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安市钟氏宗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188
颗粒名称: 一、福安市钟氏宗谱
分类号: K820.9
页数: 13
页码: 263-2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福安坂中畲族乡大林、仙岩村和和安的钟姓宗谱。大林村有五套宗谱,最早版本已遗失,现存版本包括清同治十三年的重修版、清光绪三十四年的重修版、宣统三年的重修版、民国二十四年重修版和1984年重修版。仙岩村和安的宗谱分别于清道光二十七年和民国九年重修,共四套。这些宗谱由手抄本或木印本组成,包括序言、例言、世系等内容。
关键词: 福安市 钟氏宗谱

内容

1.坂中畲族乡大林《钟氏宗谱》
  始修版本已遗失,现存谱牒共5套。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版,由济州庠生江汝舟修撰并序,董事钟畅园、钟爱岩、钟常奄、钟昆山,4开本,手抄本,共1卷,120页。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版,由李经文撰,李焕庚书,董事不详,4开手抄本,120页。
  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版,欧苏式,由钟英、钟清修撰,董事:钟伏吉、钟步树、钟其春、钟佛清,4开手抄本,共3卷,第一卷146页,封面为橙色,双龙花边中书有篆体钟氏族谱及宋楷“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教授,名垂后裔皇子王孙免差徭”一副对联;封二上横书大清宣统二年岁次庚戌,中间直书颍川世泽4字,右书小楷遵欧苏二先生谱式,左书浙欧罗阳峰岐协五堂编辑。内容分祖祠图、钟氏源流世系总图、新修族谱原序、纂增盘瓠王铭志序、凡例及世第人名,书中楷字清秀、整洁、有力,较有特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修版,由吴种攀撰修,董事有大林村钟顺妹、钟协理、钟长森,迭石村钟成弟、钟成烂,仙岭头村钟成春、钟益宝,仙岩下村钟铭善,仙岭村钟佛圣。8开手抄本,共4卷。
  1984年重修版,由浙江省苍南县南水状元内钟廷招撰修,董事钟伏灼、钟益弟、钟奶成,助理钟如益、钟如四、钟成齐,清稿仙岩洋钟金生、林岭钟金树、钟桂春,浙江省南港萃青斋镶版,8开木印本,共5卷,851页。
  2.坂中畲族乡仙岩村《仙岩钟氏宗谱》
  福安坂中仙岩村钟姓宗谱仙岩钟氏,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从福安坂中大林迁入定居,已传三十八世,现有人口800余人,经4次修谱,现存谱牒4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孟冬首修本,为宣纸4开,一卷装订,撰修杨开元。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季冬重修本,共150页,4开一卷装,董事三十一世孙钟长敏、三十二世孙钟兆乐、钟兆言等5人,撰修东昆庠生郑延佐。
  民国七年(1918年)孟夏三修本,共190页,4开一卷装,本族三十二世裔孙钟兆禧撰修并作序,整本谱牒由5个部分组成。
  (1)序3篇。依次为:①民国七年钟兆禧撰《重修仙洋岭钟氏谱序》;②光绪乙酉十一年(1885年)岁在旃蒙十二月,东昆邑庠生郑延佐撰《重修族谱序》;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岁在强园协洽孟冬阳月奉三杨开元撰《旧序》。
  (2)例言。
  (3)名字行第便览。
  (4)世系(福房纲目世系、寿房纲目世系、后续福房纲目世系、新续福房纲目世系)
  (5)附录“仙洋岭山场印照合约各据”。
  谱序载明:唐五代时先祖自河南登封县东(颍川郡)居住地向南方迁徙,经豫、鄂、湘到粤东潮州凤凰山,再由潮迁入汀州一带,其中一支迁居南台(今福州市),再迁罗源,经多年辗转,迁至韩阳坂(福安市城关),为逃避荒乱,第十七世裔孙熙公(名声远)迁往韩阳邑西馒头岗居住,后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迁至大林定居,为大林村肇基始祖,其后五子衍发,分迁各地,世称之为“大林钟”。仙岭洋村开基祖钟尚全,字承光,行义六,系大林钟二十六世孙,于清康熙五十年从福安坂中大林迁入仙岭洋定居。尚全公娶妻雷氏,生三子分别为月顺、月生、月显,后衍派为福、禄、寿三房。1982年孟冬四修本,共210页,4开两卷装,第一卷为历次修撰序言,钟氏源流世系总图,至三十三世玉字辈世系;第二卷为福禄寿三房世系至三十八世“键”字辈止。主修董事为三十三世、三十四裔孙:钟瑞弟、钟瑞兰、钟毓钦、钟俊基、钟林泰等,撰修寿宁人章金甫。
