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传统舞蹈,已无资料可资证明。现在,畲族民俗性的典礼仪式中还保存着舞蹈成份。
在婚礼仪式中带着舞蹈性的动作有“蹲步、团拜、拜堂、换灯、请位、敬茶”等。如“迎客”舞姿:在迎亲时,新郎站在厅内,双手五指并拢相对而叠,作圆形舞姿,从左下方开始,由左向上,再经右向下,当举至上方时,头部略向前倾俯,表示迎客。“敬茶”舞姿:在应邀出席“佳期酒”①的“八仙”光临时,以识舞者代主人双手捧出茶盘,至“进宫”旁,即作半跪蹲式舞姿走到厅堂,先敬天地,后转身敬祖公,然后从左到右以穿梭式的舞步,向“八仙”每人依次敬茶。“八仙”喝完茶,主人又以原状左右穿梭式的舞步跳到每个“八仙”跟前,将茶盅一一收回。“请位礼”舞姿:在食佳期酒的“八仙”入席前,主人以舞蹈动作走到席前,一手拿起席上的酒杯、汤匙、筷子上下左右前后有节奏的摆动,身体和脚步也随着节奏扭摆,摹仿擦洗这些餐具的动作,舞后,把餐具放在原位摆好,主人又一手拎起板凳的一端使凳子悬空,一手拿四方手绢,身体随脚摇摆蹈舞,摹仿拂拭凳子尘埃的动作。舞毕,将板凳放置原处。
葬礼仪式中带有舞蹈成份的是生者对死者绕尸踏步,缅怀死者,寄托哀思,告慰死者,灵魂安息。
含舞蹈成份最丰富的是出现在畲族巫师的法事中。巫师的巫术活动,有文场、武场之别,文场以唱为主,有时边唱边以碎步绕圈,动作幅度较小,武场则边唱边舞,动作幅度较大。一般招神驱鬼,祈福禳灾的法事都是文武兼作,交替进行。在畲族道师的“会瞑”仪式中,“起醮筵”、“洒净水”、“劝食”、“施食”、“开路”、“破地狱”、“请祭”、“劝灵”、“辞神”等巫术程序都是悲欣交集,载歌载舞。在畲族巫师的“奏名”仪式中,以十三张八仙桌相捆作“洪楼”,本师、祖师2人,口唱“移风即速起洪楼”,众人将桌子扶起,本师、祖师随势攀登而上,至十三张桌相叠的最高层。随后又边唱边从每张桌上翻下,行动熟练敏捷粗犷,舞蹈融入杂技,气势宏伟,动作难度大。整个“奏名”仪式,情节性强,是典型的傩舞。
1989年秋,福安文化馆在社口乡南山村和穆阳镇苏堤村,对畲族巫舞进行考察采访,编辑成《奶娘踩罡》和《巫舞手诀》两个民间宗教舞蹈,并作为重点资料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福建卷》。
罡步是巫师的基本步法。《奶娘踩罡》是巫师以罡步进行驱鬼镇妖活动中的一段祭祀舞蹈。舞蹈通过日常生活情节和生产活动的若干画面,以行罡布法为手段,塑造临水奶娘的女神形象。全舞分三个章节,即“净坛”、“请神”、“踩罡”。“净坛”、“请神”属于道场引子规程,意即去秽净坛,以免亵渎神灵,好迎神行罡布法。“踩罡”是舞蹈的主段,由11罡组成,即八步罡、锁链罡、失亥罡、养身罡、梳头罡、扣缠罡、洗面罡、照镜罡、砻米罡、筛米罡、钓鱼罡。11罡罡意无资料可考,据罡步传授者社口南山巫师钟口授,梳头、扣缠、洗面、照镜等罡都是奶娘出征前梳妆打扮的活动情节。八步罡是道术将天地分为天门、地府、人门、鬼路四个方位,奶娘用八步催赶邪魔,以免鬼魂在人间作崇成祸,故多驱赶动作。锁链罡是锁妖链鬼之意,失亥罡是超度亡灵之用,养身罡是指生儿育女后的待奉疗养,砻米、筛米、钓鱼等罡是农事活动中,对乡村太平和田园丰登的一种祝福。
《巫舞手诀》是畲族巫师做道场时贯串全过程手势造型。手诀,福安又称“雷诀”,是巫师用于巫术活动中防身打鬼的辅助动作。“手诀”作用分为四类:一、藏身诀,共38个,是道场中的主要手势动作,其用意是藏匿好法术以卫护自身,属于防卫性质;二、打鬼诀,共4个,即“五雷”、“八卦”、“八角印”、“四眼头陀”,主要用于驱邪赶鬼的场面,属于进攻性质,如做好手诀后,退一步再作小搓步向前对“鬼”打去;三、吊楼诀,共2个,即“天吊”、“地吊”,用于奏报各种头衔;四、罗房诀,共2个,即“悬岩”、“吊溶”,主要用于进房为人治病消灾。“手诀”题材多样,造型逼真,抓住形体的主要特征,以凝炼的富有变化的手法塑造典型形象。如“观音”手型,背后两指为耸立的普陀山,中指为观音佛,左右两姆指为童男童女,把观音莲蓬座和盘托出;“鲁班”手型,两边姆指与小指交叉的三角形是马架,中指乃曲尺;“哪吒”手型,两边两个风火轮,中间三指代表三太子;“通天圣母”手型,三个竖指为三奶,卫护着中间的王母娘娘,左右两边立着王、杨二将。而反映动物的,则更具生活气息,如“下山龟”手型,四腿爬动,脑袋时伸时缩;“饿虎”手型,张着血盆大口,酷似迎面扑来;“上山鹤”手型,独指朝天,亭亭玉立,勾划一个高洁傲然形象。手诀的音乐伴奏以“藏身诀”为主,不加打击乐,其它类诀有音乐但无专门唱词。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上述民俗性舞蹈成份经艺术加工改编为舞台表演的畲族舞蹈。1954年宁德县漳湾雷东村民向福安甘棠坑门里巫师学习巫师舞步,经加工而成《猎捕舞》。50年代我省文化厅派专业人员在仙岩村与村民共同创作了婚礼舞。婚礼舞由10人表演,扮演者为新娘、新郎、2个陪婚男角(俗称“子弟官”)、2个陪嫁女角(俗称“伴娘”)、1对提矮灯男女,1对提高灯男女。舞蹈开始时,由两对提灯男女为前导,请出新娘新郎,陪婚嫁男女尾随其后,款款步入厅堂,表演拜天地、拜祖宗、换灯、献茶、蹲步、团拜、安座入席、敬酒、请客等情节。舞蹈的基本动作为直蹬、斜蹬、走蹬等舞步,双手依步自然摆动。伴奏以4/4拍子四句头分节歌,节奏平稳、音调悠扬、情绪轻松欢快。根据巫师手诀,宁德地区畲族歌舞团编成《手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