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消费特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5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消费特点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6
页码: 71-76
摘要: 本节介绍了八井村村民消费特点发生变化,收入用于教育和迎送礼仪的比例较大,但仍有部分家庭入不敷出。
关键词: 八井村 消费特点 教育支出

内容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八井村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村盖了30多座新房,许多人家从半山腰搬到了平地,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有十几座,结束了住草木房的历史,家用电器和高档家具也开始进入八井畲民家中,根据50户畲民的入户调查,在这50户人家中,共有彩色电视机18台,电冰箱3台,洗衣机2台,影碟机6台,电话28部,摩托车8台,手提电话25台,拖拉机5台,碾米机1台。固定资产拥有量已与过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收入与消费的对比看,抽样调查的50户畲民家庭中,年收入支出达到平衡有24户,占48%,年收入超过支出的有10户,占20%,而年收入不敷支出的有16户,占32%。后者的主要原因有三种情况,首先有几户是前几年计划生育超生而被罚,家庭经济因此受影响。其次是有家庭成员遭遇重大疾患,医疗费用太大,无力承担。其三是家庭成员中有好几个小孩正在读书,花费很大,而自家的经济来源太少、太单一地依靠农业种植业。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年收入超过年支出的家庭中,全部是以副业或第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土地往往仅种单季,或将土地租给别人,收取口粮,够吃就行;其他两类家庭普遍感到收入来源太少,很多收入一时无法变成现金,致使他们不得不压缩开支,甚至借贷。后者往往还要因为高额的利息而背负更重的负担。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八井畲村近几年家庭中的生产性投入在家庭消费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尤其是经济收入较少的家庭,他们家庭消费开支中除了固定比例的吃用迎送外,绝大部分的投资是投入到下一代孩子的教育上,用于增殖性的生产投入比例很小。因此,找到增加家庭收入的方法,已成为他们最迫切也是最困难的事。在没有特殊技艺的情况下,他们选择的方法往往是,农闲时到城里打工。从入户调查的50户人家的经济收支统计可以看到,当地村民在吃、用方面的消费相对固定,家庭会依收入情况调节在40%%~60%之间,而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疾患治疗等方面的支出则变数较大,超支主要发生在这些方面。作为农村社区,八井畲村的迎送礼仪消费的比例虽然依年份而有所变化,但基本上都维持在5%~10%左右。当然,因各家的交往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支出,但每家在这方面的支出数额,近几年都维持在1000元左右。
  以下为八井村几个家庭的具体情况:
  个案1
  雷知禄家是属于村中经济比较富裕的人家之一。雷知禄,男,2003年41岁,家庭成员5人,其中劳动力3人,女性1人,小孩1人。妻子春桃33岁,在家务农,是雷知禄再婚的妻子。大儿子雷贤寿22岁,为其前妻所生,初中文化程度,在家务农,帮助其父开拖拉机;二儿子雷贤华,15岁,正念初二。其家有水田3亩,建房换地后只剩1.5亩,另有干田0.5亩,山林5~6亩。近几年,自己种双季稻的只有0.5亩,其他的田,春季给其兄弟种西瓜,夏季自己再种水稻,收成每百斤西瓜,其兄弟给予15元作为土地的报酬。因此他们春季所种的0.5亩田只收300斤稻谷,而夏季种的3亩田共收1800斤。春季2.5亩给兄弟种西瓜可收获2500斤,他有375元租借收入。雷知禄家养了3只鸡,8只鸭,没养猪。家中有黑白和彩电各1台,录音机、影碟机各1台,固定电话1部,手机2部,家中没有从事其他手工制品生产。雷知禄原是村里二队的拖拉机手,16岁开始驾驶拖拉机,已有25年驾龄。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级经济解体,他就不再为村里开拖拉机。1995年开始自己开拖拉机,2001年购买了第一部手扶拖拉机,2003年又购买了一部,每部价格约在16000元左右,基本上都是用自己的积蓄所购。儿子雷贤寿16岁开始开三轮摩托,2003年雷知禄为他购买了一部新的拖拉机让他驾驶。拖拉机既可载石头也可拉砖头。过去他们经常到西兰乡去拉石头或砖头,罗源经济开发区成立后,他们就在开发区里载石头或砖头搞基建,生意并不稳定。据他们介绍,开拖拉机的成本大约有以下几项:养路费每月150元;油费平均每天需5~6元(每公升1.75元);损耗最多的是轮胎,每只轮胎需300元,1~2周就需更换一个。据他们说,最多时一天可赚280~300元,少时则20~30元或60~70元都有可能,而且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干。2002年全家开拖拉机共赚纯收入25000元,外加租地给人家种西瓜的报酬有375元,年纯收入为25375元,人均纯收入约5075元,所种的稻谷均作为口粮。
