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法师与法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9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法师与法术
分类号: B992
页数: 13
页码: 453-465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八井村畲族的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以及围绕白马宫的公共活动。在八井村,村民普遍崇拜田公元帅等神灵,并在家中设立神龛供奉。白马宫作为村庙,是村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供奉着白马大王等神灵。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的“做岁”和正月十一至十八的“上灯”活动,村民以分组为单位在白马宫致祭和聚餐。这些活动具有民间信仰的意味和烙印,并突显了地缘团结的重要性。村民在祭祀土地公的活动中,自由选择合作伙伴,经济条件较好的人有机会展示财富。法师是八井村中施行法术的人,他们可以为人过关、改运、驱鬼、招魂,画符避邪、祈福、禳灾、降妖。法师所做的法事包括过关、度关、压惊、镇邪等,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这些法事不仅满足了村民的精神需求,也展示了他们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实力。
关键词: 八井村 宗教信仰 法师

内容

在对神灵的崇拜中,人须对神俯首敬拜,而相反的情况则是人对神发号施令,调兵遣将。这后一种情况既是通常所说的法术。施行法术的人即法师或称王师、道士。
  在八井村中,据村民们说共有5个法师(当地人叫“师公”)。他们都是畲族雷姓的男子,都是陈靖姑道派的法师。他们有的没有脱离生产劳动,当有人请其去做法事时,他们就去为人过关、改运、驱鬼、招魂,画符避邪、祈福、禳灾、降妖;有的已经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职的道士,因为他们领取了县民族宗教局颁发的正一派道士证,每年他们必须到县里接受培训。据他们说,发证前还要接受县里所请的外地的道士教师的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我国的宗教政策以及正一派道士的“三皈依戒”、“九真妙戒”、中国道教协会1992年第五次代表会议通过的“关于道教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等。
  法师可以得到报酬,报酬以时间的长短和法事的难易程度而定,并不确定。
  法师有法门之别。八井畲村地处闽东,法师尊临水宫奶娘陈靖姑为“师公”,相传陈奶娘学法于闾山,拜许逊许真君为师,学得设醮法、斩蛇精、破洞门、缩地腾空、驱瘟祛病、扶胎救童等法术。又传闾山陈奶娘与茅山长坑鬼为敌,闾茅两派有门户之见。但一般认为,他们不仅有闾山之术,还兼得茅山之术,即集闾茅之大成。