  3.坂中畲族乡和安《颍川钟氏宗谱》
  现存谱牒共5套,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首修版,由郑拱钧撰修并序,董事,4开手抄本。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版,本次修谱纂修谱为邑庠生锦里郑敬廷(思诚),整本谱牒由8个部分组成。
  (1)序5篇。依次为:①清光绪十六年岁在上章摄提格仲冬下潮吉旦锦里庠生敬廷郑思诚撰并书《序》;②道光丁未年修《西湖郑拱筠先生原序》;③《安溪郑天奎先生原序》;④《西湖郑卯十老先生原序》;⑤《铜岩陈宗涵先生原序》。
  (2)例言。
  (3)历代迁徙考、历朝年祚考、历世丁口考、新添丁口考、历代行第备考。
  (4)图考引、山川引、风俗引。
  (5)和庵四景。
  (6)历代遗范、家训。
  (7)宗图。
  (8)世系。
  4.坂中畲族乡和安《钟氏宗谱》
  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宣纸线装。本次修谱纂修邑庠生郑天奎,掌稿邑庠生郑拱筠。整本谱牒由10个部分组成。
  (1)序4篇。依次为:①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岁在西未孟冬之吉西湖和齐郑拱筠撰《序》;②清道光二十七年岁在西未孟冬之月吉旦安溪山寺郑天奎撰并书《序》;③清道光二十七年岁在西未孟冬之月吉旦西湖老人郑邱十撰《序》;④道光二十七年岁在西未孟冬之月吉旦铜岩云南陈宗涵撰并书《序》。
  (2)例言。
  (3)历代迁徙考、历代丁口考、历代行第备考。
  (4)修谱章程。
  (5)修谱目录。
  (6)图考引、山川引、风俗引。
  (7)和庵四景。
  (8)家训、遗范。
  (9)宗图。
  (10)世系。
  此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重修版,由缪培琛撰修并序,董事;1982年重修版,由坤熙年撰修并序,董事。
  5.社口镇徐墩坂《钟氏宗谱》(一)
  始修本已遗失,现存谱牒5套。清乾隆六十六年(1801年)重修版,由钟敬元、钟敬发董修,王秉吉撰修并序。
  6.社口镇徐墩坂《钟氏宗谱》(二)
  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版,由钟祚须、钟祚琼总理,钟光浩、钟光赏、钟祚熏董修,郑延济撰修并序。
  7.社口镇徐墩坂《钟氏宗谱》(三)
  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版,由钟祚维总理,钟魁新、钟佛钦董修,社口下洋刘德如撰修并序。
  8.社口镇徐墩坂《钟氏宗谱》(四)
  1983年重修版,由钟家铸、钟大敢董修,缪润正、缪树生撰修并序。
  9.社口镇徐墩坂《钟氏宗谱》(五)
  2004年重修版,由钟谢发、钟石森董修,缪润正、缪树生撰修并序。分序言、颍川钟氏历朝先贤罗列表、徐墩坂钟氏宗谱世系图3大部分。序言部分收集了钟氏流源考、家范、凡例、讳字排行和历次修撰序言,分别记载了钟氏的迁徙经过、祖训及修谱情况。肇基始祖为钟立,至三十六世“永”字辈止。
  10.潭头乡小岭《钟氏族谱》
  现存谱牒1部。
  11.溪潭乡蓝田《钟氏族谱》
  现存谱牒5部。
  12.坂中畲族乡濑头钟氏族谱
  现存谱牒共4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首修版,共1卷,4开手抄本,董事钟有声;清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版,共1卷,4开手抄本,董事钟有声、钟春铃;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重修版,共1卷,4开手抄本,董事钟珠发;1986年3月重修版,共1卷,4开手抄本,董事钟住梅。
  13.城阳乡铁湖《钟氏族谱》
  首修谱牒已遗失,现存谱牒共4套。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版,由济州江汝舟撰修,董事钟丰亭、钟奇兴、钟凤台、钟绍鸿、钟梅轩、钟祥点、钟玉岩、钟奇玺,4开手抄本;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版,由梅卿、卓冠撰修,董事钟明轩、钟良鉴、钟文波、钟良焕、钟赞唐、钟家旺,4开手抄本;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重修版,由钟知撰,董事不详;1984年重修版,由浙江苍南水头状元内钟廷招、钟联芳撰修,排版李人声,董事钟家赠、钟兆容、钟王仓、钟佛兵、钟细全,16开木印本,共1卷。
  14.城阳乡茶洋《钟氏宗谱》
