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谚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3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谚语
分类号: I277.7
页数: 3
页码: 354-3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畲族谚语丰富,涵盖生活方方面面。村民们根据自然条件和经验提炼出富有哲理的语言,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心静自然凉”、“衣食无忧”等。在职业、生育观念、人际交往等方面,也有相关谚语。同时,畲族注重丧礼,丧事中会请法师做道场,也有一些与丧事相关的俗语。这些谚语和俗语反映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传承了民族文化。
关键词: 八井村 民俗 谚语

内容

畲族谚语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提炼出的富有哲理的语言,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八井畲民的谚语有的是自己独创的,有的则是借鉴过来的。
  八井村背靠群山,前面可以望得见大海,大山给八井畲民提供了淡水资源和日常用的燃料,而大海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海产品和养殖的条件,因此他们会经常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然而,由于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和自然条件,例如2003年夏天出现几十年罕见的干旱,田里没水,无法种下第二季秧苗,农业会因此而减产;另一方面,靠海的弊端之一是台风可能会光顾村里,2002年夏天,一场台风让村里损失惨重,村里人现在提起都还会心有余悸,因此,他们对生活的向往是“衣食无忧”。
  八井村跟福建的其他地方一样,夏天非常炎热,为了对抗酷暑,他们经常会安慰自己或者相互安慰说:“心静自然凉。”
  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跟我们聊天时说,当上村委会主任以后,肩上的担子就重了,操心的事情就要多了,因此“官家不如农家好,早去耕田晚回家。”当农民的,只要注意好春耕秋收,打打工,赚点钱,其余时间就归自己支配,不用去操心了。
  我们有一个组员以前的老师在该县任书记,村主任跟我们这位组员说:你一定在适当的时候跟书记反映八井村里的情况,请他关照一下,“雷响一声,青蛙不叫”,书记一句话,其他人就听他的嘛。
  在职业方面,村民雷晓松是木匠,他告诉我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木工技术对他很重要,“鲁班不识字,有叉就是”。雷桃俤村主任一天晚上告诉我们一件事:村民们问他,村里来的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问的问题怪怪的,什么都问。村主任告诉村民,人家是搞民族调查的,“吃哪门饭,做哪门事”,你们尽量配合就是了。
  在生育观念上,村民们总想拥有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儿子,他们认为“有子不算穷,无子穷加穷”或者“家有男孩不算穷,家无男孩穷加穷”。同时他们也希望男孩能好好读书,否则“儿子不读书,黄牛说是猪”。
  村里有一个外地人投资的养鳗场,但工人都是外地人,村里没有一个人在那里打工。我觉得奇怪,于是就问村里人,为何不在村里的养鳗场做工,既可以赚钱,又可以照顾家庭。他们回答说:“不做乞丐,不受狗气。”他们认为在村里帮别人打工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在村里,如果一个人帮助另一个人,反被别人责怪,他们会骂别人:真是“好心没有好报”。如果自己被别人瞧不起,心里会不痛快地说上一句:“狗眼看人低。”某人或某物外表好看,但表里不一,别人会说他是“金被罩鸡笼——外表好看里是空”。形容事物变化太快,现在富有的人很快变穷了,而现在贫穷的人由于聪明勤劳很快富了起来,畲族人民会感慨地说:真是“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十年兴败几多人”啊!
  畲民好客,当你去他家做客,主人即便穷,也要倾其所有来招待你,其实这也是注重“面子”的一种表现,所以他们也常讲这样一句俗语:“千斤门楼一两厝”,这也是在说“面子”更为重要。因为畲民建造房屋时院子的大门可以落在鲁班尺的“官”字上,而大厝里面则不能,只能落在“财”、“义”、“本”字上,因此,这大厝外面的院子门楼似乎更重要些。
  畲民也注重丧礼,几乎所有的丧礼都需要请法师(道士)做道场。由于做道场是为了超度亡魂,这是与鬼打交道的事情,故八井畲村也流行一句俗语叫作“做一夜功德,和鬼做花”,来形容应付上面交代的事,虽搞的隆重,但却不知结果如何的一种状况。
  此外,在畲民丧事中,如遇上母丧,畲民得在大门外跪着迎接“外家头”来检查和监督丧事办理的情况,同时,在外家头祭祀时,本家的孝子贤孙得从后厅爬到前厅陪祭等,有比较多麻烦的事情需处理好,所以,这才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即“死了外家满地爬”,来形容做了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