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唯一号: 130930020210000045
人物姓名: 冯梦龙
人物异名: 字:犹龙、子犹;别号:墨憨子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341.pdf
时代:
出生年: 1574年
卒年: 1646年

传略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子犹,别号墨憨子,苏州府吴县籍长州县人,由岁贡任丹徒训导。崇祯七年(1634年)升寿宁知县,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通称“三言”)和《古今谭概》、《双雄记》、《平妖记》等垂名青史。明崇祯七年至十一年(1634-1638)冯梦龙任寿宁知县,提倡“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修县仓,立樵楼,筑城墙,复东坝。他捐俸修缮寿宁学宫,“立月课”,颁发所著《四书指月》并亲为诸生讲解,使“士欣欣渐有进取之志。”其在寿宁的著述有《寿宁待志》、剧本《万事足》、诗集《游闽吟草》(已佚)。他还修东坝,蓄水川济县城。今仍留存日升门、东坝、戴清亭等遗址。1985年寿宁人民为纪念冯梦龙的政绩,建亭一座取名的戴清亭,并树有一块由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题字“冯梦龙宦寿旧址”石碑。1990年又在南山风景区立5米高塑像一尊,并设梦龙碑林,以示缅怀。2009年,寿宁开拓东部新区时,更建设总用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的梦龙公园,由广场、廊桥、人工湖等景观组成,不仅是为了纪念明末任寿宁知县的我国古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更是寿宁廊桥与红土地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