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凤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唯一号: 130930020210000039
人物姓名: 谢凤吟
人物异名: 字:兆华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81.pdf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3年
卒年: 1978年

传略

谢凤吟山村诗人谢凤吟(1903-1978),字兆华,出身书香门第,父龙光曾署沙县教谕,兄弟七人,凤吟居末,少随在寿宁县鳌阳小学当校长的长兄凤岐,在该校就读,品学兼优。毕业后,未再深造,自学诗文,抗日战争后期当过两年赤岩小学校长,后习医,为群众治病祛疾,颇有口碑,著有《乐天室诗草》二卷四百多首诗。现存上卷诗237首,是解放前周宁现存私人四诗集之一。其六兄凤冈曾为之作序:“兆华少通经籍,不慕荣利,自号乐天主人,所著诗歌长短数百篇,率皆讽世之作,余喜其乐天知命之近乎道者……。”《乐天室诗草》字体工整流畅,颇具书法功底。其诗乐山乐水,忧国忧民,抗日爱国情怀是其主题。如:《钓鱼》“闲步到长堤,携竿独下钓。鱼儿窥不来,潭影空相照。岸上群花开,迎风相媚笑。静坐对无言,此中见微妙。”《衡门》“陋巷几人怀自乐,新亭有客泣孤囚。中原逐鹿无穷日,鼓角声中倍感秋。”“血泪染红枫树叶,霜风吹白野人头。河山也解英雄恨,草木难消烽火愁。”《九一八后感东北》“山海关前夕照横,飞机轧轧炮轰轰。可怜烈士安馨辈,空得如山万古名。”“六十万军视一毛,弃城失职憾汤曹。杀奴莫道无精粹,显我神威有大刀。”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