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畲族服饰中的儿童用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491
颗粒名称: 四、畲族服饰中的儿童用品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1
页码: 68
摘要: 畲族童帽和围嘴是畲族儿童服饰中独特且富有文化内涵的部分。畲族童帽形式多样,材质多为棉布或细麻布,饰以彩绣,种类包括虎头帽、兜帽、风帽等。童帽的佩戴不受场合限制,寄托了畲族人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和祈福。围嘴是畲族儿童服饰用品中的另一种常见物品,以蓝黑色或月白色棉布为底,绣有精致的图案纹样,多以花瓣形式呈现。虎形围嘴是辟邪镇恶的象征。这些服饰用品不仅体现了畲族人对儿童成长的关爱,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儿童服饰 文化传承

内容

1.畲族童帽 畲族童帽的形式多样,制式多来源于汉族成人帽或童帽。不论浙闽,畲族儿童的帽子样式繁多,制作精美,上面大多饰以彩绣,童帽主要的种类有虎头帽、兜帽、风帽、圈帽(无顶帽)等,材质多为棉布或细麻布,有单层的、夹层的和夹棉的。童帽佩戴场合不受限制,畲族人将孩子的美好期望、祈福甚至精神信仰都通过童帽表现出来,童帽上常有用布条镶拼的“福”字、“卍”字、银牌制成的“福、禄、祯、祥”“福如东海”等字样及刺绣中常见的莲藕、牡丹、蝶恋花、雉鸡等吉祥寓意的图案。畲族童帽受道教影响颇深,道教八仙、太极鱼、八卦形象经常作为题材出现在装饰上,尤其是八卦,有的通过布条镶拼出来饰于帽顶、有的直接通过刺绣表现。虎头形象历来是儿童服饰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元素之一,因虎谐音“福”,又是万兽之王,汉族民间儿童制品中老虎还寓意辟邪除恶。畲族童帽也喜用虎头,一方面可能是受汉族虎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畲族人因长期的山地耕猎生活,也可能产生对老虎这种威猛动物的崇敬和喜爱。畲族虎头帽多综合利用彩绣、补绣、镶拼等多种装饰手法。福安地区的精致虎头帽,黑色棉布为帽身,大红色里子,虎眼、虎鼻、虎口使用填棉贴补绣技法,两耳上彩绣花卉,下缀流苏,虎牙用白色棉布叠成整齐的方块嵌入红色虎口,中间用红色棉布叠成三角以示虎舌,两边嘴角还各饰有一撮白色皮毛,帽身后片中心缀了一个彩绣八卦荷包,下缀珠子和流苏,两边对称彩绣象征富贵的牡丹纹样,帽底后中心还缀挂了一个雕刻着貔貅头的银铃铛。整个帽子手工精制、虎头表现得栩栩如生,立体的虎牙和虎舌构思巧妙。除了虎头帽,畲族童帽中还有一些来源于舞台戏服中的冠帽和道士帽的样式,黑底,有帽梁,两端垂彩色(粉红、橘黄、水蓝色)穗子,帽型形似儒生方巾及道巾中庄子巾和纯阳巾的变体。帽身彩绣藕荷彩蝶图案,绣工精致,用色鲜明艳丽,与服装上的所绣图案奔放热情的大红色调不同,采用了粉红和水蓝色配色,显得更为秀美娇嫩。
  2.畲族围嘴 畲族围嘴也是儿童服饰用品中常见的一种,畲族儿童围嘴多以蓝黑色或月白色棉布为底,做成花瓣形,花瓣形式主要为左右两瓣式或一圈六瓣式,花瓣上绣有精致图案纹样,中心领圈为圆形,用以固定在脖颈处,后中心多有一粒至两粒扣袢用于固定,或用暗扣进行固定。由于虎能辟邪镇恶,故亦有以虎形做围嘴以求福佑的。

知识出处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新时期畲族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畲族服饰的审美意识、畲族服饰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变迁、畲族服饰的形制及其特性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