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唯一号: 130930020210000017
人物姓名: 吴中立
人物异名: 字:时用
文件路径: 1309/01/object/PDF/13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02.pdf
时代:

传略

吴中立。字时用。明正德年间,福宁州学岁贡。任江西赣州府兴国县教谕,嘉靖元年(1522年)升江南扬州府海门县知县。据东源《吴氏宗谱》(旧谱)记载:“恭十三公,讳洪字弘,娶山阜郑氏,生六子。长孙弘三,讳中立,号毅庵,由贡举仕海门县”。海门县,地处南通县东,“本一沙角突出江海间,曰科角嘴,江海间涨沙所冲操作也,今东南境已与崇明岛外沙接,宋初犯罪获贷者,配隶于此,煮盐纳官”,“元、明时以水患屡经迁徙”。人口虽才二万多,但土地沙化贫瘠,水患频繁发生,县治屡经迁徙,加上罪犯配隶于此,民风刁蛮顽劣,难以治理,几任知县均被迫挂冠,故当时朝官都不敢去海门当知县。这种情况下,中立挺身而出,自荐出任海门知县,得到朝廷喜许。在任内,他整顿吏治,重树堂威,严肃号令,惩治刁顽,足遍沙洲海角,力制沙侵水患,度地宜,察民便,详禁御,使盐赋增加。经济发展,四境承平,终于使忠信立于朝廷,政声播于海州。故而林向渠《重修延陵族谱叙》称中立“其出令海门,而致仕荣归也,原州人崇祀乡贤,柘荣袁氏建祠堂时,中立应邀为袁天禄府第作《奉赠左丞府联》,并写了《挽左丞袁公》诗。

知识出处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闽东历史文化名村》

在工业化、城市化大潮中,乡村成为保存和承传历史文化资源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闽东村落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2008年10月福安溪潭镇廉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被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999年5月,廉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2月,福安社口镇坦洋村、溪柄镇楼下村,福鼎管阳镇西昆村,屏南甘棠乡漈下村、棠口乡漈头村,周宁浦源镇浦源村,霞浦溪南镇半月里村被评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