  八井村法师的法器有法衣、神裙、龙旗、龙伞、龙角、法帽、头冠、手香炉、五雷牌、灵尺、香炉、击磬、净盂、三音、贝、吉铃、铃刀、天尊、法印、丝鞭等。法事有“文堂”、“武堂”之别,又称“文科”、“武科”。文科之要义是“防”,即施行法术使之免遭灾难保得平安;而武科之要义是“攻”即施行法术驱除鬼邪,解救危难中人,使之重获平安。
  八井村法师的法帽类似道士发髻,也有所谓“征瓦仕人帽”,称“水古帽”。身着法衣是龙袍,“武科”的头饰为皮制头冠,头冠描绘面目狰狞的兽头,下面裹以红色方巾,即先在头上裹红色的方巾,然后将头冠在额前套上。腰系红色神裙。一般的法事都是文武兼作,交替进行。文场以唱为主,钟鼓相伴,轻柔缠绵,有时边唱边以碎步绕圈,动作幅度较小;武场则边唱边舞,龙角嘶鸣,锣鼓交作,动作幅度大,粗犷豪放,法事的表演形式充满道教文化色彩,当然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发展,佛、道、民间宗教在民间已经体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
  法师施行法术时配以不同手势,各种手势统称“手诀”,俗称“雷诀”。常见的有38种“藏身诀”、4种“打鬼诀”、2种“吊楼诀”和2种“罗房诀”等。各种手诀有不同的行法功能。罡步是畲族法师的基本步法,在行罡布法中以奶娘踩罡最具法术灵威。法师行法时,音乐伴奏,以打击乐为主。法术乐器有龙角(羚号)、三音锣、铃刀、吉铃、法鼓、木鱼、大钹、小钹等。
  在八井村要成为法师,一般也和其他畲族地区一样要经过“奏名传法”的过程,以求代代相承,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奏名的时间与地点不同,它多选择在师父的葬礼过程中。经过“收兵”(将师父平时所调遣的神兵收回)、“开眼”(为收了兵的师父打开所谓“法眼”而成神)、“分兵”(将师父的神兵分一部分给需奏名的徒弟),然后才是“奏名”(徒弟取得法名)这样4个过程才能获得法名。例如本村的雷可良虽已可以单独行法做科仪,但其师父即他的爷爷雷佺尧还未过世,雷可良还无法通过奏名仪式取得法名,所以他行法时仍用其爷爷的法名雷法莲。奏名传法时,每个奏名者需填写诰牒,一式两份,一份阳牒,一份阴牒,诰牒签署奏名者的“奏名”即“法名”及从师对象,即所奏神灵——要奏请临水奶娘(临水夫人)。在八井村,奏名仪式结束后,两份诰牒要盖上骑缝章,其中阴牒焚化,阳牒保存。待奏名者去世时,再由法师将阳牒焚化,据说这样做是便于奏名者进地府时,将阴阳两牒核对无误。为亡故的奏名者所做的超度,因需要做上述收兵、开眼、分兵、奏名等仪式,时间往往要比平常人多一倍。
  一般获准允许做法师的学徒,要跟随师傅学法三五年。主要是看书和背书。所看的书叫“科仪书”,另外还跟师傅学习作法。出师时需做“度身牒”仪式,以获得堂号。据说,到他死时,烧了度身牒即可以变成当地土主或神仙。毕业时师傅发给学徒“执照”,而学徒也给师傅一点报酬。学徒凭借执照可以独立施行法术。但遇到大的场合如“超三界”等,还得请师傅来做堂主,请周围的师兄弟来做伙计帮忙,或请他的学生来见习。
  “执照”用毛笔书写在宣纸上,套封在一长条形的红纸封套中。执照内容包括王师法名、居住地方及其年岁;求学目的(如驱邪斩鬼、行罡布斗、起土退犯、收瘟断毒等);作法所需驱使的神灵,及所用的武器;作法所用的科典、法服、军粮马料等等。
  八井村法师所做的较小型的私人性法事一般有:过关、度关、压惊、镇邪、半场、全场、做太岁、做节气、做命运、安土等。每一法事适用于一定的场合。根据调查,简述如下:
