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族传统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4852
颗粒名称: 四、民族传统体育
分类号: G812.757
页数: 2
页码: 103-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畲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包括竞技性项目“打尺寸”、娱乐性健身项目“打枪担”、表演项目“舞龙头”和武术项目“畲家拳”等。这些项目具有地域和民族特点,并在节日庆典、劳动之余等场合进行。近年来,福安市重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每届“三月三”畲族民俗节都进行相关活动。
关键词: 福安市 体育事业 民族传统体育

内容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畲族群众创造了许多适宜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福安畲族流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打尺寸”、“打枪担”、“舞龙头”、“虎捉羊”和“猴抢蛋”等。
  (一)打尺寸 这是一项竞技性项目。相传为纪念畲族英雄蓝凤高以断弓横扫敌箭演变而成。“尺”代表断弓,“寸”即残矢之意。该项体育活动一般是在劳动之余举行,参加者至少两人,多则五六人。在一块长30米、宽10米的场地一端正中处画一直径为1.5米的圆圈。一人持一长约30厘米、粗1.5厘米的木棍(即“尺”)和若干支如铅笔大小的竹条(即“寸”)站在圈内,用木棍击竹条飞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场奔接,接到就得一定“尺寸”。未接住的竹条被就地捡起后可向圆圈投去,持棍者可用手接(接住得一定“尺寸”),也可以用棍将其击出。如竹条投中圈而未被接住或未被击出,则投者得胜,持棍者换人。如竹条投落圈外,或被击出(投者不能接,接则受罚),其落点经丈量后,根据其离圆圈距离的远近给予持棍者一定“尺寸”。在约定时间内先得到一定“尺寸”或得“尺寸”多者为胜。①
  (二)打枪担 畲族群众上山砍柴草时,常就地砍竹一根,削尖两头,用以挑柴草,称为“枪担”。“枪担”长约两米,两端成斜面、尖顶,既是劳动工具,又是防身之器。上山时一边唱山歌一边用刀敲击“枪担”,逐渐形成“打枪担”这一娱乐性健身项目。②
  (三)舞龙头 相传,畲族祖先盘瓠是龙的形象,祖公图上画的祖先形象是龙头人身,手执龙杖。因而,畲族人民以龙的传人自称。“舞龙头”是畲族人民歌颂盘古开天辟地的光辉业绩以及纪念祖先抗击入侵者获胜时的表演项目。表演时,除龙头以外,还有龙珠、伞等器具,并配以畲族古音乐。
  (四)畲家拳畲家自古习武者不乏其人,今尤以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最负盛名。金斗洋畲族拳是少林武功中一支流派,它动作朴实无华,招招讲究实用,特点别具一格,广泛流传于畲族聚居地。该村也被誉为全国“畲族武术之乡”,并编著《畲族拳》一书,于1987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华武术文库,还拍成了电视片《闽海雄风》在全国播映。
  近年来,福安市对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十分重视,不断加以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每届“三月三”畲族民俗节中,都进行畲拳表演、畲族传统棋类擂台赛等活动。1991年11月,福安市曾代表福建省参加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中“打枪担”荣获一等奖,“打尺寸”、“虎捉羊”、“猴抢蛋”、“舞龙头”荣获三等奖。

知识出处

福安市畲族卷

《福安市畲族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十余个民族为对象,在以县为半位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著而成。每卷分为综合篇、典型篇、专题篇等三部分,全面反映所调查的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凤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