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基金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241
颗粒名称: 五、教育基金会
分类号: C916.2
页数: 2
页码: 197-1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八井村教育基金会的宗旨是提高村民文化素质、促进村教育工作,计划包括增加电教设备、培训、扫盲活动和奖励制度。但因村财收入很少,教育基金会的计划无法落实,只有一女孩考上大学得到了资助。
关键词: 八井村 社区管理 组织

内容

(一)八井村教育基金会的宗旨和职能
  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促进村教育工作,经村两委成员研究决定成立本村教育基金会,并决定每年从村财收入中提取2%作为基金会的发展基金。计划如下:
  1.增加电教设备,加强学习,定期组织村民观看一些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人口知识、党员教育以及科教内容的录像片。
  2.加强村两委成员文化、思想素质教育,购置部分有关书籍,每年举办两期以上业务知识培训班;加强实用科技技术培训,举办两期果树培训班;并组织果农到先进果场参观学习;举办两期食用菌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传授食用菌栽培技术,订发一些农业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的报刊;创造条件,引导村民学科学、用科学,走劳动共同致富道路。
  3.为教育“两基”达标,跨入先进村,积极开展青壮年扫盲活动,配合乡、村文技校定期组织青壮年参加学习文化知识,尽快让他们摘下文盲帽子。
  4.实行教育奖励制度。基金会决定对学习拔尖、表现突出的我村村民子女给予奖励,今后凡属我村村民的子女,考上中专的发给奖金500元,考上高中的发给奖金400元,考上大学的发给奖金1200元。所有考上重点名牌大学的将视情况给予加倍奖励。
  (二)执行情况
  村支书雷可华告诉我,由于村里的村财收入很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教育基金会的计划就无法落实。20世纪90年代,曾经奖励过一个学生,后来因为缺少村财收入,教育基金会的活动无法开展。今年村里有一女孩考上中南民族学院,因为家里贫穷,不得不由一位罗源县城里的老板资助上学,而村里无法支持。在村财政收入极少的村里开展工作,真是让“巧妇”去为“无米之炊”,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