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关研究现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471
颗粒名称: 二、相关研究现状
分类号: G852
页数: 4
页码: 2-5
摘要: 本文对畲族民间体育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其起源、发展、文化内涵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畲族民间体育作为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对于畲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畲族民间体育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畲族 民间体育 风俗传统

内容

绵延数千年的畲族民间体育是研究畲族文化的资料库,在畲族民间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无不包含着畲族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积极提倡,加强领导,政策提高,稳步发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针指导下,我国畲族聚居地把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些体育部门对不同内容与形式的畲族体育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挖掘整理工作,在不同时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召开了畲族民间体育的座谈会,举办大规模的畲族民间体育竞赛,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相关的政策法规方面,2005年之后,国家及地(市)级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规范和保护。在国家法律法规层面,2008年5月14日,文化部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对传承人从认定、管理、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突破,也是从一味追求物化的保护过渡到重视传承人的发展和保护。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施行,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升到了法律层面,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法可依,得到科学保护,在我国法律历史上开启了新的篇章,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在地方法律法规层面,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开始实施《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根据该条例的有关规定,于2009年正式将畲族武术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畲族民间体育保护与传承具有历史性的意义;2007年6月1日浙江省文化厅开始实施《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与评定暂行办法》;2010年4月20日福建省文化厅颁布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有力保障。
  在畲族民间体育传承人及项目认定方面,截至2015年,根据《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畲族武术——盘柴槌(福建省第三批)、稳凳(浙江省第二批)与赶野猪(浙江省第三批)名列其中。目前,已认定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蓝大瑞(福建省非遗项目盘柴槌代表性传承人)、雷盛荣(福建省非遗项目畲家拳代表性传承人)、蓝进平(浙江省非遗项目稳凳代表性传承人)、钟团玉(福建省宁德市非遗项目畲家拳代表性传承人)、雷勇昌(福建省宁德市非遗项目畲族拳术和棍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畲族武术是唯一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畲族民间体育项目,而蓝进平是浙江省唯一一位省级畲族体育项目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畲族民间体育虽然已经开启了保护之门,但是起步较晚,还有很大一部分体育项目亟须挖掘、整理和保护,同时迫切需要传承人对其进行传承。
  随着人们对畲族民间体育认识的深化和提高,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市的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和众多的体育史学者、体育工作者围绕畲族民间体育的历史发展、系统与融合、特征、功能、作用等进行了理论探讨。1993年5月,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与宁德市政府联合举办了“畲族与体育”研讨会,入选论文17篇,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文史办和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新疆等地的54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研讨会的中心议题为“如何继承和发展畲族体育”,会上,专家、学者对畲族民间体育在项目的形式方法、比赛规则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使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并为广大畲民所接受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与会专家认为,畲族历史悠久,在生活、生产、斗争实践中演变而来的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继承与发展它,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加强民族大团结具有现实和历史意义;畲族体育项目繁多、内容丰富,集竞技性、健身性与娱乐性于一体,在继承与发展中,如何做到既保留它的原始面貌又积极创新显得十分重要。
  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体育文化学术交流与合作,由福建省体育科学学会、福建省体育社会发展研究会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畲族体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课题论证会于2016年3月25-27日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召开,会议主题是“延续民族文化血脉,推动畲族体育持续发展”。共收到论文40余篇,入选论文33篇,其中包括来自武汉体育学院、郑州大学等大陆高校以及台湾部分高校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研讨会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领导,北京、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直辖市以及台湾部分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与会专家和学者还就海峡两岸畲族体育文化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等问题畅所欲言(如图1)。
  畲家拳是南少林武术中的一支流派,它动作朴实无华,讲究实用,独具特色,深受畲民的喜爱,并广泛流传于畲民聚居的地区。畲家拳以畲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玄机秘法深邃莫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击方法和众多门派,如八井拳、洪拳、连环拳、蓝技拳与内文拳等,有些技法作为军事训练的辅助手段被应用。畲民练拳习武之风经过千百年流行、传承,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畲族民间体育文化。多年来,武术专家、学者对畲家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有关畲家拳理论和实践技艺的专著、论文先后问世,如福建警察学院林荫生教授出版了专著《畲族拳》(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该书较全面和系统地对畲家拳进行挖掘和整理,除了被列入“中华武术”丛书外,还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深受好评,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对畲族民间体育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网、维普及国家体育总局信息所中文体育文献数据库,检索出1980-2005年、2006-2017年期间国内外体育期刊发表的20余篇相关文章。目前尚未见到国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报道,国内学术界在该研究领域也尚无权威定论。

知识出处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文化保存现状与保护措施研究》

出版者:中山大學出版社

我国畲族民间体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因研究角度和作者的研究思路不同,对研究内容的取舍也有不同,本书内容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畲族民间体育文化总论、畲族民间体育现状与保护措施、通过旅游与文化传播展示畲族民间体育。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