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歌唱风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641
颗粒名称: 畲族歌唱风俗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335-337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畲族歌唱风俗在过去的传承和现在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畲族歌唱风俗在过去确实非常普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正在逐渐消失。作者分析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等。同时,文章也强调了畲族人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在传承民族文化中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畲族 歌唱风俗 教育观念

内容

在畲族的风俗习惯里,众所周知的是他们的民歌。任何对畲族文化的描述,如果没有提到他们独一无二和非常有趣的歌唱传统都是不完全的。在这篇文章里,我将要提出这8个月以来在闽东地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初总结出的一些观察结果。
  畲族歌唱风俗的过去和现在
  有看过畲族歌唱风俗方面论文的人都有一个最普通的印象,那就是畲族人都会唱歌。过去这种感觉差不多是对的,但准确的是我已了解许多年纪较大的畲族人,据他们所说,在他们小时候通常到处都可以发现一些人根本不会唱歌。那是因为一些人觉得学唱歌太难,还有一些人认为他们嗓音不好或者唱得难听,所以他们不选择学唱歌。现在我从浙江、福建和江西三个省中所调查的资料清楚地表明,畲族人口中只有一小部分继续他们传统的歌唱风俗。这不是说只有一些人懂得唱歌,事实上,在过去许多人会,现在如果他们要唱的话,他们仍能唱,但事实上遗留下来的畲族传统的歌唱活动大量地减少了。显而易见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在文化上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呢?
  首先考虑畲族中的一部分人现在到底是唱还是不唱。下面的资料是我从闽东地区霞浦县20个村里调查到的。无论是在福建其他一些地方,还是在浙江、江西所得到的资料,都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据我调查,大部分年龄在40岁的人有或者曾经有畲族传统的歌唱能力,这并不意味他们有能力唱就一定唱;年龄在30~40岁之间,包括那些根本不会唱的,歌唱水平有限的,唱歌有一定困难或没有困难的人们,组成了一个混合组;30岁以下的大部分人很少在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尽管15岁和15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受过一点训练也是极平常的。我要说明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趋势,并不是绝对的规律。
  纵观上面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15岁以上的年龄还在继续学唱歌,这就要求他们至少要在3~5岁以后开始学唱,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大约10年以前或者可以说是1986年以后,学唱歌的活动大幅度地下降了。这个假定与提供信息给我的人说的是完全一样的。他们认为畲族唱歌活动在10年或10年以前开始下降。直到我了解到1986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才真正影响闽东地区的时候,我发现寻找发生在那一时期相同的事件并不困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大约在1986年到达闽东地区,这种感觉不是来自官方的统计数字,而是居住在闽东地区的霞浦人,包括汉族与畲族人民的总体感觉。
  这种感觉简单地说,是因为1986年后闽东地区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新技术、新产品进入这一地区并开始被人们所应用,新工业和新商业贸易在这个地区涌现出来,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常听到一个独特的说法,那就是日常生活看起来更忙了,而且空闲的时间比过去少了。总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给闽东人民带来了许多变化,并且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但畲族生活方式什么方面的变化对畲族歌唱风俗有这么大的影响呢?大部分的答案在于畲族人的看法有了发展。
  现代中国的进步
  “改革开放”概念一部分是指给中国人带来利益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思想认识上的开放,无论如何这些能被现代世界所理解和应用的技术、方法、信息清楚地说明了每个民族首先应有足够的教育。因此“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当然也包括畲族人在内带来的感觉是提高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特别是他们的孩子。调查中我常听到畲族学生说父母亲告诉他们:“学生必须念书,没有时间学唱歌。”他们的父母亲告诉我也是一样的话,通常还加上一句:“唱歌没有用。”过后我将回到“唱歌没有用”这个问题上。这句话的内在含义指现在教育是最重要的,而且读书的时间不够,哪有时间学唱传统民歌呢?
  一些成年人告诉我影响畲族唱歌的其他因素是:第一,参加唱歌的业余时间比过去要少得多。第二,唱歌活动方面的花费比以前要大得多。第三,安排住宿和唱歌活动的难度增加了。前面所说的第一点是有争议的,但后面两点是绝对正确的。今年我亲眼看见了在一个畲族传统节日里完全失败的歌唱活动,这活动不是由政府举办的。后来举办活动的人说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举办和宣传得像政府组织的那样。事实上,在当今社会里,举办唱歌这项活动与过去相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三项因素已大大影响了唱歌活动的次数。还有一点,政府用于帮助他们举办这项活动方面的资金在大量减少,因此,即使政府负责举办的活动,与过去相比,次数也少得多。
  有关畲族歌唱风俗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上面的讨论中得出两个清楚的结论。第一是对老一辈人而言,他们唱传统民歌的次数大量地下降了;第二是年轻人中新歌手产生的人数少得太多了。下一个问题应该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情况?最重要的是:畲族人对自己民族这种现象的看法又是如何呢?
  有关文化的改变和对唱歌的看法
  当看到这正在改变的文化时,我们这些从事社会科学工作的人必须与自己这种互相矛盾的情感作斗争。一方面,我们怀念传统文化,看到传统文化的改变感到忧虑和迷惑;另一方面,像我一样作为一个人类学者,我们很清楚所有的文化都要改变而且在不断地变化。通常文化的改变是人为的。因此,我们这些外族人必须去接受和理解他们的文化改变,并且了解文化改变的发生和从一些风俗进化为另一些风俗是一件有趣的事。
  我在前面提到几个父母亲和年纪比较大的人说“唱歌没有用”。认真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同时可以看到正确和错误的两个方面。因为畲族家庭成员努力用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仅为餐桌上的食物、孩子身上的衣服和送这孩子上学而奋斗着,很难看出唱民歌有什么价值。但我们也发现长久以来唱歌对畲族人在社交和实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民歌对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他们自己的历史和有关他们的著名领袖、祖先等的机会。一些歌曲在教育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其他一些给他们提供了好的农业生产经验,并且一些畲族人在他们的歌本中用上和歌曲内容意思一样的文字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据他们对我说,歌唱活动特别有价值的是作为给畲族年轻人寻找配偶的一种重要和方便的方法,一些年轻人觉得遗憾,因为这么大的好处现在没有了。毫无疑问,唱歌活动从过去到现在一直给畲族人民的社交活动和实用方面带来很大的好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唱歌没有用”这句话同时有正确和错误的两方面。
  关于畲族唱歌活动减少的感想,我从给我资料的人中了解到一个有趣的说法,那就是“没关系”。他们的答案是矛盾的,因为我问他们区别畲族人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他们其中一部分人的答案是畲族民歌,因此唱歌活动多少是有关系的。可能他们更好的答案是唱歌风俗现在已经改变,所以他们也没办法。事实上这句话是他们回答没有关系时的感想,有些给我资料的成年人坦率地说,他们关心唱歌活动的减少,一些年轻人他们愿意唱,就是找不到学唱歌的时间和方法。

附注

*本篇写于1995年。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艾嘉礼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