  1.过关:根据八字的推演,16岁以内的小孩有各种关口,在遇到这些关口时,都可以请法师做“过关”科仪,祛除灾病,顺利过关,使小孩好养。
  2.度关:指小孩生病爱哭,需请法师度关才会好。所需度的关最多有36关,一般看小孩需要过多少关就度多少关。
  3.压惊:小孩遇到大的声音、陌生的事物受惊、受吓,畲民认为这是魂魄跑掉,需请法师做法把小孩的魂魄请回来。
  4.镇邪:在盖房子、修厕等需动土的场合,需请法师画造厝符等,立符牌定在土中镇邪,以免引起灾难。
  5.做太岁:主要是因为有些人算命,认为自己当年运途不好,故请法师来做太岁,以借仪式的力量与禳解来改变运途。做太岁的仪式一般在正月里做,因此,它还带有保佑一年平安的意义和功能。如果在一年中的任何一个月的月头做类似的科仪,就称作“做节气”,而在月尾做类似的仪式,就叫“做命运”。
  6.半场:人重病卧于床中,本堂主无法救之,需做“半场”,请天兵天将来帮忙。法师需先请别人卜卦,弄明是何方鬼神作怪,法师再派天兵天将去驱逐之。
  7.全场:如果卜卦者认为对病人需要做“全场”,或者病人垂危,做“半场”已无能为力,则做“全场”。一般认为这是病人的灵魂已经离开身躯,到外边游荡去了。由法师作仪式想法到外地将灵魂引带回来。法师必须根据卜卦者决定的灵魂所在方向、去处去寻找。从所定下来的方向、去处找一些小的动物如蚂蚁之类,抓来放入病人的衣袋;抓时要大声喊叫病人的名字,将它带回来放到病人的身边,即认为魂已归身,病人可转危为安。
  有人认为,畲族的法师的法术不同于当地汉族法师的法术。畲族法师做法时用的是“畲家道”,模仿的是盘瓠王闾山学法的过程;而汉族道士模仿的是“奶娘”(陈靖姑,临水夫人)的做法。然而,就八井畲村的实际情况来看,两者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八井畲村法师的法术,基本上全学自汉族师父,如雷佺尧(雷法莲)的师父蓝法吉的法术除了向他父亲蓝法如学习外,其主要的法术技能据称是学自连江的汉族。蓝法吉的父亲主要是向汉族学习的,其传下来的科仪文封面还有“光绪丙子科连邑岚岭境法佑付与罗邑小获上牛溷境蓝法如,流传后裔,宝惜可也”,而在树楼村《蓝氏族谱》(光绪十八年1892年手稿)中也有记载“十一世益礼光绪丙子岁,演学茅山科仪传度,奏名法如,字忠奎,乳桂成,行均一”,所以,这些足可证明我们的观察,在八井村的村民眼里,畲族的法师既可以做汉族的法事,也可以做他们本族的法事。八井村的法师也的确经常外出汉族地区行法,不同之处则在于念咒时是用“畲语”抑或是用“罗源话”。此外,在八井村,有的人家有时也会请汉族的法师来作仪式,这些都表明现在八井畲民的法术与当地汉族是相通的。
  我们在八井村的调查期间,有幸看到了八井村最常见的过关仪式,现将其过程实录如下:
  7月21日上午,经过屋主雷信春一家的准备,请来法师雷可良和助手雷寿华,为其小女儿和外甥林金荣过16岁关和百日关,法师随身携带的法器有惊堂木、净盂米杯(作为香炉,里面以白米作“炉灰”)、墨盒、笔(用于写符)、吉铃、龙角(锡制,弯曲成牛角状,上缀红布条)、写着“五雷号令敕”的五雷牌、印盒(内有法印,上写“太上老君,六甲天将,六丁天兵”)和一些空白疏文与红纸等。上午7:30,主人已在靠近“晋屏门”的一张桌子上排好了12~15碗素宴,其中有面干、香菇、金针、腐竹、木耳;水果有苹果、桃子、香蕉、荔枝、龙眼;糕点有米香、饼干、糖果、发糕、蛋糕卷。大约在8点左右请神前,主人再摆上12道荤菜,其中有全鸡、猪肉、蛋、蛏、猪肚、鸡爪、鸡胗、鱿鱼、章鱼、鱿鱼干、豆腐、面干(最初房主人雷信春放上一碗鸭子,法师雷可良叫他换掉,原因是鸭子曾经救过今天要请的主神临水夫人,所以不能用鸭子祭她),并在厅堂神案桌上的7个香炉中各点上1炷香,在厅堂壁上还挂有1幅布质的神像。其最上一层为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通天教主;二层为陈、林、李三奶夫人;三层为三十六婆神;四层为判官等;五层为百花桥;百花桥上有6个人在过桥,其中1人持镜,1人梳发,1人持盒。桥下可为第六层,牛头与马面用红缨枪指着1个过关或转世的人。
