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八井村传统民族音乐的前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5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八井村传统民族音乐的前景
分类号: J642.225.7
页数: 3
页码: 372-3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的传统民族音乐面临挑战,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青年人的心理排斥。现在,新老歌手交替出现断层,村里多年不对歌,20多岁以下的青年基本没有会唱山歌的。传统民族音乐的走向取决于其生长的土壤和村民的兴趣爱好。目前能做的挽救措施是民族音乐家们可以把这一音乐形式作为采风的对象,从中寻找创作的素材,或者通过搞民族旅游开发或举办畲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盛会,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新兴民族音乐歌手。
关键词: 八井村 传统 民族音乐

内容

八井村里现有小学一所,村里儿童到了学龄就上学读书,二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的普通话都讲得不错。他们所唱的歌谣都是从学校或从电视里学到的。村里20岁左右的青年人大都受过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教育,而且基本上都到外边去打过工,不管从学校里所接受的,还是到城市里打工所接触的都是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
  村里人谁都未曾预料到近20年来村里的变化会如此之快,20年前,大家农闲时或者夜晚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因此,有客人至,最好的方式还是盘山歌。村里谁家有喜事,总是以唱山歌来增加欢乐的气氛,而现在,20年过去后,要了解村里的山歌,似乎是在写村里的历史和过去,村民的娱乐方式根本就不是这样了。如今,村里几乎每家都有电视机,VCD,卡拉OK等娱乐形式。
  一、传统民族音乐面临的挑战
  由于现代文化和信息的传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撞车似乎显得弱不禁风,面临巨大的危机。究其原因,主要应该有两点。
  1.现代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上面已经提及到,学校教育和电视节目的熏陶以及融入城市生活的经历,使得畲族的年轻一代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追随潮流,接受了现代生活方式。丰富多样的现代服装代替了富有特色的传统服装;现代流行歌曲代替了传统的民歌;现代的自由恋爱方式,如去郊游、进酒吧、逛商场、唱卡拉OK等,取代了传统的媒妁之言和盘歌的婚姻方式;现代流行的轿车迎接新娘取代了传统的抬轿接亲。
  2.青年人从心理上排斥民族山歌。说传统文化丢失,并不是指全部,首先是传统畲医和武术继续得到传承;其次是周围汉族也信奉的各路神仙和为小孩做过关仪式,在八井村同样未受现代化的影响,依然很流行。畲医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民间的祖传秘方还可以治疗疑难病症;武术既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可以强身健体和自我防卫;因此得以传承就不足为奇。汉族也相信的传统的东西,他们信奉也是正常之事。而对民歌的看法,青年人则认为唱山歌太落后,跟不上时代,会被别人笑话,还是唱流行歌好,既时髦,又容易学。这种怕别人笑话的心理使得年轻人越来越远离对歌的传统。然而,我们在调查期间几次邀请歌手来唱山歌时,都有许多人来听,其中也包括很多年轻人,这说明年轻人依然喜欢听他们的民歌,只是不会再去学唱。这种状况其实不光是畲族山歌,而是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都普遍面临的一种尴尬处境。
  畲族民族音乐现在所面临的危机表现在新老歌手交替的断层,或者说八井村里的青年人基本上放弃这一传统。村里以前还有吹班,可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村里五六十岁的人们基本上都会唱一些山歌,30多岁的歌手减少,20多岁以下的青年基本没有会唱山歌的,由于村里多年不对歌,十来岁的小孩中,很多还没有见过“一夜歌”是如何盘唱的。村里的歌手按年龄排列大致如下:
  60岁以上:雷志岳雷德育
  40岁到60岁:雷德明雷可全雷合银雷朝炎雷信银
  30多岁:雷知才雷火顺雷宝水
  从上面这种情况不难推知,对歌也可能会面临吹班的命运。
  二、传统民族音乐的走向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基础必须有其生长的土壤。事物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内因,而不是外因。以前八井村畲民对歌并非是由谁去推动他们这样做,而是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所致,当然也是当时没有更多的娱乐方式可以供他们选择的结果。当这种民族音乐得到村民们的青睐时,它就会得到传承和进一步发展。而如今的变化也是起于内因,环境变了,娱乐方式多了,作为畲族山歌的主要流行群体——青年人放弃了这一传统,这是形势难以扭转的关键所在。
  现在所能做的力挽狂澜的两件事是:其一,民族音乐家们可以把这一音乐形式作为采风的对象,从中寻找创作的素材,把这种音乐优美的假声演唱方式和其他精华部分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其二,通过搞民族旅游开发或者举办畲族的重大传统节日盛会,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新兴民族音乐歌手,使畲族音乐重获新生。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