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畲族彩带与湘西苗族织锦的比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525
颗粒名称: 四、畲族彩带与湘西苗族织锦的比较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畲族和苗族在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尤其是在服饰方面展现出相似的文化特征。苗族织锦作为苗族四大服饰工艺之一,与畲族彩带在色彩、纹样和工艺方面有一定的比较价值。两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世代传承的特点,且在纹样上都呈现出斜向排列的抽象特征。然而,在色彩配置、纹样寓意和编织工艺方面,畲族彩带和湘西苗族织锦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畲族彩带色彩朴素内敛,而苗锦则更加鲜艳夺目;畲族彩带的符号纹样更具有文字性的表述特点,而苗锦的纹样则更加饱满丰富;在编织工艺方面,畲族人使用简单的编织工具,而湘西苗族则使用织机进行编织。这些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上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 畲族 彩带 织锦

内容

(一)畲族和苗族在历史发展背景上的相似性
  首先,畲族姓氏源自“三苗”,也就是远古东夷族群的蓝、盘、雷三个姓氏。三族的族源相同,祖先崇拜文化也相同,所以服饰纹样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征,例如凤、虎、牛以及一部分抽象纹样。所以,畲族与苗族在服饰上呈现出相似的民族文化特征。
  其次,畲族和苗族不仅族源相同,漫长的迁移历史也相同。生产力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由蛮荒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标志。畲族和苗族都是在抗衡和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模式与文化传统。
  (二)湘西的苗族织锦
  苗族织锦是苗族四大服饰工艺之一,与苗族服装、刺绣、蜡染并称。苗锦通常在苗族服饰的头巾、衣襟、袖口、背带处织绣,其中以小孩的背带上最为常见。与畲族彩带相同,苗锦也是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于苗族民间的编织技艺。
  纹样能够直接反映民族的生活特征,因为民族生活特征相似,苗锦与畲族彩带都呈现出斜向排列的抽象纹样,相似度很高。这些抽象纹样的形式看起来千变万化、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来自客观原型,是由基础的纹样推移、演变而形成,例如蝴蝶的造型简化后形成四个翅膀的纹样。苗锦中的几何纹样是苗族艺人的智慧结晶,其造型简洁、抽象、美观,通过疏密变化组成各种规律的花纹图案,特征鲜明,呈现出典雅、规整、对称、重复的美感,例如回纹、万字纹、水波纹、菱纹等。苗锦装饰纹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既表达了吉祥的观念,又展示了人们记忆深处的民族历史和苗族文化积淀。例如苗人在苗锦中采用方形纹样,纪念祖先苦难的历程;用站立的孔雀纹样,表达纪念祖先或民族英雄的崇拜之情;通过飞鸟纹样,表达对鸟的崇拜和苗族人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精神。苗族人民的苗锦,设计和编织出的也是苗族人漫长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是苗族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精神,更是苗族人民向往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美好愿望。
  (三)畲族彩带与苗族织锦在色彩、纹样、工艺的对比
  湘西苗族织锦和畲族彩带在织锦的色彩配置上略有不同,前者多用彩色经线,整体色彩鲜艳,多用红色、蓝色。虽然与畲族彩带一样多使用纯白色底色,但是苗族织锦留白面积较小,彩色面积更大一些。比较而言,畲族彩带的总体色彩效果更加朴素内敛,湘西苗族织锦中的织带更加鲜艳夺目。
  在织锦纹样方面,畲族和苗族的几何纹样都为古老图形演化而来的较为抽象的符号性纹样,寓意丰富,有的象征美好、吉祥,有的出自民族历史传说及文化信仰图腾。两者对比,畲族彩带的符号纹样更类似于文字性的表述,具有特定的含义;而苗锦只有一部分的纹样有含义,还有很多纹样是单纯的装饰。纹样通常由许多个图形组合表现某种寓意,苗锦的画面更为饱满丰富。
  在织锦的编织工艺方面,畲族和苗族织锦相同的是使用棉麻线线材和天然植物染料。不同之处主要是编织工具,几根竹片就是畲族人的编织工具,简单便携,但此类简单的编织工具使畲族人只能编织细长的织锦带;而湘西苗族的编织工具是织机,较为完善,便于制作面积较大、程序复杂的织锦作品。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