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狮墩的项目与资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885
颗粒名称: 二、狮墩的项目与资本
分类号: F039
页数: 3
页码: 346-3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狮墩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借助文化和社会资本,改善基础设施,成为旅游村寨。项目引入与荣誉获得相辅相成,资本再生产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关键词: 狮墩村 项目 资本

内容

狮墩村突破性的发展始于2006年,那年狮墩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村容村貌开始为之一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标语出现在村道旁的墙面上,狮墩的发展也确实名副其实。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在这一年获得实质性推进,各种子项目如沙子般洒向农村。有学者统计,2006年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的项目就多达94项,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如“科技教育文化扶贫”、“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等[7],狮墩是该项目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在被列为新农村试点村以后,狮墩通过引入的项目,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在交通方面,先后投入了“10多万元建设硬化村水泥路面,投资150多万元修好狮墩村通往平湖茶场的5公里的水泥硬化路及10多万元建成狮墩通往林场及茶场的石阶道,大大改善了狮墩村交通不便的状况”,“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改善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村容村貌方面,“村道两旁种起花草树木,村周围大树上挂起彩灯,成为山区里的一道风景线;进一步完善夜景工程和垃圾焚烧填埋场建设,建好投资近10万元的造福搬迁工程的护坡,建成村公厕和农户厅堂建设,加宽村停车场,开辟村民休闲场所,配备石桌、石椅等设施。村支部、村委会号召村民自觉维护村容村貌,家家户户门前安放垃圾桶,并严禁鸡鸭等禽、畜上路,彻底地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处处散发出新农村的气息。”[8]这使其在2007年初被列为“福建最美乡村”之一。
  然而,狮墩并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山川风光,它之所以被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离不开其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宣传总结狮墩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时,无疑都会凸出狮墩的畲族文化,畲族文化是狮墩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资本。如报告中写道“该村生态环境优美、畲族风情浓郁,民风淳朴,保留着相当部分富有价值的畲族文化遗产。”[9]除此之外,狮墩还拥有广大的社会资本。在明万历年间,狮墩肇基祖便已迁入狮墩开基创业,成为首批入宁德市蕉城区的雷姓。此后,宗派不断繁衍,宁德市的雷姓多是出自狮墩,狮墩便有人在市区为官或为商,这些社会资本成为狮墩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参量。
  狮墩的新农村建设只是个起点,此后各项荣誉和项目接踵而至。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2009年,畲族二声部歌言(即“双音”)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狮墩村民家雷美凤被审批为该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得誉“畲歌皇后”;反映畲族同胞勤劳、勇敢、无畏精神的“上刀山”、“下火海”和“十三云楼”等畲族传统节目和畲家乌饭制作技艺同年也被审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畲族文物(如畲家三宝:族谱、祖图、龙头祖杖)和习俗(如婚嫁习俗)的保护也得到了重视。这方面狮墩是受益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开始推进“非遗”普查;2009年3月,文化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各省文化厅也随之成立了“非遗处”,同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各省市也公布了省市级的非遗保护名录。狮墩的畲族文化正是借此契机列入相应的名录,原来尘封的畲族文化转而成了有助于狮墩发展的文化资本。在狮墩非遗的申请过程中,上面提到的社会资本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是村落能人看到了文化资本对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性,再从中积极运作,使得狮墩在众多畲村中脱颖而出。
  2011年,狮墩购买了图书800多册,设立村级廉政文化阅览室,并建成了300多米的“乡间步道廉政文化带”,其间悬挂廉政故事等,成为宁德市廉政文化基地。该项目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廉政文化的重视。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任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将廉政文化建设写入报告,狮墩便在那时成为宁德市廉政文化建设的基地之一。随后,宁德市的众多廉政活动和项目都选择在狮墩开展,为其带来了很多资源,进一步建设了村内道路、景观步道等。从当时的报道中可看出狮墩的文化资本对廉政文化项目的进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报道提出:“福建省蕉城区纪委、监察局根据该区少数民族——畲族群众聚集村多的特点,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畲寨’活动。通过挖掘畲族历史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在各畲族村设立廉政文化宣传走廊、专栏、公益广告牌,并依托‘农家书屋’平台,设立廉政文化图书室,大力宣传廉政文化。”[10]而这个项目之所以在猴盾落地依然离不开猴盾所拥有的社会资本。
  2014年,狮墩更是集众多荣誉于一身,完成华丽转身,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寨。这一年,狮墩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美丽乡村”、“福建省生态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这些称号成为狮墩举足轻重的象征资本,这些项目不但本身给狮墩注入了项目资金,还有助于其进一步引入新的项目。国家民委为了“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起到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11],2009年开始部署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2014年公布了340个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狮墩位列其中。
  “美丽乡村”项目则使得狮墩进一步发展为畲村示范品牌,狮墩的发展更成体系化。有狮墩村貌的报道说:“全村外墙仿古装修、环村石阶、景观步道、停车坪、乡村道路硬化、村庄景观香樟绿化带、森林公园建设;往村里走会看到新建整合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畲歌传习所、博物馆为一体的村级文化站……‘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将狮墩村旅游和村民收入锦上添花。”村书记则提到了“美丽乡村”对猴盾发展的作用:“我们要建设有特色的畲族美丽村,有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这件‘大礼包’,我们村干群齐心,就建成畲歌传习所、博物馆为一体的村级文化站。村民在闲暇之余可以前来娱乐、学习。”狮墩的规划“立足生态农业、拓展文化旅游,以‘兴村富民’为目标,致力于构建集农业观光、畲乡风情、避暑度假、森林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产业、多效益的畲村示范品牌。”[12]未来的发展则注重特色农业产业和原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形成以旅游接待中心和会议培训中心为‘点’的旅游接待服务区、以畲族风情街为‘线’的民俗文化体验区、以特色农业为‘面’的生态农业体验区、以山地森林为‘园’的素质拓展娱乐区。”[13]“美丽乡村”称号的获得使狮墩获得进一步美化了村庄,而未来的全面规划无疑是要获取更多项目资源推动狮墩的进一步发展。
  在过去十年中,狮墩不断争取政府的各种项目,或者说政府的各种项目不断选取狮墩作为其示范点,在村落能人和宗族人士的领导下,接连获得各种项目和资本,以实现村落的不断发展。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人物

雷李洪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狮墩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