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史》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162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1

内容

十多年前刚接触畲族服饰时,并未想过这个课题会成为我学术生涯的核心,更无从预料这个课题将涵盖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累积,更是对意义的求索;不仅是对理论的探寻,更是对人伦的思辨;不仅是对学历的修炼,更是对人格的磨砺。其间种种境遇,随际遇切换从未流转的是内心的学术追求。这份追求的坚定来自于对中华民族服饰艺术和文化的热爱、对其生命力的好奇、对其传承和弘扬的心愿,也来自于一路同行给予我无限支持和关爱的恩师挚友们。回首种种,感恩良多!
  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范雪荣教授。恩师高尚的人格、崇高的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不懈探索的精神、诲人不倦的师德,以及谦和亲切的为人处世方式,都是我一生受之不尽的宝贵财富!感谢陈东生教授不仅在阶段性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上给予了多次耐心指导,还无私共享闽江学院长期积累的畲族研究资源,使我2010年的福建畲族服饰田野考察得以圆满完成。感谢崔荣荣教授对本研究的选题提供了诸多让我茅塞顿开的建议。感谢我的硕士导师浙江理工大学吴微微教授一直以来的关爱支持,没有吴老师指导下硕士阶段积累起来的学术基础,也就没有本研究博士阶段的精进!感谢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任重教授为本研究的生态学视域观照提供了学术支持。感谢我所任教的浙江农林大学特别是我所在的艺术设计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给予莫大帮助的浙江景宁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雷光振研究员、景宁民族宗教事务局雷魏芬局长、景宁民族宗教事务局民族科雷依林科长、景宁畲族服饰传承人雷一彩、传师学师传承人雷梁庆、彩带编织传承人蓝延兰、畲歌畲语传承人蓝仙兰、畲族山歌传承人雷细花、景宁县电视台钟建明记者、文成县培头民族小学退休教师钟维禄、云和平阳岗村蓝岗蓝观海老人、福建宁德蕉城区民族宗教事务局雷良裕局长、蕉城区向阳里村钟月珠主任、南山村兰意良村主任和雷爱珠女士、福建宁德霞浦县钟光荣主任、霞浦溪南镇白露坑村半月里雷国胜村主任、福鼎市民宗局兰新福局长、硖门乡钟墩畅先生、中国民族报蓝希峰编辑、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蓝祥平处长、贵溪市樟坪畲族乡蓝国平乡长和胡小平先生、雷良海老人、福建省民族研究会会长雷弯山教授、原福建省民族宗教研究所所长蓝炯熹教授,顺昌畲族文化研究会兰其平会长、雷丽丽秘书长、罗源民俗专家雷永健老师、罗源非遗传承基地兰淑香主任、非遗传承人兰曲钗和兰银才师傅,还有汤瑛小妹、钟小波小兄弟等畲家人,正是因着研究过程中畲族同胞无一例外的热情接待和无私分享,才使得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完全不用担忧人身安全和语言障碍,只身深入畲村顺利展开调查研究。
  感谢本课题研究团队浙江理工大学陈良雨师弟、汤慧师妹的相偕同行;感谢研究畲族服饰的同好闽江学院陈栩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陈敬玉副教授的切磋共勉……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在期许我飞得高的同时更护航我飞得稳。多年来默默支持看顾左右,毫无怨言不计付出,不求回报。我爱你们!
  恩重如山,情深似水。无以为报,惟自勉今后求索路上登山摘星以明智,若水上善以厚德。
  闫晶
  2019年4月6日子时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畲族服饰史》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研究在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畲族最主要的浙闽徽赣四省进行田野调查,亲身体验畲族服饰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现状,从而使研究的空间范围覆盖占畲族人口90%以上的浙闽赣粤黔地区,研究的时间范围跨越古代近代直至现代逾千年历史时期,最终首次横较了浙闽徽黔粤赣六省不同地域14种畲族服饰形制特征与现状,纵览了整个畲族服饰变迁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闫晶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