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44
颗粒名称: 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
分类号: F326.13
页数: 4
页码: 196-199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上金贝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历程。在政府和专家的支持下,上金贝村充分利用资源、区位和市场需求等优势,制定高起点、前瞻性的规划,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进科技项目,改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文章强调了规划的重要性、科技的应用和生态保护在建设新农村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宁德市 科技应用 生态保护

内容

跨入21世纪的前几年,上金贝还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畲族小村庄。2006年至2008年,上金贝先后被列入蕉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宁德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入新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阶段,上金贝逐渐为外人所熟知。
  新农村建设项目对于上金贝村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时任宁德市委常委、蕉城区委书记的郑民生(现宁德市政协主席)告诉笔者,当初选择上金贝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纯少数民族村,虽然比较落后,但生态保护得非常好,而且有区位优势,离市区仅六七公里。
  于是,在宁德市委常委会上,郑民生建议,在原有9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外再加一个上金贝村,并主动要求除原挂点的柘荣县下村外,再挂点上金贝。他的建议得到常委会的采纳。从此,他对上金贝倾注了无限的深情、巨大的心力。为了上金贝的发展,他几乎耗费了自己所有的双休日。村民们都由衷地说:“郑书记是上金贝畲家人的亲戚,一年会来百来趟。从制定规划开始,上金贝走的每一步,都和郑书记分不开。没有郑书记,就没有上金贝的今天。”
  在全盘考虑上金贝的资源、区位、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之后,郑民生书记请来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以生活、生产、生态和谐为理念,从高优农业和民族村寨旅游长远发展出发,制定了一个高起点、富有前瞻性的规划——《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该《规划》不仅在上金贝的新农村建设中继续将农业生产作为村民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途径,还着意将民族村寨旅游的开发融于新农村建设之中,将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生态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并推向市场。具体措施是,以畲乡风情为亮点,融特色农业、乡村休闲、科普教育、人文体验等为一体,建设多功能、多产品、多效益的畲家寨。郑民生书记协调各有关部门,筹集1000多万资金,落实在上金贝各个项目的建设中。
  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福建省农科院也直接介入,实施“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闽东山区畲家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与示范实施”项目,努力探索“充分挖掘资源、科技提升产业、服务增加收入”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村新农村建设的路子。
  针对上金贝村人才匮乏、农产品包装推销能力弱、农民增收不显著等问题,专家们向村民推广蜜柚绿色生态栽培技术。之后村民每年收获的金贝蜜柚果大、质优、产量高,每公斤价格也相应提高0.4元。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增收50万元。专家们还帮助村民印制了1000个金贝蜜柚礼品包装盒,经过精包装后的金贝蜜柚是收购价格的1.2倍。
  将村里30亩冷烂田变身荷花池,更是省农科院专家的神来之笔。初夏时节,接天的莲叶和体态婀娜的荷花吸引了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在观赏之余,他们还购买莲蓬、莲子、莲藕,这又给村民带来每亩两三千元的经济收入。而在此之前,冷烂田种植的水稻每亩收入不足千元。
  农技专家还为村里引进推广了高新品种“黄观音”、“金观音”等茶叶优良品种,改造了500亩低产茶园,指导村民科学地栽培与管理。此外,还引进了多种珍贵果树和花草,开发建设了葡萄沟、畲家百草园、樱花谷等系列农业观光园。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的彻底改善,也使山村的封闭受到强烈的震撼。“4.7公里的进山公路原来只有3.5米宽,后来拓宽到4.5米,现在又拓宽到7米,可以容纳两部大车交会。”村副书记祝杰伟介绍说。高标准的村级客运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公交车开进了村,村民们喜不自禁:“过去出行很不容易,近几年道路硬化之后稍有改善,但也只能靠农用车和摩的。现在坐公交车只要花一元钱就能进出村里,两元钱就可以进市区。”他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了新信息、新观念,视野也更加广阔了除了道路交通建设之外,上金贝村的通讯、供电、卫生设施、给排水系统等也进一步完善,居住功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整洁。安装了路灯、架设了广告宣传栏。新建小水库库容6000立方米,解决了村庄绿化、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池日处理污水能力200吨。村里还聘请了两名专职保洁员。
  2008年,有关部门曾随机抽样调查30户村民对村庄环境状况的满意度,结果显示,村民满意率达100%。同年,宁德市委书记陈荣凯(现任福建省副省长)到上金贝调研,明确提出,上金贝村要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园、畲族风情园和郊区观光休闲园”。随后,宁德市委将建设“三园”确定为上金贝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随后,为了推动蕉城区旅游业发展,区委还选取上金贝作为试验基地,通过运作,以积累经验。
  随着民族村寨旅游项目的开发,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游、食、住、行、购、娱”等消费,有效地带动了餐饮服务、商业网点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吸收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优化了畲村的经济结构。除村集体经营“畲寨酒楼”宾馆外,村民先后创办了三家“农家乐”,两个农产品销售摊点,五家便利店。保持畲族传统风味的菅粽、乌米饭、畲家酒,深受游客青睐。
  短短5年,随着高优农业和民族村寨旅游的逐步推进,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3000多元跃升为2009年的6000多元。
  上金贝村千年等一回的沧桑巨变,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2008年2月,福建省农村清洁行动领导小组授予上金贝“全省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示范村”称号;6月,中共福建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0月,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财政厅授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上金贝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的经验也得到了国家民委主要领导的肯定。2009年7月3日,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和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传堂在国家民委《民族工作简报》(第51期)作出批示:“福建省宁德市上金贝畲族村在省、市各级组织和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科学规划、增强活力,突出特色、惠及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各级组织认真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对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福建省各族群众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立足实际,创造性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智慧和力量。”同年,上金贝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村。2009年8月,福建省妇联授予上金贝“省级巾帼科技致富示范村”称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十届文明村镇”;12月,福建省环境保护厅授予“福建省生态村”。同年,上金贝还被国家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2年9月,“霍童洞天—上金贝畲家寨”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正式启动。
  如今,上金贝村正逐步建设成为以畲乡风情为亮点,融农业生产、乡村休闲、避暑度假、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人文体验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