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94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经济结构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4
页码: 219-2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凤洋村畲族经济结构由单一的农业向农业与非农产业并重转变。农业中种植业占主导地位,非农产业以建筑业和外出打工为主。居民收入结构中,外出打工收入是主要来源。
关键词: 福安市 凤洋村 经济结构

内容

畲族历史上是以山地农业为主,凤洋的村民亦然。因凤洋山区耕地少,畲族农民过去需租种七八里外的穆阳镇桂林和苏堤村
  地主的土地。①50年代~70年代,凤洋村一直以农业为主,而在农业生产中又以粮食种植为主,尤其是70年代“以粮为纲”时期,把搞副业生产也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批判,经济结构更是单一。80年代初,凤洋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压缩了粮食的播种面积,将不适应种双季稻的山区水田改种单季稻,多种经营逐渐得到发展,经济结构才开始发生变化。1996年,凤洋行政村经济总收入417万元,其中农业(包括林牧渔业)收入168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40.29%;非农产业收入249万元,占59.71%,非农产业的收入已超过了农业。
  一、农业结构
  根据康厝畲族乡经管站提供的统计资料,在1996年全村的农业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125万元,占74.41%(其中蘑菇栽培等收入24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14.29%);林业收入13万元,占7.74%;畜牧业收入30万元,占17.85%。从总体上看,相对于地处山区、人均山场面积较多这一基本特征,林业的发展还显得不足,在农业收入结构中的比例太低,但同时也显示了林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而种植业依然在农业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其中以粮食和葱的种植尤为重要。
  二、非农产业
  凤阳村畲族以建筑业方面的能工巧匠众多而著名。现今在福安市颇有影响的康厝建筑公司,最初就是以凤洋村农民为班底组建起来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凤洋村农民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了非农产业的发展,使全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根据康厝畲族乡经管站的统计资料,1996年,行政村非农产业总收入249万元,其中工业收入206万元,占82.73%;建筑业收入3万元,占1.20%;运输业收入12万元,占4.82%;商业、饮食业收入10万元,占4.02%;服务业收入13万元,占5.22%;其它收入5万元,占2.01%。但该统计的非农产业收入结构有很大的误差。根据我们与村干部和农户的访谈,凤洋村其实并无工业,故也就不存在206万元的工业收入,但是剔除这部分不存在的收入后,全村的非农产业总收入估计也不会低于249万元。
  实际上,凤洋村非农产业收入应该是以农民的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在全村的351名劳动力中,常年外出打工者达200多人,农闲时全村80%的劳动力均外出打工,远远多于康厝乡经管站统计报表上的20人。与其它畲族村不同,凤洋村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有泥瓦、木工、石料加工、竹编等方面的一两门技术,主要靠手艺赚钱,这要比无技术者挣的钱多许多。常年外出的打工者主要是从事建筑业,去的地方也比较远,除了本地的福安市区(距离凤洋村40多公里)外,还到本省的福州、厦门,以及福建相邻地区的浙江、上海,远的甚至去广西、四川等省区。有4名凤洋村的农民在广西的柳州市购买了房屋,已有长期安顿下来的打算。
  由于有技术,一些常年外出的打工者有的成了工头、老板或建筑公司的经理,也有的取得了建筑业方面的专业技术职称。至1997年,在外地工作的凤洋村籍人中,有高级职称者4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8人,这些有职称者主要从事建筑业,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从常年外出打工者中产生的。由于一批工头、老板或经理及技术人员的产生,这些人在取得工程承包后也喜欢用本村人,故凤洋村农民外出找工作要比其他畲族村的农民容易得多。按照福安市的行情,无技术的打工者一天可挣20多元,有技术的每天可挣30元~40元,技术人员、工头、老板或经理挣的钱更多。外出打工实际上已成为凤洋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只是难以客观、准确地统计出这方面收入的量罢了。
  其它非农产业收入的量虽然不大,但对全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则有重要影响。
  凤洋自然村有8家小商店(无饮食业),均为村中居民私人所有,其中两家是1990年以后才开办的。小商店主要销售油盐酱醋、烟酒、糖果点心以及一些日用品、鞋袜等小商品,其中有3家商店配有冰柜,可储备些肉类和冻鱼,亦方便销售冰棍、冰激凌和乳制品。小商店同时也收购村里生产的零星农副土特产品,如农民采集的零星山货、自己编织的草席等,当收购到一定的数量后再运到其它地方出售。由于福安无农村集市(圩日),若村中无小商店,购买日常用品和出售零星农副土特产品就需要到9公里外的穆阳镇,这自然有所不便。
  三、居民收入结构
  根据康厝畲族乡经管站的统计,1996年,凤洋行政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1531元,在全乡的32个行政村中居第20位。这一数据与实地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收入的构成主要为:外出打工收入,粮食收入和种蔬菜(种葱)收入。其中粮食为实物收入,外出打工和出售蔬菜为货币收入,总体上还是一种“种田吃饭、打工挣钱”模式。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机构

康厝建筑公司
相关机构
康厝乡经管站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