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传承的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71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传承的特点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4
页码:
110-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霞浦畲族服饰文化具有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元特性、独特性、地域性、活态性和变异性等特点,是畲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霞浦县
畲族服装
文化传承
内容
霞浦畲族服饰以非文本的方式物化地展现了畲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审美观念,是畲族文化的符号和重要载体,是畲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霞浦畲族服饰传承的特点和性质的理解、认知,是合理有效地保护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关键所在。
一、具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二元特性
霞浦畲族服饰的最基本状态是为人穿戴在身上而存在的,是以具体的固态物品形式保留于世间,以物质性的存在表述着本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人生观和审美意蕴,并代代传承下去。如凤凰装上的凤凰、鳌鱼刺绣纹饰,通过刺绣工艺把畲族始祖三公主和盘瓠的故事“书写”在衣服上,“讲述”着畲族的历史,具有浓厚的崇祖意识。狮子、蝴蝶、龙树等每一种纹样都传递着畲族人民自然、朴实的审美情感和质朴达观的民族性格。但霞浦畲族服饰同时又具有非物质的一面,凤凰装的穿戴有其特定的习俗和节日活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民族的生态文化。另外,凤凰装的制作技艺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代代相传,这种非物质性的技艺赋予了民族服饰以独特的人文艺术特色,是霞浦畲族服饰传承的关键所在。综上所述,霞浦畲族服饰的传承具有物质与非物质的二元特性,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其中传统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才是其根本所在,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的技艺传承,霞浦畲族传统服饰将不复存在,而服饰文化甚至民族生态文化也将随之逐渐消失。
二、独特性
霞浦畲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遗产,体现了畲族人民独特的创造力,虽然在被汉族文化汉化的过程中,在服装结构、形制上与汉族袍服相同,但是在其制作技艺、纹饰的表现形式及布局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从中传递出霞浦畲族人民的性格、思想、情感、意识和价值观,这些都具有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难以模仿和再生的。霞浦畲族服饰文化含有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蕴涵了特定民族独特的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纲领》强调了文化记忆的重要性:“记忆对创造力来说,是极端重要的,对个人和各民族都极为重要。各民族在他们的遗产中发现了自然和文化的遗产,有形的和无形的遗产,这是找到他们自身和灵感源泉的钥匙。”因而,霞浦畲族服饰的传承根本在于民族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而这些却又是容易被忽视和遗忘的,极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消失。霞浦畲族服饰充分体现了畲族在历史进程当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畲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基因,展现了畲族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独具特色的创造能力。
三、地域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畲族人民经历了长期的迁徙,分散、聚居在不同的地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畲族子文化。就霞浦畲族来说,历史上为了避开汉族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畲族人民散居山中,依据血缘或地缘关系建立了许多畲族村落,由于大山和河流的地理屏障,逐渐形成了以村落为落脚点的畲族村落文化空间。霞浦东、西路服饰文化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霞浦东、西路式服饰是在一定的地域产生的,该地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水平和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决定了其各自的特点和传承。霞浦东、西路服饰典型地代表了霞浦东、西部地域服饰文化的特色,与该地域息息相关,其实归根到底是畲族村落文化的产物,畲族村落文化空间是霞浦畲族服饰生存的“根”,离开了该地域的环境,便失去了霞浦畲族服饰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也就谈不上保护和传承了。
四、活态性
霞浦畲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虽然有物质的因素,但其价值主要是通过非物质形态体现出来,其主要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重视制作技艺的高超、精湛和独创性,重视人的创造力和价值。霞浦畲族服饰文化反映出来的本民族的智慧和情感、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审美观等这些意义和价值的因素,属于人类行为活动的范畴,需要通过一种或多种高超、精湛的技艺才能被创造和世代传承下来。霞浦畲族服饰的传承是动态的过程,其制作技艺也是在动态的过程中得以表现的。正如贺学君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一文中所阐述的“非物质文化作为民族(社群)民间文化,它的存在必须依靠传承主体(社群民众)的实际参与,体现为特定时空下一种立体复合的能动活动;如果离开这种活动,其生命便无法实现。发展地看,还指它的变化。一切现存的非物质文化事项,都需要在与自然、现实、历史的互动中,不断生发、变异和创新,这也注定它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变之中。总之,特定的价值观、生存形态以及变化品格,造就了非物质文化的活态性特性。”
五、变异性
霞浦畲族服饰的传承,呈现出活态流变的性质,是继承与变异、一致与差异的辩证结合。在它的传承过程中,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呈现出继承、变化和发展并存的状况。由于新中国的成立,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霞浦畲族凤凰装上许多传统的刺绣纹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简化,有的消失,如双狮戏绣球、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图案已从拦身裙中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简约的牡丹花篮图案。据白露坑村做衫师傅钟李发讲述,他家世代相传的有一本凤凰装传统刺绣纹样的手绘册子,传至他这一辈已经丢失。由于失去了传统纹样的参照,现在他所做的凤凰装上的刺绣纹样,有些已经走样,或做了相应的改动,像前文所提的“鹅脚牡丹”传统纹样,现在已被写实的牡丹纹样所替代。霞浦畲族服饰虽然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有所变化和发展,但仍然存在基本的一致性,仍然保持了它的特质。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点和共性。只有对这些特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霞浦畲族服饰及其中蕴涵的民族传统文化。
知识出处
《福建霞浦畲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围绕霞浦畲族服饰的种类、造型、色彩、装饰、结构及传统工艺展开研究。为霞浦畲族服装文化的研究了提供相对直观和准确的研究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