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苦难与抗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5034
颗粒名称: 一、苦难与抗争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8-13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外国资本对畲族社区传统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畲族社区受到外国资本的冲击,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洋靛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蓝靛种植业,鸦片泛滥破坏了农业生产,外销茶市被洋商操控导致茶农深受其害。此外,农民还要承受封建租税的剥削。在政治方面,畲族人民在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福建省 历史文化 族源传说

内容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畲族社区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是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五大口岸开放之后,东南沿海各省传统的经济形态受到巨大冲击,“洋货”的大量涌入,使广大农村包括畲族社区逐步沦为资本主义的产品倾销市场;外国资本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市场的操控,常常使广大茶农包括畲民陷入破产的境地。
  下面以闽东为例,从几个方面叙述外国资本对农村传统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1.洋靛冲击
  蓝靛是旧时纺织业的基本染料,明清时期由于江南棉纺织业的繁荣,大大促进了闽东、浙南山区蓝靛种植业的发展,给山区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鸦片战争以后,洋靛(后来还包括台湾蓝靛)大量进入闽浙地区,严重冲击原有的蓝靛业生产,尤其是广大畲民受害最烈。
  2.鸦片祸害
  鸦片战争以后,罪恶的鸦片在中国肆意横行,闽东农村许多地方都种植罂粟,不但给人民健康和社会秩序造成深重危害,而且疯狂地与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争夺土地,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3.茶市恶浪
  清末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外销茶在闽东的茶叶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洋商凭着雄厚的资本掌控着外销茶市,他们操纵茶价,使茶市盛衰无常,风险浪恶,中国茶业深受其害;茶商转嫁危机,受害最烈的是广大茶农。著名的茶乡福安坦洋流传着这样两首民谣,正是茶市盛衰险恶的写照。茶叶兴盛时是“茶季到,千家好,茶袋铺路做床倒。街灯十里透天光,戏班连台做透暝”。茶叶衰败之年则“茶农掘茶头,一路眼泪流。茶败坦洋败,街头清溜溜”。
  此外,广大农民还要承受封建租税的剥削。
  对畲民而言,不但在经济方面更多地承受种种苦难,生活极度贫困;而且还要忍受统治阶级施行的民族歧视,苦难更为深重。
  畲族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畲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进行了二十多年英勇的革命斗争,,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时期,在人民革命的史册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1924年,闽西上杭就有畲族革命者蓝维仁、蓝为龙、蓝树荣、蓝鸣岗、蓝晓垣等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早期革命活动。
  1929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首次入闽,上杭县各乡村的党组织和农会全部由秘密转为公开,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上杭苏家坡畲村是中共闽西特委的所在地,毛泽东还在这里创办“平民小学”,并且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宣传革命道理。
  1929年9月,闽东革命的早期领导人马立峰、詹如柏等在福安凤洋畲村建立了闽东第一个畲族中共党支部,发动畲民进行分田抗租斗争。
  1934年,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在福安柏柱洋成立,闽东革命进入鼎盛时期。在土地革命的高潮中,有90%的畲村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在南方三年革命游击战争时期,闽西、闽东、赣南、浙南等地的畲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卫红色政权,为革命胜利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畲族人民为中国革命所建立的功勋,永存史册。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福建畲族文化读本》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分六章,从畲族概貌、福建畲族、忠勇精神、凤凰情结、民俗风情、畲族歌言等方面叙述畲族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