  上午7:30,主人分别在厅堂、神坛、天公炉、门神香位点香,燃放鞭炮,法师念香赞等净身、净坛,助手一手敲锣,一手敲鼓,法师手持一金线香圈,绕着神坛做手印,在空中画符,点燃金纸,在自己身上和神坛上、供桌上绕动,洁净做仪式的场所。接着,在自己头上蒙上红方巾,套上头冠,穿上红裙子,拍响惊堂木,口中念“净天地解秽咒”、“祝香咒”,脚上踩着三泰步。7∶40分,法师结束净坛仪式,脱下法衣,撰写疏文。先用红纸做封套,在封套的一头写一万字纹,然后写上收疏文之对象,在封套上写“宣封护国太后临水三位元君见,主行科事臣雷法莲谨奉”,盖上法印,然后拿出空白疏文,填上地址、人名以及他们的生辰八字,写完后装入封套,将封套折成长方筒形。写疏文时按当地风俗,还需为孩子取名,看其八字中是否有缺,再行更改。法师的助手则在旁边扎李广箭和小令旗各三根,接着做“斗灯”。女主人从屋内拿出1个旧米斗来,内装稻谷,上插六炷香,铺上红纸,插上镜子(照妖镜)、尺子(量天尺)、剪刀(剪邪刀)、油灯等。
  上午8∶25分,法师又穿上法衣帽等开始请神。法师念咒把镜子、尺子放入斗内,点燃红烛,同时主人在门口烧纸钱,法师宣读疏文,向临水夫人通告两位小孩要过关,念完后将封套交给主人焚烧,法师继续念咒,同时用长绳系着的“贝”(木制,牙状,一面刻有平安,一面刻有祈宝,平面上钻有小孔,红绳穿入打结,钩在法师手指上)掷于地上3次,如见到“圣”(一阴一阳),就提起念咒,看临水夫人是否接受。
  上午8∶40分,“请神”仪式结束,换上荤宴,另加1把菜刀、1支汤匙和10双一束的竹筷,主人换香,法师在一张画有两个小孩的纸上写上“长命富贵”,放于斗灯中,斗灯要在小孩房中放3天,以保佑小孩的平安。这些完毕后,主人请法师连同我们吃混有荷包蛋、花蛤、瘦肉的面线。
  上午9∶20分,在大厅右边的矮桌上,放上三牲:生猪肉、生带鱼、生鸡血,5个装有酒的瓷杯,5双筷子,放上香炉,点上3炷香,墙上贴上写有“雷令断白虎五鬼神煞”的白虎符(图14-7),然后祭白虎。法师在香炉中插上3面小令旗,将白虎符压于香炉下,在法师助手一边敲打锣鼓的同时,法师念孩子的生辰八字,替孩子消灾解难,主人到大厅门口再次焚烧元宝、符纸,燃放鞭炮。厅内法师鞠躬行礼,吹动龙角,拍打惊堂木,戛然停止。接着法师和主人开始布置百花桥,他们在八仙桌的左边放一长凳,凳上顺序放上大小7个小钵,装上米(象征有吃和富贵),米上放一硬币(象征财富)。靠厅门处放着一盆水(代表灾祸从百花桥下顺水流),水内也放一硬币。斗灯放于八仙桌下,上面多插两支花,这是“常春花”的意思。然后,法师在红纸上写符。
  上午9:45分,开始过桥,法师念咒,同时把放有小孩图画的小盆放在米钵上,大小依次顺序搭建成塔,此称为“七层宝塔”,期间法师在念咒的同时,手上一直拿着黄色的常春花,并同时向空中抛撒米粒,驱逐邪、鬼,然后用剪刀以剪花的方式把小孩身上的坏东西剪掉,扔入水盆中,象征坏的东西随百花桥下的流水而去,而好的东西剩下插回斗灯中,最后把最大的米钵在水中漂一下。接着让主人焚烧纸钱、放鞭炮,烧祭白虎用的元宝。然后,把米斗放回小孩房中,此为过桥仪式。
