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783
颗粒名称: 一、熟语记载了畲族游耕经济生活
分类号: G127.45
页数: 5
页码: 151-155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安畲族居住在低山、丘陵和山麓地区,过着游耕生活,兼具农耕和狩猎特点。他们的熟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知识和生产经验,体现了畲族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通过对福安畲族熟语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畲族文化、生态观念和生活方式,为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福安市 畲族 生态知识

内容

福安畲族多属山地聚落,大多居于低山、丘陵和山麓,据清朝卞宝第《闽峤輶轩录》卷一记载,从明代至清代初期,畲民还是“崖处巢居,耕山而食,去瘠就腴,率数岁一徙”,过的是一种既有游牧民族特点又有农耕民族特点的“游耕”生活。乾隆年间,闽东各县地方官府开始对畲民实行编甲,才开始了定居农业的生产。传统畲民主要在僻远山区垦荒种山,种植禾稻、蓝靛、苎麻、甘薯、茶叶等农作物,除从事农事外,还开展狩猎活动,游耕经济生活是狩猎和耕山兼顾。福安畲民居住的地理环境及他们的游耕文化,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特征是:周围多山、多树、多野兽,禾稻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此外还有番薯、茶叶、竹笋等,牛变成了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役使家畜,鸡、鸭、猫、狗、蛇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事物,这些在福安畲族熟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一)居住环境与野生动物
  畲族多居住在低山、丘陵和山麓,因此开门见山、睁眼是树,在熟语中有不少反映。例如:
  (1)山客、山客,无岭〓记得。(〓:不会。【解】这是畲族人多居住在山区,熟悉山区的体现。括号内先解释难懂的字词,【解】是对部分较为难懂的熟语整体意义的说明,下同。)
  (2)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3)要做千年树,唔做水面薸。(唔:不)
  (4)出门唔叫哥,多爬几条坡。
  (5)上山唔弯腰,转寮无柴烧。(转寮:回家)
  (6)树硬也吓软籐缠。(吓:怕。【解】比喻硬汉子也可能被酒色等“软籐”缠住)
  (7)枫树落叶心未死。(【解】不能看表面现象)
  游耕经济生活是狩猎和耕山兼顾,畲族的狩猎活动由来已久,技艺高超的猎手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过去山区有不少的野生动物,福安畲族熟语中出现了不少的野生动物名词,如虎、豹、猴、猫头鹰等,虽然不能就此说明福安畲民居住的山区一定出现过这些野生动物,但至少说明在畲族的早期游牧生活中,一定对这些动物并不陌生,尤其是跟老虎相关的熟语很多,而且老虎的形象多是威猛的、可怕的。例如:
  (8)老虎赶来,草鞋鼻又脱去。(草鞋鼻:草鞋尖儿上连接系带处。【解】形容急中忙乱)
  (9)老虎唔吓吓艾猫。(唔吓:不怕。艾猫:猫。【解】该怕的不怕,不该怕的倒怕)
  (10)老虎双打,草庀该死。(双打:相斗。草庀:草皮。【解】两强相斗,无辜受累。)
  (11)老虎头上捉狗虱。(狗虱:跳蚤。【解】胆大包天,自己找死)
  (12)狗见老虎——屎尿齐齐流。(齐齐:一起)
  (13)棺材里画老虎——吓死人。
  据清道光《罗源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群虎伤人,知县陈良谏祷于神,督畲民用毒矢射杀四虎,患方息。”可见,闽东一带曾经确实有老虎出没过。
  畲族居住地往往草木丛生,其间多蛇,熟语中蛇的形象多与阴险、狡诈相关联,多是贬义的。例如:
  (14)打蛇未死变成精。(【解】提醒人们注意除恶务尽,不可同情蛇一样的恶人)
  (15)老蛇全头食入去〓翻肚。(老蛇:蛇。全头:整条。食入去:吞进去。【解】比喻那些胆大妄为的恶人)
  (16)一肚屎都是老蛇仔。(肚屎:肚子。【解】比喻满脑子都是坏主意)
  狩猎曾经是历史上畲族先民游耕经济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随着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动物越来越少,畲民主要以农耕生活为主,但熟语中仍有不少狩猎经验总结的谚语。例如:
  (17)赶鹿要落田,赶獐大岩前。
  (18)捉兔爬上山,避虎横路走。
  (19)做雨不狩金钱豹,做晴不狩偷鸡猫。(【解】雨天高山上有雾,金钱豹很灵活,不易被打中;偷鸡猫就是野猫,经常夜间出来抓鸡吃,白天不出来,晴天更不会跑出来。这是委婉劝告年轻男子不要去勾引有夫之妇或已订婚的姑娘。)