  现存谱牒共1套。首修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柘洋姚仲权撰修并序,董事钟子禄、钟茂龙、钟朝长、钟子全,已遗失。现存本为1992年修辑本。由柘荣章伟峰撰修并序,董事钟石基、钟石韩、钟润富、钟石光、钟石才。4开手抄本。整本谱牒由10个部分组成。
  (1)公历丁酉孟冬下浣李春光撰《支谱序》。
  (2)颍川钟氏得姓远祖图。
  (3)序。①1992年柘邑高中毕业生章伟峰撰《重修谱序》;修谱董事钟石基、石伟、润富、石光、石才校订;②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岁次甲辰菊月,霞邑柘洋庠生重华姚仲权敬书《钟氏族谱原序》;③《钟氏族谱序来历》。
  (4)《敕书》。
  (5)《龙首师杖志》。
  (6)《簪缨录》。
  (7)凡例。
  (8)家范。
  (9)世系图。
  (10)后记契约。
  15.城阳乡前洋《钟氏族谱》
  现存谱牒1部。
  16.甘棠坑门里《钟氏族谱》
  首修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孙麒麟修辑;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
  17.甘棠山头庄《钟氏族谱》
  首修于清光绪年间,由孙麒麟修辑;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由培琛修辑;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重修,由赞昭修辑。
  18.甘棠小岭《钟氏族谱》
  首修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904年),共1卷,24页: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重修,共1卷,29页,修辑者黄鼎;1985年春再修,由南阳龚姓修辑,共1卷,50页。
  19.下白石镇红夏《钟氏族谱》
  现存谱牒共2套。始修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光绪二十一年(1903年)重修版,由慕陶弟、缪书亨撰修并序。
  20.溪柄镇仙仁《钟氏族谱》
  现存谱牒。首修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霞柘平湖林风桂撰修。
  21.潭头乡《橄岭钟姓宗谱》
  清光绪年间重修。宣纸线装。整本谱牒由12个部分组成。
  (1)先代考。
  (2)行第。
  (3)传赞。
  (4)序6篇。依次为:①岁贡生林枝一撰《橄岭钟氏谱序》;②卢山后人雷其德撰《新修橄岭钟氏宗谱序》;③部优廪生韩阳农务学堂掌教仍玉陈兆琮撰《重修敢岭钟氏谱序》;④道光乙巳十五年(1835年)新辑岁贡生林枝一撰《颍川钟氏旧序》;⑤《新修橄岭雷氏谱序》;⑥后学金声良知撰《续修林岭雷氏谱序》。
  (5)名字行第字母。
  (6)敕赐姓氏书。
  (7)会稽山七贤洞志。
  (8)族谱凡例。
  (9)历代帝纪全图。
  (10)钟族家庙志。
  (11)颍川钟氏得姓受郡历代显宦全图。
  (12)颍川钟氏世系图。
  22.溪柄镇长洋葛藤坪村《钟氏族谱》
  郡望颍川。清康熙间,钟姓十五世祖钟元亮从茜洋分迁葛藤坪村定居,为葛藤坪村钟姓开基祖。宗谱修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现钟姓已繁衍至三十二世(在葛藤坪传十七世),人口299人。
  23.溪柄镇仙仁村《钟姓族谱》
  郡望颍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钟姓十七世祖钟月华从平阳黄奥村迁入柏柱仙仁村(俗名仙胶迹)定居,为仙仁村钟姓开基祖。宗谱修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此后历经光绪六年(1880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957年和1989年4次续修。现钟姓已繁衍至二十九世(在仙仁传十三世),全村钟姓人口171人。
  24.溪柄乡龟武《钟氏族谱》
  25.松罗乡满洋中《钟氏族谱》
  26.康厝乡东山《钟氏族谱》
  27.康厝乡长潭《钟氏族谱》
  28.穆云乡高岭《钟氏族谱》
  始修于清代,1983年重修。
  29.铁场支谱(以下为钟大焜主纂《钟氏联谱》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尚贤迁铁场;尚贤子文开迁长坑。
  30.塔后支谱
  开基祖为十二世一轮迁獭头:其十四世尚贤迁铁场。十五世文尚迁林头,文双迁上乾清水确并里洋楼,文吉迁长坑。
  31.凤凰池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钟月新由仙岭头迁到凤凰池,十七世士章迁梨乾,十九世魁茂迁龙游五都。
  32.梨乾支谱
  开基祖为十六世林奇并子由凤凰池迁入。
