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以口头方式代代传承,有传统的内容。学术界认为,纯粹的古代故事的传播中心是在家的炕炉边,传播者以家族中长辈为中心,以及浪迹四方的手艺人与商人。畲族民间故事的流传也是如此。民国26年(1937)福安畲族文人雷一声修溪塔村蓝谱时记载他所见的畲村田园生活:“旋下榻宫宇,昼间则老幼咸力田园,夜际则父老围谭笑语。”这种“围谭笑语”就是故事生成的契机,那后厅的火塘、厨房的灶坑、村口的树荫、屋前的谷埕都是故事的发源地。
1989年福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福建卷·福安县分卷》的《前言》载:“畲族人民具有区别于任何其他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和风貌特征。他们的民间文学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他们喜欢歌唱,也善于歌唱,用诗和歌赞美生活,抒发爱情,表达爱憎,他们的民间故事就具有诗文并茂的迷人风格和以畲歌为贯穿线,推进故事发展的特色。由于历史的原因,畲族人民多数聚居山区,他们热爱劳动,爱山上的一草一林一石一水,旁及鸟兽鱼,他们的民间故事也非常突出地表达了这种感情。畲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独特的民族传统,畲族人民也把自己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溶进了他们的民间故事之中。畲族人民特有的民族心理、文化传承,从这些民间故事中得到了一定的反映”。
附录
创世传说
男造天 女造地
天是男造的。男人懒,做一气歇一气,不是抽烟就是喝茶,结果把天造小了,绷得紧紧的。
地是女人造的。女人勤,没停没歇,一头埋进去掘,掘呀掘呀,男人大喊一声:“地造大了!”女人赶紧抓了几把,想把地缩小回来,这一缩不要紧,有的地方凸起来,有的地方凹下去皱憋糟①的。
从此,那凸的地方就变成了山岗,那凹的地方就变成了湖海,五个指头抓出了许多江河来。
畲族妇女从造地开始,就是那样的勤劳会做。
人物传说
豹子师傅
畲族“武术之乡”——福安县金斗洋村,上祖时候有个很有本事的人,排辈三十二,大家都叫他“三十二公”。因为他的拳头好,打得过虎豹,所以又称他“豹子师傅”。
豹子师傅从小喜欢练武,那时候,少林寺有个和尚,逃灾避难到金斗洋村,豹子师傅就拜他为师。豹子师傅可吃苦啦。为了练铁掌,到山上采来“乌蚁窝”①煮汤,两只手先放在汤里洗,洗后手会痛痒,就用手打柱子、打板壁,拼命摔拼命打练功夫,时间长了,就不知疼痛了。后来,他又上山砍来小竹子,把竹子捆成柱子那大的一捆,用手掌往竹捆间穿插。练到后来,他能从竹捆这边插进去,从那边钩一枝竹子出来。手皮被竹子刮破了,他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手指像钢针,手掌像铁板,练成了铁掌。以后又练“飞”,先是在脚踝中间各绑一块石头,石阶一级一级往上跳,石阶跳完了跳凳子,练到后来,他平地一跳,能“飞”起几丈高,过墙上屋像走平地一样。他的臂力大得能将石磨拿起来当扇子扇。
有一年,号南寇的一群打劫贼,来到板洋②茶庄,抢采茶女,劫百姓财物,板洋人就到金斗洋求豹子师傅解救。豹子师傅听后一口气赶到板洋。这时,南寇把抢去的妇女关到祠堂里,豹子师傅飞到祠堂屋顶上,叫南寇开门放人,突然,祠堂内飞出几个南寇来,个个脚趾上都藏有匕首、利器,豹子师傅看得真,头一个南寇飞来,他一闪身,双手就像铁钳一样钳住他的双脚,大喝一声,把他撕成两片。第二个南寇从背后飞来,豹子师傅眼快耳灵,一个“鲤鱼翻身”,又把他撕成两片了。第三个第四个南寇见势不妙,来个两石夹攻。豹子师傅一手一个,都把他们撕了。他一口气撕死了五、六个南寇。其余南寇见打不赢,只好开了祠堂门放了被关的人,个个跪下求饶,只求活命逃走,不敢再来。板洋得救了。
豹子师傅回家,照样白天下地劳动,晚间习武不停。有一天,他下田做式回来,见厅堂上坐着十来个“乞丐”。他阿娘说:“仔啊,这些乞丐吵着要钱要粮,我拿上点谷子给他们,他们不要,把柱石踢到天井下,又把舂米的石臼抱起来扔到屋外去了。”他听了后,就走到天井下把柱石拣回来,托起柱子把柱石垫到原位处,再把草坪上的石臼抱回来,摆到大厅边,接着一边手拿起磨盘当扇子扇,另一边手拿竹头烟杆吸烟。“乞丐”看他脸不红气不喘,吓得一溜风跑了。原来这群“乞丐”就是做恶的南寇。
地方传说
石母人的传说
很久以前,山哈山上有两个兄弟底交的好,阿哥雷望自从讨了老婆以后就变了,同阿弟雷锦分开过,十成家产他分去九成九,雷锦只分得一把锄头和一件棕衣。他就靠这两件家私去上山开荒做田做生活,做得实在乏了,就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这石头生得奇怪,形状像一个人,只是不能开嘴。阿弟日日开山,坐在石头上歇息时就对石头人讲:“唉!石头人啊石头人,我要是像这样,也就不会挨个累了!”