  (二)农作物与家禽家畜
  现代福安畲族社区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主要种植粮食作物稻、麦等,茶叶也是畲村主要经济项目。闻名全省的“福安大白茶”的原产地为穆云畲族乡高山畲族村。此外,畲乡还种植生姜、竹笋、甘薯、甘蔗、大豆、花生等。畲族历史上有种菁、种苎、织苎的传统业,在畲族歌谣中有不少这方面的劳动生产歌,如《种苎歌》。只是到了清末,由于受洋靛、洋布的冲击,种菁、种苎业走向衰落,但种茶直至今天还是畲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跟畲族农耕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种农作物在熟语中大量出现。例如:
  (20)种姜养牛,发财就有。
  (21)会算〓除,白米换番薯。
  (22)老姜辣味多。(【解】比喻老年人经验丰富)
  (23)辣茄辣辣有人要,甘蔗甜甜有人嫌。(辣茄:辣椒。【解】各有所好)
  (24)种茶又种桐,九世都〓穷。
  (25)食笋要念种竹人,食水要念撬井人。
  (26)一月三片棕,唔剥也是空。(【解】棕树一个月可剥三片粽叶,剥后会长新叶,如不剥,新叶就长不出来)
  (27)寮有千蔸棕,花钱花〓空。(寮:房屋、家,这里指家。蔸:株,量词)
  (28)滥冬油菜旱冬麦。(滥冬:多雨的冬天。【解】冬天常下雨适合种油菜,冬天做旱适合种麦子)
  (29)麦吓夜间水,禾吓午时风。
  耕种离不开牛,牛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福安畲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牛歇节”,这一天要让牛休息,福安畲族中以牛为对象的熟语很多。例如:
  (30)黄牛罔瘦三担骨,王咇罔壮一两肉。(罔:虽然。王咇:麻雀,是同音字。【解】要全面看问题,不能因某事物一个缺点而否定其他优点,也不能因某事物一个优点而掩盖其他缺点)
  (31)牛牵鼻,人凭理。
  (32)牛瘦角〓瘦。(【解】与“靴破底是好”的意思相近)
  (33)牛鼻唔拖拖牛尾。(【解】抓不住关键处,办不好事)
  (34)无牛使狗。(【解】比喻不得已而为)
  (35)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
  在日常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鸡、鸭、猫、狗、猪等家禽家畜。涉及家禽家畜的熟语不少。例如:
  (36)山鸡难变凤凰。
  (37)捡来鸭娘莫嫌瘦。(鸭娘:母鸭。【解】劝告人们要知足,莫贪心)
  (38)鸭娘多,唔生蛋,新妇多唔洗碗。(新妇:儿媳。【解】一家儿媳多,本是好事,但安排不好,反而没人干活)
  (39)拣猪屎猪流屎。(流屎:拉肚子。【解】运气不好)
  (40)猪仔罔细血路还在。(猪仔:小猪。罔:虽然。细:小。【解】麻雀小五脏全)
  (41)人随人群,狗随狗帮。
  (42)狗仔〓食大人屎。(【解】比喻能力差的人办不成大事)
  (43)白眼狗——乱认。(白眼:瞎眼)
  (44)狗仔若会欺老鼠,唔使养艾猫。(唔使:不必。艾猫:猫。【解】比喻一些专业性的工作不能随便用非专业人员顶替)
  (三)熟语中积累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和气象知识的谚语
  历史上的游耕经济,现代的农耕经济使得福安畲族熟语和歌谣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气象知识,畲歌中有《节气歌》、《十二月农事歌》、《二十四节气歌》等,在熟语,特别是谚语中也有大量的表现。例如:
  (45)春天一锄头,冬天一砵头。(【解】春耕多下工,秋天多收成)
  (46)春前一堆肥,秋后三担粮。(【解】春耕多下肥,秋后多收成)
  (47)多耙一次草,多收三五斗。
  (48)三月清明多浸种。
  (49)芒种前,好播田;芒种后好点豆。(点豆:种豆)
  (50)小满播田上下天,芒种播田上下昼。(播田:插秧。上下天:前一天和后一天。上下昼:上下午。【解】播种要赶农时)
  (51)播田播小暑,无够养老鼠。(无够:不够。【解】迟至小暑才插秧,产量将很少)
  (52)立冬响雷冬半收。
  (53)麦吓清明连夜水,禾吓白露午时风。(吓:害怕)
  (54)云走西,水满溪;云走北日头赤剌剌。(日头:太阳。赤剌剌:很红)
  (55)天上鱼鳞斑,晒谷唔使翻。
  (56)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解】清明后不再下雪,谷雨后不再有霜)
  (57)雨夹雪落〓歇。(落〓歇:下不停)

知识出处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当代视野下的畲族文化》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遴选会议论文44篇,分为三部分。包括畲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畲族文化价值与现代性发展;区域互动背景下融合发展与新畲村建设。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