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60
颗粒名称: 一、幼儿教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2
页码: 379-3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幼儿教育始于1958年,课程包括语文、算术等。1980年,罗源县妇联、民委等集资在八井村办幼儿学前班,学生每日学习6小时。后因幼儿数量减少,2003年停办。但家长们自行组织教学,重视早期教育。幼儿学前班教育对畲族小学生非常重要,能帮助孩子学会普通话和基础学科知识,为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 八井村 教育 幼儿教育

内容

八井村幼儿教育始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为动员农村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罗源县开始以大队创办幼儿班,当时在八井村开办一个幼儿班,幼儿入学率为80%。幼儿班的教师由大队、生产队挑选有文化的中、青年担任。课程设有语文、算术、音乐、体育等科。1960年春停办幼儿班。
  1980年,由罗源县妇女联合会牵头,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县教育局和社队集资在八井畲村办幼儿学前班。课程设置参照县城幼儿园,设有思想品德、语文、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卫生等8科,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为6小时。近几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村中幼儿数量减少。2003年,进入幼儿学前班的学生仅有8人,八井畲族小学只好停办了幼儿学前班。但学生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能上幼儿学前班,尽早的学一些文化知识,每个家长自己出250元,请了小获村的一位老师来给孩子上课。雷知文就是这几个孩子的家长之一,他的儿子才4岁,名叫雷贤镇,雷知文夫妇为了使孩子早点接受教育,就把原本还不到进学前班的年龄的儿子,早早送入小学的学前班学习。在雷知文家中的墙上,贴了几张学习汉语拼音的图画,家长有空时也教孩子汉语拼音和简单的算术。这些现象,说明了八井村青年一代父母,很重视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
  八井村畲族小学教师均为汉族,无法进行双语教育。在调查期间,我曾问过校长孙峰,一年级的小学生能否听懂老师讲的普通话,校长孙峰回答说,一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讲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语言障碍,因为学生上小学前,大多数人都上过幼儿学前班。幼儿学前班的教育,对畲族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幼儿学前班的学习,孩子能学会讲普通话和一些基础的语文、算术知识,为孩子以后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