有一天,石头人开嘴讲:“啊!雷锦,你乏我也乏。你这件棕衣整天背到暗,人再坐上来,我越背越重了。”雷锦一听,赶忙把棕衣拿开,人也跳下来了,石头人又张嘴讲:“你真是个好人哪,我送你一点银钱,回转讨个老婆成家好好过生活。明早你拿个袋来装吧!”
讲来奇怪,第二天雷锦拿着袋来,石头人真的开嘴流出许多银钱,阿弟赶紧去接,一下就装满一袋了。石头人问:“够不够?”雷锦应:“早就够了,已太多了。”石头人接着讲:“你开山种田,为我除了草,理当多得些银钱的。”
阿弟高兴地背银转回去。这事被阿哥懂得了,阿哥也学阿弟样,拿着锄头与棕衣到石头人上等它开嘴。
可是石头人一连好几天不开嘴。阿哥想了一条计,把小石一粒一粒地背放在石头人顶上,石头人被压得无办法,只好开了嘴,劝雷望讲:“你也拿一个袋来装银就是。”雷望高兴得只顾往回跑,石头人大声喊:“你只懂银钱,还不把石头搬掉,要压死我吗?”雷望才把顶上的石头搬掉。
第二天,天还没光,雷望就背着许多口袋上山,石人开嘴把银钱流出,雷望一边接银钱一边忖:有这么多银拿回转,我可以买田收租食了,哈哈!
这时石头人开嘴问:“够不够?”雷望看一袋都满了,还讲:“还差得多呢!不够!不够!”石头人只好再流银钱,几个袋都装满了,银钱流到地上,流得满地都是,雷望还嫌不够,大声喊:“再流,再流!”一边说一边将手伸到石头人嘴里,想把它腹肚内的银钱全部扒出来。
这个石头人急气了,一下子把嘴合起来,把雷望的手夹在嘴内,骨头压扁了,鲜血直流,痛得雷望呼天叫地,但怎么使劲手还是拔不出来。该死,半暝下了一场大雨,哗哗的大水把全部银钱都冲走了,雷望被淋得像一头落水鸡。
第二天,雷望老婆寻上山来,看这情景,差点昏迷过去,她忙来用力拔,可是拔得两手酸痛也拔不出来。
没办法,雷望只好要老婆天天帮他送饭食,老婆送了三年饭,把厝里的田里的卖光食光,石头人的嘴也没开。
一天雷望老婆去送饭,随带一把刀,唱道:“等你三年苦难挨,楼里无饭再送来,今下也无好办法,我郎只好手剁开。”正准备举刀砍去,石头人开嘴哈哈大笑起来,雷望才趁机把手扯出来,可是骨头早断了。他恨死了石头人,叫老婆拿刀在石头上猛砍两刀。从此石头人再也没开过嘴和流过银了。
现在有的石头有“×”的印痕,那就是石母当时的伤痕,听说它有时还偷偷地张嘴,站远处一听,还能听到它张嘴的回声呢!