  上午10:10分,法师开始做需要过的“关”。他们在厅中用竹枝(本应用柳枝制作)做“关”门,“关”门连在两个八仙桌之间,竹枝弯成拱形,拱顶上盖红布,上贴有符,右符为“三太子符”(“奉圣令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保命护身”),左符为“南星北斗符”(“奉南星北斗”保命护身,参见图14-8),百日小孩只过南星北斗关。
  上午10:30分,过关仪式开始,法师手持一俗称“铃刀”的七星剑(柄上有七个铜钱),法师在坛前做法,念咒后,16岁的大女儿手捧一个木盘,盘内有香炉,香炉内有米、3炷香、两根蜡烛和一件自己的衣服(如代替别人做,可用衣服代替,作完仪式后再寄给他穿),女主人抱着外孙(耳朵塞着棉花,以免听到法师龙角声而受惊),手持3炷香和1支李广箭,跟着法师从右边进关(孩子做16岁关要过两关,而做百日关只需过一个关)男主人在旁边同时焚烧纸钱,法师念着过关咒,每过一关,都要问“某某关能不能过”,男主人都要回答一声“过啊”,同时手中持续地焚烧纸钱。法师雷可良后来解释说,他们两个人合做,只过了二十八关,而分开做,就要过三十六关,诸如四柱关、落井关、天狗关、金锁关,最后为白虎关。当过完白虎关时,法师在祭白虎关的祭桌边上将中间的酒杯盖下,然后再把头尾的盖上,表示虎头虎尾虎身,并把猪肉、鱼碗盖起来(本应用五牲,其中一定要有猪肉、鱼和蛋),然后把白虎符撕下,放于坛桌上,把在香炉底下的白虎纸交给主人,让他在大门口烧掉。
  上午10:42分,法师在坛桌前倒着走五圈后,把关门拆下,扔在大门右边地上。10:50分,开始为孩子收惊。女主人手持1根蜡烛,3炷香,抱着已百日的婴儿,法师用剑和李广箭在孩子身上画符,用意是为其洁净、收惊,然后,再将李广箭点燃,在孩子身上绕动画符咒,接着将其折断装入一小竹筒中,并把小令旗点燃,也在小孩身上绕动,之后也折断塞进竹筒中,用一垫有元宝的黑布(本应用红布)把竹筒包起来,用先前已过火打手印的红线将其扎起来,并把它扔到一装有元宝的簸箕中,白虎祭桌上供奉的鸡血和先前撕下的白虎符纸也一同扔进簸箕中。
  上午11∶10分,法师吹龙角号念咒谢神、送神、撤坛,最后吹三声号,并鞠躬,脱掉法衣,收东西,把香和装有金纸、白虎符纸的簸箕交给主人,主人在离宅50米的大路左边焚烧并掩埋。
  上午11∶15分,全部仪式结束。主人随后私下塞给法师及其助手300元左右的酬金,因我们在场,他们婉拒。法师后来说因我们未事先通知他,所以仪式做得有些显得简单和草率。他说“过关”仪式是他们做得最多的一种法事,此种风俗自古就有,临水奶娘是小孩的保护神,八井村的每个小孩都要做过关的仪式,如果孩提时代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做的;成年后,遇到运气不顺或经常生病,仍然可以举行过关仪式,过关仪式可以单独举行也可以集体“过关”,多数人喜欢参与集体过关仪式,因为比较省钱,而且参与的法师较多,仪式也较隆重。另外,凡是在“命”中有所谓“深水关”的孩子,往往要过契给奶娘临水夫人当儿子或女儿,每逢正月初一和十五都要供奉和祭祀奶娘。法师可良说,过关仪式他们不光在本村做,而且经常到外地去做,正月时尤其多,最多时一天可能要做3场。他们做仪式时通常是用罗源话念唱。他自己觉得,做过关仪式的程序等,与福州其他地方的并没有什么不同,无非就是念唱“请奶过关门科文”等,较为简单。
  除念咒语、画符箓及私人性法术活动外,还有较大的法事,它们往往是公共性质的,它们一般分为祈福型与禳灾型两类。
