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特色文化传承有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72
颗粒名称: 畲族特色文化传承有序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页码: 240-241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文化、风俗和保护措施。该乡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畲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如“二月二”会亲节、冥斋节等。乡里采取措施保持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鼓励群众办好畲族传统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2008年,在双华村建设完成福鼎市畲族文化馆,2009年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佳阳民族学校开设畲族文化兴趣班,乡党委、政府与学校正全力筹备在校内开办畲族展览馆,以增强少年儿童对于学习畲族文化的兴趣和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 福鼎市 传统文化 文化传承

内容

我乡是畲、回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全乡的12个行政村中,每个村都有少数民族群众,其中佳阳、双华、罗唇、象洋、龙头湾、佳山等6个少数民族村畲族人口均占30%以上,是福鼎乃至全省畲族传统文化保存完好、畲族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畲族风俗民情方面,我乡至今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畲族传统节日和畲族传统文化,如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罗唇畲、汉民族正月十八“冥斋节”等节日历史悠久,在我国文化界、民俗界享有声誉,许多专家学者先后专程前来采访考察;1991年,还被长虹电影公司拍成影片,收入以我国56个民族的民俗为题材的电影专辑向海外介绍。还有如佳阳、三丘田、安仁畲村畲族的“三月三”,罗唇梅溪的“七月初一”,罗唇岩坑的“七月十五”等,也都是这一地区畲、汉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此外,流传在佳阳人民群众中的畲族歌谣、谚语、民间故事也十分丰富。这些口头民间文学,经过专家收集、整理,其中许多都被收入省、地、县(市)三级民间文学的集成卷本。流传在佳阳一带畲村的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打尺寸”,1981年经福鼎市少数民族文化站(设双华村)挖掘整理后,作为福建省民族体育代表团保留节目参加198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1991年在广西南宁、1995年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获表演项目奖,被收入《中国体育大辞典》。佳阳畲族婚俗之一“翻床”被收入《中华民俗大观》;双华畲族传统节日“二月二”被收入《中国风俗趣论》;罗唇的“冥斋节”被收入《闽台风俗》。我乡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持畲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鼓励广大群众办好畲、汉“冥斋节”和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等畲族传统活动,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较大程度的帮助和倾斜。2006年,罗唇“冥斋节”参加了福鼎市太姥山文化旅游节的踩街活动,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群众的广泛好评;2008年,我乡在双华村建设完成福鼎市畲族文化馆,将其打造成为畲族文化发展和交流的平台;2009年,经过认真细致的申报工作,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进一步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大保护、传承畲族文化,佳阳民族学校开设畲族文化兴趣班,作为校本课程,专门聘请畲族老教师钟显然进行教授,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包括畲族语言、畲族歌曲和畲族舞蹈等。此外,乡党委、政府与学校也正全力筹备在校内开办畲族展览馆,希望以浓厚的氛围来增强少年儿童对于学习畲族文化的兴趣,不断加深畲族儿童的民族认同和传承意识。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