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婚年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75
颗粒名称: 二、初婚年龄
分类号: C913.1
页数: 1
页码: 110-11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八井畲村初婚年龄多在法定年龄之前,但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减少。人们对于《婚姻法》的执行有一个适应过程,法律意识逐渐提高。
关键词: 八井村 畲族 初婚年龄

内容

以前人们结婚年龄普遍较早。对于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模式的农村人来说,早一年结婚,家里就可以多一个劳动力,因此那时只要身体发育成熟就可以结婚了。所以,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是在16~19岁结婚,超过20岁才结婚的女孩子就被认为是晚婚。据1958年调查,在1949年以前,八井村畲民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一般都是早婚,在十四五岁就开始结婚,最迟不过十七八岁,20岁以上结婚的极为个别。①
  现住八井畲村并可统计其初婚年龄的已婚妇女(包括娶进与招亲的)共有110人,其初婚年龄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的情况看,在20世纪50~70年代,早于《婚姻法》所限定的成婚年龄的结婚人数相当多,50年代有1人,60年代有5人,70年代有6人。由此看来,当《婚姻法》刚颁布时,人们执行情况还不错。但到了“文化大革命”社会混乱时,人们对法律的执行就没有那么认真了。80年代颁布了新《婚姻法》,规定男22岁,女20岁方可结婚。然而,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在80年代,八井村的畲民对《婚姻法》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竟然有28人在法定年龄之前成婚,早婚的现象比50~60年代还严重。但到了90年代,早婚的现象有所遏制,只有5人还在法定婚龄之前成婚,而到21世纪的最初几年(2003年为止),这种早婚现象又进一步下降,而且如果根据50年代的《婚姻法》来看,则都在婚姻法许可的范围中成婚。从这样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人们对法律的执行有一个适应过程,经过20年左右的宣传、教育和实施,人们已开始接受国家法律所制定的社会规范。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