  33.叠石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月赢由大林迁入,子林鹤、林养迁前洋。其十九世廷宝迁奇岩,廷树、廷道迁福宁湖坪。
  34.深水湾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月珠由大林迁入,子鸣吉迁溪尾马山普岭。
  35.吴山湾支谱
  开基祖为十七世士坤由叠石迁入。
  36.林岭支谱
  开基祖为十三世三门由大林迁入,十四世尚志迁叠石,尚悠迁仙岭头,尚听迁松罗东兴埕。十六世,鸣生迁金斗量。
  37.林岭上村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十三世钟三求,迁林岭上村。
  38.福安东兴埕支派
  开基祖为十四世尚听,由林岭迁入。
  39.过洋支派
  开基祖为十二世一轸由大林迁入言过洋。子三和迁下澳。孙尚亲迁桦岭、桦盾。十五世文颜迁濑头,文庆迁林洋。十六世华殷迁鸡角岩下,华珠迁福宁澳岭,华良迁清路头。
  40.金斗量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尚荣由大林迁入。子月运居下澳,月延迁济离确,月全迁象地。十六世鸣生由林岭迁入。
  41.下澳支谱
  开基祖为十三世三和迁下澳。十五世月运,从金斗量迁入。十七世振旺迁横溪高溪。
  42.济离确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月延,由金斗量迁到济离确。
  43.牛埕岗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月全由下澳迁到牛埕岗。
  44.大填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尚向,从下澳迁到大填。
  45.竹园兜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尚豹从下澳迁桔垄并竹园兜。子月郎迁横溪横林。
  46.桔垅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月盛由竹园兜迁入,第三子林华回迁竹园兜,第五子林惠迁白沙牛楼。
  47.横林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月郎从竹园兜迁入。
  48.凤翔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十一世钟孙三(原名希玉),从大林迁到凤翔(上广),十三世白兰由上广迁白坑,白龙由上广迁芹菜洋,白秀由上广迁前洋,白华迁霞浦县报恩,白林同父亲一明迁和庵。十四世文铃迁小贝并楼里,文生迁茶园下都横前三坑,文发迁南庵。
  49.小贝并楼里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十四世文铃由凤翔迁小贝并楼里。
  50.南安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文发由凤翔迁南庵。
  51.王家山支谱
  开基祖为十三世日兰,原迁里厝,长子文运迁上天池,三子文美回迁里厝,四子文胜迁白坑,五子文当迁林洋澳里。
  52.上天池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文运由里厝迁上天池。
  53.二三都前洋颍川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三世钟日秀,奏名法通,其后十五世钟启廷(原名清仔)迁往茶洋,钟启昌(原名鸾仔)迁往采花桥。十七世钟国富迁往白梅岭。
  54.二十六都茶洋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五世钟启廷(原名清仔,子五女四)由前洋迁入。
  55.二十六都茶坑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三世钟日平。后其次子钟明杏迁长潭,四子钟修,迁合掌岭。十五世钟周迁往茶洋,钟兴迁往葛藤坑,钟招由茶洋迁往茶坑,钟凤迁往牛湾。十八世钟元亮迁往溪尾奥里。
  56.十五都老虎湾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五世钟凤,于清乾隆年间从茶洋迁到老虎湾定居。其后十九世钟光荣迁往白砂,光满迁往霞浦县冷水湾,光华迁往霞浦县二铺冷水湾。
  57.二十六都长潭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四世钟明杏,从茶坑迁入。
  58.二十四都筠竹坪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一世钟孙五(原名希鲁);其后十四世钟尚英迁往东山;十五世钟月发亦迁往白路东山。十七世钟蒂禄、蒂文迁往霞浦县老虎湾;十八世钟怀朝(原名国朝)迁老虎湾;十九世钟万元迁往霞浦县老虎湾。