动植物传说
柿子气杨梅
畲家有句农谚:“四八做雨,柿子生气,杨梅面红;四八放晴,柿子开心,杨梅急人。”这话原来有一个故事。
杨梅精和柿子精原先是同在一个岗头上住,杨梅精管杨梅,柿子精管柿子。杨梅精是母的,柿子精是公的,他们两小无猜,食一堆玩一堆,真像一对兄妹,好的煞!
有一年的农历四月初八,牛过生日,人也歇气,没事做,他俩就去山头对歌搭聊。你一句,我一句,正对到高兴的时候,天突然下起大雨来。杨梅精未带棕衣斗笠,全身被淋个透湿,她赶忙躲到树兜后,偷偷脱下衣裳拧雨水,上身光溜溜的,被柿子精看见了。看见就看见,不说不笑也罢了,可柿子精仗着自己头上有斗笠,不怕雨,故意站在大雨下对着杨梅精喊:“丢丢,不要脸!丢丢,不要脸!”杨梅精听了又气又羞,羞得她满脸通红,气得她腮帮鼓鼓的。柿子精还在气伊,大笑大跳,跳跳跳过头了,一下子摔到岩下去,斗笠也摔飞了,身子也摔伤了。这下杨梅精高兴了,她在岩上大笑,对着岩下喊:“该该!该该!”笑得她圆圆的面更红更好看了!
第二年的四月八,是个大晴天。他们两个又到山头对歌搭聊,比谁的歌多。杨梅精生来性急,心事隔不了一夜,她肚子里的歌一首接一首,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都倒了出来,没有歌对了。柿子精呢?性慢,又有心计,头上戴着斗笠遮晴,不紧不慢,唱一首歌歇一气,唱一首歌歇一气,故意气杨梅精。杨梅精越气越想不出歌,越想肚子越憋憋,晴气①又重,急得她满面流大汗,身子都瘦了!柿子精见了哈哈大笑,笑得好开心哟,越笑歌越多,唱得脸都鼓涨了!
从那以后,每年的四月八,天若做雨,杨梅就长得又红又大;柿子呢?倒霉了,粒粒烂蒂,像斗笠飞走一样,一个一个往下掉,年景特别不好。每年的四月八,若天放晴,柿子就大生大长,满树是果;杨梅呢?正好相反,惊晴惊得憋憋的,成了歉收年。
畲家也就传下这句:“好似柿子气杨梅,气郁心头脸变红。”
风俗传说
快快落土
从前,畲家住山头面,不晓得节气。做田山看时节,常常就依草木爆芽、长叶、分枝、开花、结果为节令时号。
畲村有一个人,年年都要等枫叶长了才插番薯。
这一年,总是连阴雨,难得见几回太阳。村头的枫树天天浓雾罩得密密的,爆叶得很晚,结果那个人到了农历六月才落土插番薯。这时,有个过路人看了说:“六月插番薯,每蔸收六斤。”这年番薯果然好冬②。
这个人就想:六月落土六斤,七月落土就能收七斤。第二年,到了七月才去插番薯,结果收的都是毛毛根——番薯绝收了。第三年闹饥荒,那个人就饿死了。
那个人死后,变做一只鸟,飞落畲山上。年年到了枫树爆叶的时候,它生怕人们像它一样误了农时,就催人春种,不住地叫道:“快快落土!快快落土!”
