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装饰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37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装饰品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651-652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的传统银饰,包括银凤冠、银簪、耳坠、银笄、手镯、戒指和字带等。这些银饰在畲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畲族妇女独特的装饰品。银凤冠是畲族姑娘出嫁时的必备之物,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其他银饰也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这些银饰的制作工艺精细,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智慧。
关键词: 福安市 服饰 装饰品

内容

银凤冠:俗称“圣疏”。银凤冠是畲族姑娘出嫁时所必戴的。要是不戴定会受到人们的讥笑。它是以竹壳为骨架,外包红布缝成方形的头冠。冠上缝一片片四方方的錾有凤凰、蝴蝶等图案的牌,轻薄如纸。再缀上红线穿起一串串的五色料珠,垂挂到冠的周。冠的正面系有7至9根银链,链上再系上大大小小的凤凰、儿之类图案的银牌与铃铛。要是戴到头上,这些链牌就能垂到前,遮住脸部,摇来晃去,叮当作响,好象“凤凰带仔又带孙”。它畲家陪嫁物之一。女人死后将它戴到棺材里。家庭困难者,则向人借用。
  银簪:约2指宽,15厘米长,像目鱼骨形。用一块“七钱三”银元锻打而成。
  耳坠:有大奶头型、小奶头型二种。大奶头者,如手镯大,为婚妇女所戴。小奶头者小于大奶头者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为女们所戴。
  银笄:厚0.5厘米,宽约1指,长20厘米。为少女笄头之用
  手镯:有鸳鸯银镯和提花九环银镯之分。每副要用一块“七三”银元打成。
  戒指:戒指分银质、铜质两种。有梅花、八卦图案和“福、禄、寿喜、宝贵”等字样。靠近宁德、霞浦一带畲族的戒指还有两支银链系着小铃铛,走起路来叮叮作响。
  字带:又名“裙带”。宽三指、长80厘米。用时对折剪断,缚在围身裙两边。它是畲家妇女用五色纱线编织而成,上有“田由甲申”等字样,并有双菱形纹与几何纹相结合的花边。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