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井村的干群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259
颗粒名称: 三、八井村的干群关系
分类号: C916.2
页数: 2
页码: 206-2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干群关系一般,县乡干部很少来村里,主要通过开会传达任务。20世纪80-90年代因计划生育和征收公粮等引发矛盾。后来干部工作作风改善,采用说服教育,但仍有村民不合作。村干部面临两难境地,采取“软”办法处理欠账村民。村民对村干部既反感又需要,56%认为“一般”,16%认为“好”,16%认为“不太好”。
关键词: 八井村 社区管理 文化

内容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八井村的干群关系总体上属于一般,村民们说;“县乡的干部很少来村里。”政府的许多任务都是用开会的形式传达给村两委及其相关负责人,由他们回到村里来执行。一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说,天气预报说近几天可能会刮台风,乡里负责包村的干部就必须赶往村里监督做好防备工作,以减少村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村里的干群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曾经紧张过,主要是因为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征收公粮款等引起的矛盾。那一段时期,曾经有过乡村干部用强制力来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或征收公粮等任务的现象。村民对此非常反感,也大大影响党和干部在群众中的印象。自从1997年以后,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干部的粗暴工作作风逐步得到改善,由以前的强制、粗鲁变为说服教育。但是,这又导致了另一种情况,有的村民对说服教育持不合作态度。村干部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要完成上级政府分配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又必须以教育的方式去说服村民。因此他们只得采取一些“软”办法来对付说服不了的个别村民。比如,有人因超生孩子不交罚款,或拖欠公粮,村干部们就会在这些人有求于村委时把旧账算清,例如村民的孩子办结婚证、年轻夫妇办准生证、砌房的宅基地审批等需有村里的证明。这时,村委就要求欠账的人必须补交清楚,才能开证明给他们。这一绝招解了村干部的两难处境。
  由于村干部的多重角色,即上级任务的执行者,村里的统治者和村里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村民们既反感他们,又需要他们。因此在被调查对象中,56%认为乡村干部“一般”,16%认为“好”,16%认为“不太好”。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