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民告别茅草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532
颗粒名称: 闽东畲民告别茅草房
分类号: S941.1
页数: 2
页码: 186-18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对畲族贫困家庭住茅草房问题的解决措施。经过深入调查,省民委与宗教局党组研究决定采取措施,将解决少数民族住茅草房问题列为工作重点。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资金到位,改造方法得当,目标、任务、方法、责任明确,最终在一年内完成了改造任务,使畲族同胞告别了住茅草房的历史,实现了“德政工程”。
关键词: 闽东地区 改造进度 德政工程

内容

畲族自称“山哈”,多居住在偏僻山区,交通不便,文化教育不发达,少与外界交往,加上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旧社会就有不少贫困畲民搭茅屋居住。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畲族同胞逐步改善了居住条件,建起了土木结构的房子。但直到1996年,仍有自身经济条件差的畲民住茅草房。针对这一问题,省民委与宗教局党组研究决定,进行深入调查,采取解决措施。
  1996年冬,省民委派出工作组深入宁德地区调查畲民住茅草房的实际情况,查实了住茅草房的畲族农村贫困家庭有714户,分布在霞浦县(315户)和福鼎市(399户)。党组研究决定,将解决少数民族住茅草房的问题列为1997年的工作重点,并向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和童万亨副省长汇报。得到领导支持后,他们写报告给省委省政府,要求把解决少数民族住茅草房问题列入省里为民办实事的“造福工程”项目。
  省民委党组主要领导找宁德地委领导协商改造茅草房的分工协作问题。省民委从民族扶贫经费中划出140万元作为改造茅草房的专款。地区和所在县市都要有领导负责抓落实,同时协调解决配套资金问题。当了解到宁德地区财政比较困难后,省民委主要领导向童万亨副省长汇报,请他出面向省民政厅要求援款支持,省民政厅领导答应拨30万元予以支持。期间省政协民族宗教界的部分委员,在金莹谛主任带领下到霞浦县调研少数民族茅草房改造情况,极大地促进了茅草房改造进度。
  6月,省委习近平副书记率领省有关部门领导赴宁德指导扶贫和民族工作,深入调研了茅草房改造问题,了解到资金缺口还比较大时,就地召开会议协商解决措施,要求省财政厅拨60万元,省民委增加50万元,这样省级共拨280万元专款,户均4000元。以每户80平方米计,每平方的造价为500元。习副书记要求两县市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务必保质保量在年内完成改造任务,1997年春节迁入新房过年。
  8月,省民委党组主要领导和有关处室的负责人,到霞浦福鼎两县市检查茅草房改造工作。霞浦县由县长负责,福鼎由书记负责,都组成了领导小组,但是工作进展不大。原因一说资金不到位还有缺口,二说改造的办法认识不统一,三说乡村基层抓得不够紧。针对上述问题,省民委党组主要领导强调要从政治上来认识其重要意义,在本年度内彻底结束畲族同胞祖祖辈辈住茅草房的历史,这是千秋功业,必须做好,并商讨了其他具体问题。
  关于资金到位问题,省民委领导表态回省后一定催促拨款。至于经费缺口,借鉴受灾户恢复重建家园“四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即上级拨一点专款,当地政策优惠一点,社会和亲友帮助一点,自己筹一点。具体说就是,地方政府免费提供宅基地,免除建筑税费,无偿帮助规划设计;动员社会人士和亲戚朋友帮做义务工;自筹部分资金和自备沙石等材料;上级拨的专款主要用来购买钢筋水泥砖瓦和支付技术工的工资。
  改造方法采取集中建与分散建相结合,改善住房条件与改变居住环境相结合,改善生活条件与改善生产环境相结合。福鼎市的白琳镇就在集市边规划了一块地,给住在边远偏僻的畲族贫困户建砖房。让居住条件很差的畲民移居集市或交通教育等条件较好的村庄,彻底脱贫致富奔小康。
  集中建的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提高抗台风暴雨能力。分散建的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砖混、砖木或土木结构的房子。以现有家庭确定改造户数,不考虑兄弟多的家庭将来要分家等因素。
  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乡镇干部包到村,村干部包到户。考虑到住茅草房的畲民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扶持的改造资金不发给本人,由包户干部掌握购买“三材”和支付工资,确保专款专用。
  目标、任务、方法、责任都明确后,茅草房改造进展很快。霞浦县政府贷款100万元用于改造茅草房,限10月底完成任务。福鼎市财政安排65万元改造茅草房,限11月份完成。11月,经济处长下去检查,两县市的建房任务已基本完成。12月19日至23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民委、省交通厅、省脱贫办、福建日报社、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福建经济报社等部门一行14人前往宁德地区检查验收茅草房改造等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数量多、范围广、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资金到位,在一年内就完成了任务,检查组对此表示满意。当地干部群众称赞说,告别了畲族同胞世世代代住茅草房的历史,是一项“德政工程”。一户畲族同胞在乔迁新居时写了一副表达感恩之情的对联:“告别茅屋颂盛世,迁入新房感党恩。”

附注

*作者为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主任、省宗教事务局原局长,省政协原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主任。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福建畲族百年实录》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百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畲族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百年来的发展与变迁,记录了畲族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也反映了畲族人民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福建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邱林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