  在八井村,补库为最隆重的祈福型与禳灾型相融的法事。一般是由于村落里最近有太多意外的事发生(例如突然今年村里接二连三的死人),或是村里人说的“怪事”(例如有异常的自然现象)发生,为保佑村部、人物咸安、田园大熟、六畜兴旺而举行法事。它的程序是:(1)大发奏,以符使传言奏达,通天府、岳府、水府等三界。(2)起三司,恭请本宫当境主回宫。(3)召奶入夜,演示陈奶娘闾山学法全程。(4)头时(首时),接着请神。装山装岳寻龙出水,起五岳洪楼、五岳花台,五国洪门栽花插柳,恭请坛尊教主、三衙教主、三清天尊等;借库,即借上界玉子郎、中界金子郎、下界银子郎等三库。(5)二时,“佳提”。向东、西、南、北、中五海龙王借水,造水,洗污荡秽,起五国洪门,封锁在内;穿九州,走九宫;挑灯劝酒。(6)三时,请神。恭请诸界神灵。(7)四时,拜塔。众主事皆拜。(8)五时,祝星。村内男女老幼皆入名,掷贝,一户一问,合家祈求平安。(9)六时,扫坛。将妖魔鬼怪驱除出境,永不停留。(10)送神。送三界神灵归天,请本宫当境土主,手持金牌玉印,把守着龙门水口。举办清醮道场,长者历时几昼夜。
  近几年来,在八井村已很难看到较大型的公共法事与仪式了,但村落里的法师仍会到其他周围的村落去参与他们的大型法事,但都是个人行为。与他们闲聊中,他们也有些感慨地说,这主要是八井村的经济太弱,唯一较大型的法事就是白马宫神像的“开光”了。但以我们的观察,似乎白马宫作为八井村唯一的集体性“公共空间”也并不怎么热闹。听说曾经有人在白马宫中搞过扶乩,但最后还是因为经济的原因而停止了。所以,我们似可理解为何作为村落“神圣权利”的主要操控者——法师们与白马宫的关系并不密切,而白马宫作为村落唯一的集体性“公共空间”如何又会如此冷清。
  在我们与法师们不经意的聊天中,发现在他们口中还有另一种有别于他们的“巫觋”存在于村落中,他们可以通过“上身”来传达某一个神灵的旨意,他们不需要像法师那样的学习和代代传承,他们往往因为生病获得此种灵异。但当我们想继续探问究竟时,特别是在八井村中,谁是这种灵媒时,他们又都讳莫如深,岔开话题,让我们很遗憾,但我们仍从他们的言语和态度中了解到,八井畲村的神媒并非都是纯为个人服务的,他们也会为村落的“公共事务”服务。例如当村落的村民觉得需要“补库”时,他们也会被请来与神灵沟通,如有问题则再交给法师去行法禳灾祈福。在这些方面,法师与“巫觋”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但从法师的不屑语气和讳莫如深的态度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竞争。可惜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到这些神媒,这无疑是我们勾绘八井村信仰形态全景图的一大缺憾。
  八井村村民中还有一户天主教徒,姓林,汉族。他并不是八井村雷姓的后裔,而是随其父母在“文革期间”下放到八井村的。他的天主教的信仰是受其家庭的影响,他现在还不时到城关天主教堂去做礼拜,现在他的一家人也在他的影响下信奉了天主教。1998年他在修建新房时才开始在厅堂和厅门外挂上了十字架和天主像,向人们公开他的信仰。由于其信仰的特殊,他在村里妇孺皆知。但据我们的观察,他并没有被另眼看待,不知这是因为八井村民间信仰所具有的包容性导致的,还是因他长期居住在此的缘故所致。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