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扇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284
颗粒名称: 三、八扇房
分类号: TU241.5
页数: 10
页码: 263-272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八井村畲族的传统民居——八扇房的构造和特色。这些民居是在四扇房和六扇房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具有更加宽敞的空间和布局。文章详细描述了八扇房的布局、构造、特色和历史文化意义,并强调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民居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八扇房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在建筑学和文化保护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八井村 传统瓦房 八扇房

内容

六扇房向左右各扩展一个屋架,也等于向左右多扩展一个开间。这样的建筑,在八井畲村的畲民眼里,就是所谓的“八扇房”。据说在历史上八井村有过好几座八扇房,但现在只保留了一座,而且是一座有前后两落的四合院式的八扇房。村民说这座四合院八扇房的建造者为雷君恒,他生活在清代雍正到乾隆年间,是雷氏的第六代祖先,四合院大厝建于乾隆年间,距今约有250年的历史。据村民传闻,雷君恒能建造起这样规模的大厝,是因为他发过一笔数目不小的横财。他曾经在山上挖到一大缸的金银珠宝,所以他才可能有许多钱建造出这种在八井村算得上规模宏大的八扇房来。另外,村民还传闻,雷君恒建完这座八扇房入厝请客时,用了80大缸的好酒请客,由此也可见雷君恒是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据雷君恒的直系派下人回忆,在雷君恒手中,实际上曾建造过两座八扇房,一座是现在保留下来的这座四合院式八扇房;另一座则是一单落的一字形八扇房,其位置在现存四合院八扇房的左上方,现只存留一点地面遗迹和记忆。雷君恒有三个儿子,单落的一字形八扇房分给长子;而四合院八扇房的左半边(大边)分给了二儿子,右半边(小边)则归三儿子。由于长子一支很早就败落,所以那座单落的一字形八扇房的产权早已易手他房支的人,并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新村和新房子的热潮中,被拆成平地。雷君恒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现还有不少后裔,并形成为两个小房支,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各自分散拥有这四合院式八扇房的产权,10年前都还住在这座大厝里面,所以,该八扇房现虽只剩下一户单身汉住在他自己分内的房间中,其他房间多空在那里,或堆放些柴草,但却都有所归属。正因为产权分散,任何拥有各自房间产权的个人都无法拆掉不属于他的东西,如两个房间之间的隔板应是两家共有的,从而使这座有着250年左右历史的老屋得以整体地保留了下来。
  这座四合院式八扇房坐西北朝东南,其由前后两座单体一字形八扇楼房和天井边上各三间单层平房围成四合院,在前落的前面,与前落齐平还围有围墙,形成一个院落大门偏于左侧的小院子,其大致的平面布局示意图见图9-4。
