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溪宫看畲族民俗礼仪与选址设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647
颗粒名称: 从龙溪宫看畲族民俗礼仪与选址设计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340-341
摘要: 本文介绍了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畲族村的古建筑文物,重点描述了龙溪宫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龙溪宫始建于清雍正八年,建筑面积508平方米,砖木结构,自南而北依次为戏台、环楼、众厅、神厅、神龛等。宫内主要祀奉薛元帅、陈元帅等神明,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为神诞日,旧时神节前一晚上会供奉全猪、全羊,当日辰时神不下殿,由执事请神附体、降童,这一习俗至解放后转为宫内祭祀敬神。文章还介绍了雷氏宗祠和雷氏古宅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 雷氏宗祠 雷氏古宅 畲族文化

内容

进入村口,在一片遮天蔽地的古榕荫盖下,是古朴的龙溪宫。它背靠弥勒山,面向玉兔山,东依燕鼎山,西临月牙地,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建筑面积508平方米,砖木结构,自南而北依次为戏台、环楼、众厅、神厅、神龛等。据雷氏谱载,龙溪宫系深谙易学的先祖雷世茂延聘浙江石木工匠绘图施工的,工期一年有余,其戏台藻井以五层方斗逐级装嵌,形成既呈大四方斗,又呈小八角斗,远观为四方藻井,近视为八角藻井的格局。台中立柱既有柱头斗拱,又有角科斗拱。由斗、升、翘、昂、拱组合,其工艺繁琐细致,达到一斗三出跳,独具畲族建筑特色,以隐衬露、以曲衬直,符合主人的要求。
  宫内主要祀奉两尊神,一是薛元帅(唐代将领薛仁贵),二是陈元帅(唐五代武将陈九郎,亦称九仙),左右偏龛祀奉平水明王和陈靖姑。每年正月十五为薛元帅神诞日,七月十五为陈元帅神诞日。旧时这两个神节均在前一晚上供奉全猪、全羊,当日辰时神不下殿,由执事请神附体、降童,照例落在神汉身上。神汉赤膊上阵,口念符咒,进入銮舆,由遴选的八名壮汉抬着,队伍前鸣锣开道,仪仗、彩旗、高灯、龙扇、吹班、祭器等一应俱全。在此起彼伏的鞭炮神铳声中,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风尾、刘厝里、扬厝里、七狮坪村巡游。神汉不时将刺球往自己身上摔,造成遍体血迹斑斑,吸引全村男女老少围观。至午时銮舆回宫,之后连演了三天戏以示敬神。因此这里流传着“要看戏去半月里,要吃去左湾,要睡去芹头”一说,可见当年神节场面的热闹。这一习俗至解放后转为宫内祭祀敬神。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亦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