  雷知禄家的总支出为:每月用于购买肉、菜等食物用350元;香烟150元/月,电费30元/月,水费75元/年,液化煤气350元/年,电话费350元/年,移动话费100元/月,日用品约700元/年,学费及教育费用中学1350元/年,小学300元/年,用于迎送礼仪的费用为2800元/年,其他支出1000元/年左右,总支出共计14485元/年,人均支出2897元/年。
  个案2
  雷炳金,男,1962年出生,2003年41岁,小学文化程度。家庭成员6人,其中劳动力3人,男劳动力2人。妻子雷智钗,1968年出生,35岁;母亲雷莲香,1933年出生,70岁;长子雷建华1987年出生,16岁,小学毕业,现在城关作厨师;女儿雷建英1989年出生,14岁,初中学生;次子雷贤武1994年出生,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雷炳金有水田2.8亩,干田0.5亩,旱地0.2亩,山林8亩,自留菜地0.4亩;家中饲养有6只鸡,3只鸭,没养猪。家中有彩电和影碟机各1台,电话1部。雷炳金除了种稻谷外,还种有橄榄树130余棵(至今还未有收入),柿子树8棵,枇杷树7棵,芭蕉树6棵(尚未有收入),龙眼树6棵(尚未结果);其次,他在干田、旱地和自留菜地里种有芋头500株,地瓜3亩,春季轮种西瓜3亩。农闲时也外出务工,务工的地点有时在城关,有时在八井附近的水厂。据雷炳金说:2002年其家庭总收入的情况大体为:稻谷自给,西瓜纯收入2000元左右、芋头1500元、地瓜2700元,自己外出务工约挣2000元,大儿子雷建华在福州的工厂中做“元宝”(金纸)所得的收入1000元,共计9200元,人均纯收入约为1533元。
  他们家的总支出为,食物方面:菜金每年支出3600元左右;日用方面:液化煤气费300元/年,水费50元/年,电费350元/年,日用品300元/年,电话费80元/年;教育费用:中学1300元/年,小学350元/年,孩子零花钱1000元/年;迎送礼仪费用:约1500元/年。另外,因为超生曾被罚款30000元,当时借高利贷还了9000元,现每年还需要还高利贷的本息,但具体数目不详。所以他家可知的总支出共计8830元/年,人均1470元/年。其收支情况在本村属于中等偏下,因为超生被罚款,因而对此颇多怨言。
  个案3
  雷信春,男,40岁,小学文化程度。家庭成员5人,其中劳动力4个;妻子雷月梅,39岁,小学毕业,在家务农;大女儿灼英,20岁,初中文化,在家务农;二女儿卓燕,17岁,初中文化,在罗源城关一家超市里务工;三女儿雷灼银,15岁,小学四年级学生。雷信春拥有水田2.5亩,干田0.8亩,山林30亩(用于种松树,尚未带来收入),鸡2只。家中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影碟机各1台,电话1部,自行车1辆,缝纫机1架(雷信春10年前是当地的裁缝之一,会裁制“凤凰装”,当时每套凤凰装的价格在100元左右,现已放弃)。雷信春2002年家庭总收入基本来自其做油漆工的收入,共计8000元左右,人均1600元。
  其家庭的总支出如下:粮食自给,其他菜金3000元/年;日用方面为:煤气费100元/年,电费120元/年,水费20元/年,零用1200元/年,科技教育投入(小学费用)400元/年,迎送礼仪费用约600元/年,化肥800元/年,文化娱乐20元/年,共计总支出6260元,人均1252元。其收支情况在本村属于中等偏下。
  个案4
  雷信伙,男,43岁,小学文化程度。家庭人口6人,其中劳动力4人。其妻雷翠英,40岁,小学文化;大女儿雷桃金,19岁,现在中南民族大学外语系就读。大儿子雷可法,17岁,初中毕业,在罗源城关务工;小儿子雷可财,15岁,小学毕业,在福州务工;母亲雷喜珠,77岁。家有水田4亩,干田1.6亩,家中没有任何耐用消费品,只有一张犁和一张耙。春季没有种地,家人多外出务工,因此也不饲养任何家禽家畜。家庭总收入基本来自外出务工所得。雷信伙本人到罗源打杂工,每天收入20~30元左右;2002年差不多有4个月时间在外打杂工,收入有2500元左右。妻子雷翠英在罗源当保姆,年收入在1500元左右。两个儿子在外务工仅能自保。因此,其家庭的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人均收入667元。他家的总支出为:粮食自给,菜金2000元/年,日用方面约2000元/年左右,支付大女儿生活费200元/月,迎送礼仪费用2500元,共计总支出8900元,人均支出1483元。此外,他家的总支出中,还没有包括历年所借1万多元高利贷的本息。他们家庭的收支严重入不敷出,家庭经济情况在本村中是属于很差的。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八井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