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原始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史》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6020
颗粒名称: 1.1.1 原始时期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1
页码: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古代畲族在原始时期的服饰特征主要包括鲜艳的五色、衣摆或裙摆的款式前短后长、部分衣襟左衽,以及将头发梳理成椎形的高髻。
关键词: 畲族 服饰文化 原始时期

内容

畲族族源至今众说纷纭,有苗、瑶、畲同源于“武陵蛮”一说,有越人后裔一说,有源自古代广东土著居民一说等,尚无定论[1]101。据畲民族谱记载,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在汉晋以后、隋唐之际,畲族先民就已劳作、生息、繁衍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
  据《后汉书·南蛮传》载:“畲族先民盘瓠蛮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斓”。畲族所处的地区山脉纵横,“莽莽万重山、苍然一色,人迹罕到”,使得早期畲族与世隔绝,受外界干扰少,因此直至唐初,上述独特的民族服饰特征一直延续和保持。例如,《云霄县志》记载唐代居住在漳州地区畲族先民的发式和服饰为“椎髻卉服”。《赤雅》载:“刘禹锡诗,时节祀盘瓠是也。其乐五合,其旗五方,其衣五彩,是谓五参。”唐朝陈元光《请建州县表》载:唐朝前期福建漳州一带畲族先民“左衽居椎髻之半,可耕乃火田之余”[2]269。《畲族历史与文化》一书也载:“唐宋时,畲族妇女流行‘椎髻卉服’,即头饰是高髻,衣服着花边”[2]63。
  可见汉至唐初畲族服饰较好地保持了原始风貌,其主要特征为:
  色彩:鲜艳的五色。
  款式:衣摆或裙摆前短后长,部分衣襟“左衽”,与中原服饰特征相异。
  头饰:将头发梳理成椎形的高髻。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史

《畲族服饰史》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本研究在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畲族最主要的浙闽徽赣四省进行田野调查,亲身体验畲族服饰及其文化生态环境现状,从而使研究的空间范围覆盖占畲族人口90%以上的浙闽赣粤黔地区,研究的时间范围跨越古代近代直至现代逾千年历史时期,最终首次横较了浙闽徽黔粤赣六省不同地域14种畲族服饰形制特征与现状,纵览了整个畲族服饰变迁历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