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畲歌走进小学课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737
颗粒名称: 传承——畲歌走进小学课堂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455-4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钟昌尧已收集超过160段、100多万字的畲歌,整理出包括“小说歌”在内的500多首歌,并编入《闽东畲族文化丛书——歌言卷》出版。他正在联系出版整理的“小说歌”。2006年,畲族“小说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钟老多年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他一直在白露坑民族小学教唱畲歌和“小说歌”,并计划在传习所建成后教年轻人传唱“小说歌”。
关键词: 畲歌传人 钟昌尧

内容

迄今为止,钟昌尧已收集到160多段100多万字的畲歌,整理出了包括“小说歌”在内的500多首歌,编入民族出版社发行的《闽东畲族文化丛书——歌言卷》一书,正式发表了。钟昌尧说,现存的畲族“小说歌”他早已收集完毕,目前正在联系将整理出的“小说歌”结集出版。
  2006年5月20日,畲族“小说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与钟老多年来收集整理畲族“小说歌”的艰辛付出是分不开的。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节目曾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专门报道了他的事迹。
  为了能让“小说歌”这一畲族的宝贝传承下去,这些年来,钟昌尧一直在给白露坑民族小学的孩子们教唱畲歌和“小说歌”。一般每周教一首歌,如《茶山情歌》、《白露坑风景歌》、《英台七送》等。从四年级到五年级,四个学期学下来,一个畲族小朋友能学会十多首畲歌。
  “等村里的传习所盖起来,我要教年轻人传唱‘小说歌’。”钟老告诉记者,他教给孩子们的皆是较短的“小说歌”,而有的“小说歌”很长,例如《双帕锦绣亭》就有98条,一条4句,每句7字,这需要成年人花费许多时间才能记下来。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晓洁
责任者
钟昌尧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