动物故事
老鼠偷谷种
相传古时候,老鼠和猫咪都住山里头,老鼠最怕猫咪,一被猫咪抓到就没命。一天,一只老鼠被猫咪追逐得没处躲,就钻到畲家寮里来。寮里人看见大的欺负细的,就把猫咪赶走了。
从这以后,老鼠就在茅楼附近讨食,人与老鼠慢慢地就熟起来了,老鼠也大胆地在邻近养子发孙。经常来“山客”寮里玩耍时,看主人生活很苦,全年吃的都是番薯米,老鼠想:主人救我一命,还没报恩哩。听讲番帮有谷子,煮成白米饭很好吃,不如去偷点转来给主人做种。
第二天,一帮老鼠就起身,一路爬山过岭、爬沟钻洞,走了不少日程,才来到番邦。番邦正在收冬,它们就偷偷地衔了一穗穗谷种拖来,到第二年落春才回家。这一天,老鼠带主人到田上,只见老鼠衔一粒谷入一个穴,衔一粒谷放一个穴,就这样把种子播下了。这年收冬,“山客”人头一次吃上了白米饭,大家都欢喜。寮主人为了报答老鼠的恩,每年收冬时,都没有忘记在每一丘的田后壁留下一行禾,供老鼠做过冬粮。
“人在人情在”。这一代主人过世后,子孙掌管家事。心想,你老鼠没帮我锄一丘田,布一兜禾,我为什么要白白地留好谷给你吃,当个祖宗来侍候!从那以后,年年收冬,田后壁的那一行禾就不见了。老鼠挨了饿,又气又恨,心想:是我们去番邦半年多,差一点命都送掉,掏转谷种来给你做种,如今你有白米饭吃了,连我过冬的粮也不留。好!你无情,莫怪我无义。晚间,它就带一大群鼠兄鼠弟爬到寮里把贮谷的布袋咬破,吃到天光了才走。后来,主人发现谷子被老鼠偷食,就在楼上另做个谷仓,把谷子藏起来。老鼠掏墙挖洞,还是把粮仓壁给挖进去了,吃不完就衔着往洞里藏。从那以后,人家厝就有了老鼠和猫咪。直到如今,老鼠在人家厝,总是偷吃,咬布袋,咬包掏洞的。
生活故事
雷超治财主
以前,我们山哈有位后生,父母过世早,厝里穷,全年帮财主做长年。他人聪明,计谋又多,齐人都叫他做“雷超”,真名字倒慢慢不记得了。
有一年,雷超去施财主家做长年,施财主是小气人,总是半暝叫天光,最好暝日帮他做才好呢!
这一天,天还没光,施财主睡在床上长长声叫:“雷超,日头都出来了,还不起身。”
雷超在楼上被叫醒,一看窗门天还黑黑的,心里好笑起来,马上应:“我起身了,捉两头跳蚤就去田里。”
施财主听了,大声地骂:“你不要讲假,天还没光,你怎么捉跳蚤?”
雷超接上话:“东家,天还没光你叫我起身做什么呀?”一句话把施财主问得无话可答,以后再不敢半暝叫雷超起身了。
有一次,雷超早早去河里捉来许多鱼,财主见了很高兴,对雷超讲:“今旦你先歇一歇,等一下把鱼鳞刮干净,中午我要吃鱼。”
雷超说:“好!”他拿一把刀,把鱼拿到清水里去刮,一会儿就把鱼拿回来了,施财主觉得奇怪,忖:“雷超怎么刮得这样快?”走近一看,见篮内尽是鱼头鱼尾,就问:“鱼身呢?”
雷超应:“丢到河里去了。”
施财主听了大声骂:“你这乡下人,怎么把鱼身丢了?”
雷超讲:“从我到你厝一天也没吃过鱼当中,吃的都是鱼头鱼尾,我以为鱼身是不能吃的,怕你老爷吃了中毒,就丢了!”其实鱼身早被他拿去送邻近穷人了。
施财主又气又恨又无话可讲,只好大骂道:“你马上给我滚!”雷超不以为然地说:“滚得好,滚得好!”他算好全年工夫钱,回头对东家笑嘻嘻地讲:“东家,你今年的禾是我播的,你千万要快熟早割,晚熟晚割呀!”
施财主跺一脚:“你快滚!”雷超哈哈大笑走出财主家门。
原来雷超看到东家欺侮穷人,小气又刻薄,知道做他长年做不长,便在侵种时把“八月早”与“屏南红”合浸一堆了。
八月后,施家禾长得不一般高,有的黄了,有的还有大睹,叶青青的,黄的落籽,青的还在,财主看其他田里禾长得都和自己的不一样,觉得奇怪,便去问一位老人:“你田里禾这样好,我田里禾怎的这样差?”老人看看财主,讲:“禾是人播的,它与播禾人有缘份,你待它好,它就对你好,你待它差,它就会出怪样呢!”
这一年,施财主的禾到收冬时只割一半。
童话寓言笑话
三人看戏
有一天,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一个歪脖子做帮去看戏。
戏刹台①,三人一同回转,路中讲戏。
聋子讲:“今旦②戏做得好看,就是唱得不好听。”
瞎子讲:“不是。今旦戏唱得好听,就是做得不好看。”
聋子瞎子两人争论不休,歪脖子讲:“你们说的都不是。今旦戏唱得好听,做得也好看,就是戏台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