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邮电通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2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邮电通信
分类号: F632.757
页数: 4
页码: 333-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
关键词: 福安市 生活环境 邮电通信

内容

清宣统元年(1909)年5月5日在畲族主要聚居地的穆阳镇设立邮政代办所,民国32年(1943)12月20日撤销邮政代办所,成立穆阳四等邮政局,后升为三等乙级邮政局,隶属福建省邮政管理局。这时涉及畲村邮路有桥溪、咸谷隔日步班。穆阳邮政局还管辖与畲族村有关的桥溪、咸谷邮票代售处和邮政信箱等。民国37年设穆阳电信代办处。
  1935年地处穆阳的竹洲山设立中共福安县地下革命交通网之一,开展传递情报等任务。
  民国时期畲族聚居地坂中设有邮政代办所。民国36年因迁设在坂中的省立三都中学搬回宁德三都澳,业务下降。当年12月改为邮政信柜,系福安至寿宁步班邮路中途点。
  20世纪50年代之前,福安基本没有农村邮政投递路线,邮政代办所进口信件大多采取托人捎转或悬牌招领。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穆阳邮政局。1951年7月穆阳邮政局改称穆阳邮政营业处,12月1日,邮政营业处与电信代办处合并,统称穆阳邮电营业处。1955年改为五等邮电支局。1984年3月为三等邮电支局。50年代初坂中恢复邮政代办所。
  1956年全县建立20个乡的义务乡邮站,62个村的收发站和组织群众自办义务邮路217.5公里。同年建立农业社,邮递员58个,大多是乡通信员兼。畲族乡村仙岩、凤洋、金斗洋等设立投递点。
  1957年6月至12月整顿全县农村投递路线,51%的农村高级社和56.65%的农村小学通邮。这年成立的13个畲族乡基本上都设立投递路线。1958年扩大邮路,加密班期,伸长邮程,全县达928公里。
  1970年畲族聚居地康厝成立邮政所,1973年改设邮电所。1978年坂中成立邮电所。1984年3月康厝邮电所改为三等邮电支局。
  坂中審族乡
  井口段(逐日步班)内经畲村:和安、桦坪、许洋、后门坪、井口、 月斗、白石岩下。
  铜岩段(逐日步班)内经畲村:仙岩、叠石、彭家洋、仙岭头、仙岩下、对面厝、洋坪、白岩下。
  亭兜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亭兜、上天池、下天池、吴厝下、日宅、刘伯岐、凤头、林岭上下村、牛角垄。
  穆云畲族乡
  留洋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中岙、里岙、科后、后舍、兰头、犁田、兰柄、林洋湖、上下长坑、燕坑、铁场、篙尾。
  蟾溪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王楼、虎头、溪塔、南山、高岭、茶湾、岔头、华垄头。
  苏堤段(逐日步班)内经畲村:洋坪、燕科、洋墈、康厝。
  洋溪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凤洋、红坪、长潭、金斗洋。
  社洋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半山。
  界竹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竹园兜、秋岭。
  彭洋段(隔日步班)内经畲村:东山、桂垄。
  1952年福安开始基建、大修各区乡电路,逐步形成农村电话网络。畲族村电话的设立始于1958年,1974年开始实行载波线路,各公社畲族村广播电话同一线路,电话遍及全县各大队所在地。由于设备、技术、管理等原因,80年代中期后畲族村电话线路陆续中断。1989年下半年坂中畲族乡集资15万元,在市邮电局支持下,经4个月施工,于1990年4月19日,乡电话与市电话网联网割接成功,使该乡成为福安市继韩阳、赛岐两镇之后的第三个实现电话自动化乡镇,也是全省第一个实现电话自动化的畲族乡。坂中乡新架水泥电线杆629根,安装电话21部,全乡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志

《福安市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1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