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着装心态变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47
颗粒名称: 四 着装心态变化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182-183
摘要: 随着畲族社会变化,畲族服饰所传达的民族情感与审美心理经历了转变,从固守民族服饰观念到追求时尚、舒适和便捷。现代畲族穿着民族服饰更多是出于民俗表演和满足观赏者需求,而非传统的民族信仰和崇拜。这种着装心态的改变影响了服饰外观,将畲族服饰定位转向工作表演装。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工艺技术 浙闽地区

内容

民族服饰是民族情感和审美心理的一种物化的表现,民族服饰所传达的是一种族群认同、祖先文化和一定经济生活环境下的审美观,畲族先民们穿着民族服饰、佩戴带有民族图腾意味的头饰冠戴之时是怀着对祖先的信仰和崇拜之情的。例如,旧时畲民对于自己的服装制式是非常敏感且固守的。何子星在提到畲民自织的凤冠上裹的红布时说:“其他一布,名为畲客帽布;彼族甚敬重之”①。笔者在田野工作中走访畲族村中上了年纪的畲族老人时,当她们珍而重之地拿出压箱底的凤冠珠饰给我们展示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对民族服饰的谨慎与敬重。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民族间的混杂居、自由通婚、语言一致等民族政策的实施,畲族青年中首先破除了封建迷信的鬼神思想,对于宗族观念普遍产生了淡化情绪,民族固守意识和民族自我意识也逐渐淡化。服饰审美情感与社会主流意识趋同,对于着装心态也由固守民族服饰观念转而追求时尚、舒适、便捷以及符合当下流行的审美观。当代畲民穿着民族服饰更多是为了一种民俗表演性质的展示,换言之,他们的服饰不是为自己而穿,而是为了满足观赏者的需求甚至仅仅作为一种特殊场合的“工作服”而穿。一些民俗表演中部分畲族服饰的穿着者可能并不是畲族,而是进行表演的汉族人,他们对于服装所传达的民族情感更加淡漠。由此,民族服饰进一步蜕化到工作表演装的定位,对工作服能心怀敬意已属不易,遑论其原始的祖先崇拜与信仰了。这种着装心态的转变是畲族服饰在当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变化,因为服饰的物质表现实体是基于穿着服饰的人的审美观念和着装心理上的产物。当着装心态发生变化时,服饰也必然受其影响发生外观改变以迎合新的着装心理。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