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典妻”蓝土凤老人的口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妇女口述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438
颗粒名称:
“典妻”蓝土凤老人的口述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3
页码:
50-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雷国强的丈母娘蓝土凤是一位85岁的畲族老人,她回忆了自己父亲因想要儿子而典妻的经历。她母亲因此分家,生活变得艰难。蓝土凤自己18岁出嫁,丈夫比她小3岁,她承担了家中重活。直到25岁才开始生孩子,共生了5个,只活下来3个。访谈中还提到了当地畲族的一些文化和习俗。
关键词:
武义县
婚姻制度
婚俗
内容
在2008年8月的一天,我慕名拜访了武义县著名的畲族文化研究专家雷国强老师,向他请教了一些问题,雷老师给了我一些很有帮助的意见和建议。恰巧,雷老师的丈母娘蓝土凤老人在雷老师家休养。闲聊中,得知蓝土凤老人的父亲曾有典妻的经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征得雷老师的同意,我将蓝土凤老人列入了访谈对象,于是有了以下的访谈内容。
我今年85岁,娘家在桃溪镇锦源大队乌春村。娘家有耕牛,耕牛还生了小牛,那小牛后来成为我的嫁妆。因为有耕牛,因此解放后娘家的成分是中农。我自己读过3个月的私塾,算是认识一些字。
我母亲生了两个女儿:我姐姐和我,我母亲后来一直没有生育。在我的姐姐长大后,家里就招了姐夫进门。后来姐姐、姐夫生了一个女儿,可是女儿生下来不到3个月,姐夫就被抓壮丁抓走了。这样,家里除了我父亲就没有男丁了。我父亲很想要一个儿子,就想典一个老婆进来。我娘虽然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在典妻进门之前,我母亲与父亲先分了家。当时家里有3亩田,一排三屋,是那种中间是厅堂边上是两间厢房结构的屋子。另外,家里还有牛。财产是按照对半分的方法分家的。
分家以后,我父亲典进来的妻子就进门了。当时这个女的已经30多岁了,在原先的那个家也有儿子、女儿。典进来的这个女人我叫她小妈妈。开始,我父亲还会到我们这边看看,等那个小妈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后,他的心思就完全放在那个家,不管我们了。后来,那个小妈妈的原夫死了,她就不回原来的家了,一直跟我父亲过日子直到老。
我妈妈自从分家过日子后,过得很苦。想起她吃的苦我就要哭(讲述时蓝土凤老人两眼盈满了眼泪,这使我不太忍心问她的母亲是如何受苦的)。我们这边一家四口:我妈妈、我姐姐、我以及姐姐的女儿,全是女的,干重农活的时候没有男人帮一把,所以农田管得不太好,收成就差,这样我们几个的生活条件比分家前差多了。在我出嫁时,家里又将牛作为我的嫁妆。后来家里(指她分家后母亲这方的家)越来越穷,连件像样点的衣服也没得穿了。姐夫被抓走后,就再也没有音信。姐姐一个人过了将近10年,快解放时(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大概不到35岁年龄的时候,她又招了一个40多岁的姐夫进门。
我自己是18岁出嫁的,丈夫比我小3岁,是姑丈做的媒。媒人说这户人家有9亩水田,家里三兄弟。当时因为知道嫁过去有的吃了,就同意了。我刚嫁过去的时候,丈夫只有15岁,还在读私塾。他那时像小孩子一样,就知道玩,除了吃,什么都不管,一切由我安排。经常是我在田里干活,他却在田塍上跳上跳下地玩得起劲。
我一直到25岁时才开始生孩子,一共生了5个,因为那时候条件差,所以只活下来3个。1963年我怀孕的时候别人也看不出来,直到女儿生下来了,人家还不相信我生了孩子。这个孩子的个头很小,人家说她像麻雀。
我和小妈妈的关系后来就像是亲戚,逢年过节也走动走动。
知识出处
《畲族妇女口述史研究》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本书综合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就畲族妇女的婚姻生活、社会角色、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土凤
相关人物
雷国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