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固态的物质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55
颗粒名称: 一 固态的物质性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188-1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服饰是具有保护和装饰功能的物质实体,由各种材质构成,具备不同的视觉和触觉特性。不同材质带来多样的质地和外观特征,同时需要相应的保存和护理方法。民族服饰通过固态物质性传达独特的审美情趣,展示民族历史、传说和审美。
关键词: 畲族服饰 物质性 浙闽地区

内容

服饰首先是一种对身体具有保护、装饰功能的物化存在的实体,它是由具有不同视觉和触觉特性的各种不同材质构成的,这就是服饰的固态物质性。这种物质性决定了民族服饰有一定的物理存在形式、因其材质的不同所展现出来的质地与肌理特性也不相同。服装材料按品质不同有麻之硬挺、棉之细软、丝之光泽、毛之茸暖,装饰材料也各具风骨,有银之璀璨、玉之温润、竹之斑驳、石之清冷,这些材质的多样性特征带来的是服饰特征的丰富多元。同时,因为不同材质服装的纤维特性和物理牢度不同,周边环境诸如虫蛀、水渍、光照等对其也有不同的影响,所以需要有相应的方法进行保存、运输和展示,例如丝绸、皮毛等动物纤维制品易受虫咬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棉制品易生霉需要翻晒,银制品易氧化变黑需要定期护理等。正是依托这种固态的物质性,民俗服饰才能通过各式材质表达相应的色彩、样式、装饰效果等外观特征,并以此传递该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民族服饰固态的物质性使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保存,并通过展示、陈列给观者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感性认识。作为传世实物的服装、鞋帽、饰品和手工艺品,它们以物质性的存在状态无声地描述着本民族的历史、传说、观念和审美。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