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畲族博古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509
颗粒名称: 八、畲族博古纹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1
页码: 79
摘要: 博古纹作为古代器物的装饰纹样,在畲族银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畲族银饰中常见的有银质“挡煞”、十锦平安铃和暗八仙等。这些银饰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它们代表着畲族人民对吉祥、平安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先祖传统和信仰的传承。通过这些银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博古纹 文化意义

内容

博古纹即古代器物,是典型的装饰纹样之一,广泛地应用在畲族银饰中,下面是较为常见的银饰:
  1.银质“挡煞” 畲族凤冠中,常在冠帽正中饰“挡煞”,造型为一精致银质竹箩筛,内配有微型照妖镜、剪、书、尺等物件,传说能趋吉辟邪,是高辛帝皇后凤冠的遗制并代代相传,已成为部分地区凤冠中不可缺少的银饰装饰部件。
  2.十锦平安铃 畲族“十锦镯”的左右镯上各环一银圈,银圈上附五个吉祥挂件,共计十件,分别为钟、蛤、锤、锣、鼓、鱼篓、狮头、佛手、八卦和官印,每一个挂件都代表着一种期望、一种祝福,都寄托着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憧憬。
  3.暗八仙 畲族人重视八仙,并由八仙衍生出“暗八仙”。暗八仙是八仙手持的八件宝物的总称,即汉钟离的芭蕉团扇、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的渔鼓、韩湘子的玉笛、铁拐李的宝葫芦、何仙姑的莲花、蓝采和的花篮以及曹国舅的阴阳板,因纹饰中只出现神仙所执法器而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传说八仙的宝物各有神通,故畲族人将其装饰在衣帽首饰上,以求八仙护佑。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