对民族歧视的真实事迹编成长篇民歌传唱,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民国8年,山民会馆迁入霞浦县城新址,钟学吉经常住馆,收集素材,整理、编写大量民歌,其畲族长篇抄本正歌的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各地来往宗人,亦利用住馆之便,传抄歌词,民歌迅速传播,他也成为名扬闽浙畲区的一代畲族“歌王”,凡村都有钟学吉的歌。定稿于民国10年的《末朝歌》,是他晚年代表作。在歌中他发出“末朝世界成这样,百姓怎样活得成?”的感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省、县有关部门,多次派员深入调查,发掘、整理钟学吉传世作品百余篇。其《末朝歌》、《蓝佃玉》,(《九节金龙鞭》)、《钟良弼》等作为畲族文学的代表作,被载入《中国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和《畲族简史》。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