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畲族服饰认知现状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638
颗粒名称: 一 畲族服饰认知现状调查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161-162
摘要: 笔者通过网络随机调查和畲族聚居地中小学生调查,深入了解了社会大众及当代青年畲民对畲族服饰的认知态度。调查问卷涵盖了对象基本情况、对畲族及服饰的认知、对服饰现状的观感以及对传统服饰保护与传承的态度等内容,旨在客观评估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和态度。通过调查问卷设计,筛选出了对畲族及其服饰有基本认知的调查对象,使调查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 畲族服饰 生存现状 浙闽地区

内容

以往大多数的畲族服饰研究中偏重以观察者研究者的角度对畲族服饰现状进行主观的描述,虽然可以从研究者角度对对象进行描述,但也存在一定的缺憾。为了了解当今社会对畲族服饰的普遍认知态度,以及畲族聚居地的青少年对畲族服饰的认知和对服饰文化传承的态度,获得社会大众及当代青年畲民对畲族服饰的客观评价,笔者进行了畲族服饰认知现状的调查。①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分为两个部分:普通民众和畲族地区的青少年。针对普通民众的调查方式为网络随机调查,针对畲族地区青少年的调查则抽取浙闽畲族聚居地民族学校的中小学生为对象,对畲族基本情况、畲族服饰基本认知以及对畲族传统手工艺的态度等进行了调研,相关结果可以作为畲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参考依据。这两种方式可以对普通民众对畲族及其服饰的认知以及聚居区青少年对地方民族服饰的认知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分析和筛选。
  第一题到第五题是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民族、地区、年龄段和文化程度。第六题和第七题是对畲族及畲族服饰基本认知的筛选,由于本问卷是对畲族服饰认知的调查,故对畲族这个民族和服饰形象毫无认知的选项进行了跳转设置,筛选出对畲族传统服饰有基本形象认知感的调查对象。以此亦可了解当今社会中普通人群对畲族及其服饰形象是否有基本概念。第六题设计为“参加本调查前,您知道畲族这个民族吗”,对于选择“知道”的允许继续完成后续问题,选择“不知道”的直接跳转至问卷末尾,结束调查。第七题为“您对畲族传统服饰形象的认知如何”,选择“完全不知道”的结束调查,从而排除掉对畲族及畲族服饰完全无概念的人群。经过调查对象筛选后继续后续问题回答的被调查者都是对畲族及其服饰形象有一定基本认知的人群。
  2.对于畲族及其服饰的认知调查。
  第八题至第十三题以及第十九题主要调查受访者对于畲族服饰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包括获取信息的渠道、分布地域省份、来源等。第十四题至第十七题主要调查受访者对畲族服饰几种具体代表式样的辨识度。通过提供几种典型畲族服饰着装人物形象图片,测试受访者能否准确辨别它们分属哪一地区。
  3.对于畲族服饰现状的观感。
  第十八题至第二十四题(不含第十九题)主要是调查受访者对日常生活中畲民服饰的态度,包括日常生活中是否能通过服饰区分其民族身份、生活中见到身着传统服饰畲民的场合、对当代新制作的一些畲族服饰的认可程度,以及畲族服饰中给人印象最深、最具辨识度的元素。
  4.对于畲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态度。
  第二十五题至第三十三题主要调查受访者对于当下社会中畲族传统服饰的传承和保护的态度。包括畲族传统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与意义、对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存在意义以及有无互动体会和学习的兴趣、传承中民俗生活环境保护的意义等。

知识出处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浙闽地区畲族服饰比较研究》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从畲族历史上的迁徙路径和居住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通过田野调査对服饰文物资料进行收集和测量,进而对浙闽两地畲族传统服饰的形制外观、审美习俗进行比较,明晰各地服饰特征的异同和关联,总结了五种典型的服饰样式,揭示了服饰演化的脉络性特征,结合民族文化背景分析其审美文化内涵和承载媒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社会对畲族服饰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畲族服饰的嬪变及其动因,提出了对畲族服饰遗产进行固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观点。

阅读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