  从示意图看,前落与后落虽都是八扇房,但它们的结构并不完全一致。前落虽也是厅堂为一层,厢房为双层的楼房,但站在后落往前看,只看到前落是一层楼的。原因大体是这座四合院八扇房建在山坡上,它很难找出一块较大的平地,所以前落建在坡坎下,上面只露出一层来,因此,虽然通常前后落的大厝,前落的屋高要低于后落,但由于地形的关系,这座四合院八扇房的前落比起一般的有前后落的大厝的前落要低了一些。换言之,这座前落厢房的二层地面与后落一层的地面处于几乎相等的水平面上,故在笔者所绘制的无比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中,后落是一层的,而前落则是二层楼的。
  四合院八扇房的前落为平脊悬山顶,其屋架为五柱穿斗式的,宽度比后落窄些,其概况参见图9-5,图中上面一幅为门厅的屋架,下面一幅为次稍间的屋架。此外,除了门厅外,次稍间厢房都分为上下两层和前后两间,其楼板与房间内的隔板均以木板为之,外墙有的地方则以竹屏为墙。由于楼下的后“廊柱”与坎壁紧紧相靠,故其一层房间的房门都开在前面,向着院子。其门厅由于建在与二层齐平的台基上,故比较低矮,只有一层楼高。其次,门厅的前后都用木板闭合,并开有前后门。由于前落大门设在前“步柱”的位置,后门设在后“廊柱”的位置,大门前留有一前步口拜亭,故前落的门厅只有一间。此外,前落的前后都有走廊,前走廊除门厅一段升高,与门厅齐平外,其余均为一层的走道,其与院子地面也有20多厘米的落差,实际上这也是前落台基的高度。此外,前落的后面亦有走廊,它则比天井地面高一些。
  前落之后是一近乎四方的天井,中有碎石铺成的小径连通天井前后。天井很浅,下到天井的台阶只有一级,与天井砱石一起算在内,则相当于有两级台阶,在八井畲民的观念中,这样的设置,使台阶的数落在“兴旺衰微”的“旺”字上,这象征着住在大厝里的主人能够人丁、财源兴旺。天井的左右各建有三间平房,其屋架均为三柱穿斗式的,房间墙壁均用木板制作。据说这六间房都称为“书院”,最初是让读书人读书的地方,或作为私塾使用。
  从天井西部踏上两级台阶就到了后落。后落是这座四合院八扇房的主体,它也是一字形的八扇房,其明间厅堂为单层,但有两层楼高,而次间与梢间都是两层楼。它有微微起翘燕尾脊的三川悬山顶,屋面倾斜较平缓,出檐也较大。由于左右次间与梢间之间都设计为巷道,所以,它虽有八扇屋架,但却只有五植房间与两条前后敞口的巷道。由于其面阔与前落一样,故其厅堂和房间的宽度都比前落的大。后落的进深也大于前落,其屋架原本按规矩应该只有7根立柱,然而,由于建造者在俗称“晋屏门”的中厅壁后设置了一条左右贯通的敞口巷道,所以在后“二步柱”与“步柱”之间又加了1根立柱,从而使其成为“八柱穿斗”式的屋架,(参见图9-6)而显得与通常要求柱子为单数(阳数)以求吉利的规矩有些差异。然而,这种所谓的异也没有破坏建造者对吉祥意义的追求,因为这种屋架的立柱数字是落在“八”字上,它与“发”字谐音,也可以暗喻着“发财、发家”,所以这种因实际需要而做的变化与特意的主位安排,也是不言尽在情理之中的。此外,虽然后落屋架的“下落”为八根柱子,但“顶落”加上数根“童柱”后,则有15根,这在某种程度上仍坚持了柱子数以单数为主的原则。
  由于该厝进深长,四合院八扇房的后落除了明间(或称当心间)厅堂隔成前后两厅外,左右的次间与梢间都隔成前后三间。同时,与多数六扇房一样,这座八扇房后落的厅堂和厅堂两旁的次间“厅边房”都内收到步柱处,梢间与巷道壁外伸1米多,因此在它们前面形成一个前步口拜亭(或称夹廊)。其次,这座八扇房的后落还有一处是比较特殊的,即其在中厅壁“晋屏门”两边的门后,又各设了一扇窄条“晋屏”,以遮蔽前后厅,使人从前厅进入后厅时要拐个弯,从而也使人在前厅中不能透过中厅壁的敞口门看到后厅内的情况,很好地把从事公共事务的前厅与从事私密事务的后厅隔开,使不同的生活内容在各自的空间展开。其三,该厝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明间厅堂和前步口拜亭里的木构上有精细的木作雕琢和油饰与彩绘。(见图9-7,图9-8)
