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108
颗粒名称: 前言
页数: 4

内容

2003年7月13日至8月16日,云南大学“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村寨调查”的畲族调查组在福建省,对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田野调查,调查组共有6位成员,他们是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石奕龙教授、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张实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董建辉副教授、李文睿讲师、云南大学行政管理系硕士研究生李永康、人类学系硕士研究生丛云飞组成。由石奕龙、张实担任畲族调查组组长。这次调查共分为四个阶段:
  一、调查点的选择
  畲族调查点选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选择该村作为调查点主要缘于以下理由:第一,福建省是全国畲族分布最多的省份,八井自然村是一个畲民聚居的村落,全村113户,460人,其中畲族人口45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70%;汉族人口仅6人,占1.30%。其规模正合适本次调查的需要。第二,八井村在20世纪50年代末,曾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调查过的村落,有较详细的、可供比较的文献资料记载,这有利于了解和研究八井村畲族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第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八井村还保留有较多的畲族文化传统,不仅中老年妇女在日常生活中还身着传统服饰,而且村中仍保留有许多具有畲族特色的文化因素,如祖先崇拜、多神信仰、传统的畲族民间医药、武术、山歌……
  二、调查准备阶段
  云南大学于2003年7月8日至12日,对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厦门大学石奕龙教授到昆明参加了培训工作。在调查准备阶段,我们查阅了有关畲族的文献资料,准备了详细的调查大纲,根据调查组成员的学科背景和实际情况,对调查大纲进行调整,对调查项目进行了具体分工。
  2003年7月13日,云南大学畲族调查组成员乘飞机抵达厦门,与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调查组成员汇合,一起对调查大纲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在厦门大学期间,调查组还查阅了20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蒋炳钊教授等人对八井村的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根据八井村的具体情况编写了入户调查问卷。
  畲族调查组的全体成员于7月18日上午到达福州市的福建省民族研究所,拜访了蓝炯熹所长,蓝所长向我们简要地介绍了福建畲族的概况,并送给调查组许多关于福建畲族的资料。当日下午,我们到达罗源县,与罗源县民宗局的同志进行座谈,了解八井村的基本情况。7月19日上午,调查组到达八井村。
  三、村落调查阶段
  在八井村调查期间,我们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参与观察法、个人访谈、入户调查、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方法,对八井村的历史与源流、族称演变、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习惯法、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宗教、体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组成员住在八井村村主任雷桃俤家中,亲身体验了当地村民的生活。在调查中,我们参与观察了八井村畲族法师为村民所做的过关仪式、安土仪式,并到八井村的村庙白马宫中观察了当地村民的进香拜神活动。调查组的成员还与八井村的畲族歌手雷德明、雷德育等人进行了歌曲对唱。另外,对村里畲族民间医生传统的治疗疾病的过程,村民的武术表演等活动,我们也进行了认真的实录,并对八井村78名畲民,进行了50多项的体质测量和观察。
  为了使调查深入细致,在八井村期间,调查组成员分别对村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了专题访谈,如法师、畲族民间医生、山歌手、经商的专业户、裁缝、木匠、老人、妇女、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村干部、八井小学的校长等等。在调查中,我们在八井村还发现了从清代乾隆年间至民国时期的一批八井畲族的土地买卖文书。这些文书反映了200多年来八井村畲民的历史与经济活动的详细情况,对研究八井村畲族的历史与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组的全体成员于7月25日上午到松山镇镇政府、计划生育局、松山校区、松山镇卫生院进行面上的调查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当日下午,又到罗源县民宗局、罗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等处进行了调查,查阅和抄录了一些相关的材料与数据。
  在整个八井村的调查中,我们除运用传统的方法如参与观察、访谈、入户调查等方法外,还用摄像机、照相机、采访机等设备收集到大量的音像资料。还收集到一批畲族的实物,如畲族妇女传统的“凤凰装”、绣花鞋、麻布、麻线、纺织机上的分线板、契约文书等实物资料。
  四、调查资料的整理和撰写阶段
  这次对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畲族的调查,共收集到相关的文字资料近百万字,照片400多张,摄像带2盘,录音带2盘。此外,调查组还收集了一批八井村畲族古代与近代使用过的实物。并采集到50份八井村畲民的血样,以作为分子人类学研究少数民族基因和遗传疾病的重要资料。畲族调查组的云南大学成员于2003年8月16日乘飞机回到昆明。从8月16日至9月30日,调查组成员转入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阶段,各自将自己负责调查的专题资料整理分析后,撰写出了近三十八万字的《八井村畲族》调查报告初稿。
  在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八井村调查期间,调查组成员遇到了当地50年不遇的高温和干旱天气,气温最高达41.8℃。调查组全体成员在酷热干旱的环境中,虽然汗流浃背,身体不适,但仍然冒着高温中暑的危险,坚持走村串户、入户调查,认真严谨地做好这次田野工作。为了更好地获取调查资料,调查组成员不辞辛劳,每天早晨6点起床,晚上工作到11~12点才休息。正是所有调查组成员以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坚持工作,使得这次畲村调查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当然,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与当地政府、八井村民的合作、支持和友好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调查组工作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知识出处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畲族福建罗源县八井村调查》

出版者:云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对福建省罗源县八井村畲族的调查,依次介绍了其概况与历史、生态环境、经济、人口、婚姻家庭、宗族、社区管理、法律、民居建筑、风俗习惯、口传文化、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