  根据图9-7的情况看,明间厅堂两边屋架的中柱上使用了“脊束”来搁置“脊员”(俗称“大梁”),其下支撑有斗拱。斗拱之下作为“三梁”的“穿”加有弧形木,使两边的童柱不至于向内移动,同时,在“三梁”下面,不仅主柱上支撑有斗拱,童柱也伸出斗拱以支撑“三梁”。此外,在“三梁”下面还用弯曲的束木连接童柱与前后“二步柱”(或“金柱”),这样不仅使屋架上部榫合牢固,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装饰效果。
  在前廊步口拜亭中,建造者用两根略有雕琢并箍有藤箍的有棱“尖方筒”支撑卷棚梁,其间用浮雕的“肥束”相连,并有透雕的“束尾”伸出。“肥束”之下,则用弯曲的“束木”将“尖方筒”与廊柱和步柱相榫合。弯“束木”下则有两根“过水梁”连接尖方筒与廊柱和步柱。在尖方筒之中部,穿过廊柱并外伸的“寮束”,则用来搁置“檐檩”(或称“寮员”)。另一“过水梁”则在尖方筒的底部,其作用就是撑住尖方筒,其伸出廊柱的部分,则作为“带斗拱仔”中的一根,连同其上一根和下面的两根,形成一个倒三角,以支撑搁置“檐檩”的“寮束”。其次,这些“束木”、“过水梁”上还装饰一些“雀替”、“梁巾”什么的,如“肥束”与第一“过水梁”下,装饰有透雕的“漫卷浪花纹”,第二“过水梁”下的廊柱与步柱两端则以圆雕的“鱼龙”雀替来支撑。此外,尖方筒的顶部,也伸出漫卷“水波纹”的斗拱来支撑卷棚横梁。还有,其第一“过水梁”比较粗壮,上面似有隔出3块半圆形平面,这反映这几个地方过去应该有彩绘图案。同时也说明,虽然现在这些屋架上黑漆漆的,但在过去,应该有许多精美的彩绘。
  次间屋架(见图9-8)中心部分仍为穿斗式的,没有什么装饰,只是在主柱的顶端,比“山面”屋架多了1块小束木,使“脊员”不至于随意移动。而在前廊步口拜亭部分,其屋架结构与明间厅堂前廊的屋架几乎一样,其一,它也有较多的装饰;其二有几乎同样的框架结构,它也用两根“方筒”支撑卷棚梁,并用一肥束、两根弯曲的束木和两根“过水梁”,将方筒与步柱和廊柱连接,构成拜亭屋架顶落构架。然而,其与明间厅堂屋架也有略微的不同。其一,该屋架廊柱“寮束”下第三“带斗拱仔”穿过廊柱,并与步柱相连,与第二“过水梁”之间还密合一块“过水枋”,从而使这一组合的“过水梁”呈方形,并且比较宽。其二,它的装饰没有厅堂屋架多,虽然廊柱顶部饰以“钩云束尾”,“肥束”的“束尾”饰以类似鳄鱼嘴的“卷云纹”,“寮束”下的第一“带斗拱仔”的尾部饰以“漫卷钩云纹”,但由于其第二“过水梁”下为墙壁,所以省略了“鱼龙”雀替。其次,它的装饰比较纤细,如“肥束”和第一“过水梁”下面的雀替或“梁巾”所装饰的“连枝钩云纹”都比较纤细,其装饰功能要大于构件的支撑功能。
  在门厅前步口拜亭的“牌楼架”上亦有不少精美的装饰,如在第一“带斗拱手”的“斗座”两边,对称装饰着由“漫卷水波纹”连接的“蟠龙口吐牡丹富贵”图案的雀替,并以此支撑“寮员”。(参见图9-9)此外,在连接每两根廊柱的“檐檩”与“檐枋”之间,除了廊柱上伸出的“漫卷钩云纹斗拱”外,还分布均匀地装饰两个由漫卷钩云纹连接的一斗三升式的透雕“花式斗拱”。而在连接门面牌楼架的每两根步柱的“上格”与“大眉”之间,也都装饰有两个纤细的、形似蝴蝶的“花式斗拱”。
  此外,这座后落的大门上饰有“门珠”,大门内的“门珠尾”与“门珠栓”上雕刻有精美的牡丹、蝙蝠、漫卷飘带等纹饰,并饰有“长发其祥”四字吉祥语,同时该“门珠”底色涂朱,花纹则施以金粉,异常富丽堂皇。还有,厅堂内四金柱之间的檩、枋间也用漫卷钩云纹的一斗三升式的透雕花式斗拱支撑,有的梁上还露出一点彩绘的痕迹,这些都表明这座大厝不仅工艺精良,而且过去曾油彩粉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前廊步口拜亭屋架与牌楼架上的这些构件与装饰,构图对称、精细,形象生动活泼,并富有变化,雕刻的尺寸准确又线条流畅,雕工精致与细腻,因此它们都不失为一些精美的建筑工艺艺术品,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畲族工匠就已有了非常娴熟和精细的技艺。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