  59.二十四都白路东山官垅境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第十五世钟月金,从筠竹坪迁入。其后十八世钟怀清、钟怀发迁往西胜贝里,钟怀明迁往西胜牛楼。
  60.二十二都林前钟氏支谱
  开基祖大林钟氏十一世钟孙十(原名希儒),其子(十二世)钟寿高于明万历年间,从大林迁大山下定居。清顺治年间钟寿高子钟石贵复从大山下迁到林前定居。其后十四世钟三茂迁往牛埕倪宅并岭门;十五世钟尚胜迁往茄山;十八世钟光深迁往白马门,钟光槐迁往福安县城,钟光榕迁家湾;十九世钟永洽、永润迁往龙游;钟良翘迁往杨梅登。
  61.二十都牛埕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十四世钟三茂,从林前迁入。其后十五世钟尚荣迁岭门,尚连迁倪宅。
  62.二十七都可坑乡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大林钟氏五世钟孙十(林前支谱为十一世),始祖从林前迁入定居。六世钟寿高(林前谱为十二世)仍居大山下,七世钟石贵(林前支谱为十三世)于清顺治年间迁居林前。八世三茂居日宅,三发居林前下庄,九世尚全仍居林前。十一世钟万喜迁可坑,为可坑始祖。十二世钟光昊迁居东山。
  63.二十二都茄山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八世钟三才,奏名法度。生子五:尚胜、尚贤、尚学、尚生、尚全。其中尚学、尚生、尚全居林前。十一世万成、万颜居牛溪,万禄居溪兜后港,万侯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林前居茄山,万喜居可坑东山,万宝居后舍。
  64.福安县二三都岭门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尚荣,从牛埕迁入。其后十七世钟廷禧迁福宁下徐楼下。
  65.二三都倪宅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钟尚连,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牛埕迁入定居。其后十九世钟永炎迁鬼邓里,钟永耀迁桐牛坑,钟永津迁观音岗。
  66.二十八都山头庄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七世钟明(为钟音七世孙),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从大林迁入山头庄定居。其后十世钟陈集迁往穆洋燕窝。十一世钟二满迁往下杯碓洋头,钟向抄迁往苏湾铜洋里,钟法万迁往宁德南门岗,钟法两迁往毫(荷)屿。十二世钟林生迁池头。十三世钟邦仁迁往后溪上乾,钟邦馀迁往龙岩祭头山,钟邦静迁往小留坑里。十四世钟玉初、玉杨兄弟同迁宁德雷东,钟士其、钟官成、钟元太同迁宁德营岗,钟月生(原名邦槐)迁往南山头,钟月蓝(原名邦椿)迁往东山。十五世钟大长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迁往宁德八都申(新)楼半山,钟缘连迁梨乾,钟善连迁纍里,钟士蓝迁往宁德灵山。十六世钟毓凡迁往宁德天方院,钟月秀(原名思秀)从山头庄迁柳溪茶洋单邱,钟家祯迁四都。
  67.二十六都碓洋头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一世钟二满,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从山头庄迁往溪尾街确洋头定居。其后十七世钟彦潭迁往下杯一天池,钟彦渤(原名得兴)迁往福宁监田二埔。
  68.十八都东山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世钟陈确,系钟音十世孙。其第三子(十一世)钟法万迁往宁德南门岗,四子钟法两迁下白石毫(荷)屿。十二世钟四贵迁往宁德南门岗。十四世钟月生(原名邦槐)迁往南山头。十五世钟大长迁宁德八都申(新)楼半山。十六世钟永泰迁往霞浦县金谷侗。十七世钟元约派下迁霞浦县北门外,钟元祖迁龙游县,钟元清迁龙游县。十八世钟朝官迁往宁德八埔,钟朝飞、钟朝凤、钟朝懋同迁龙游,钟朝郎迁城内。
  69.十八都燕窝钟氏支谱
  开基祖十世钟陈集,其后十三世钟文明迁乾山,钟文春迁考河;十四世钟连华迁洋头过溪白岩下;十五世钟成法,迁往牛池岗。十七世钟瑞珍、钟瑞玉、钟瑞殷同迁洋勘。
  70.十八都考河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三世钟文春。其后十四世钟连法派下迁下林,钟连源派下迁李家宅,钟连洪迁往三十一都吴(牛)罗里。十七世钟瑞年、瑞秋、瑞冬、瑞季同迁龙游,钟瑞缘迁李家宅。十八世钟坠树迁龙游。钟福成由上奥迁入定居。
  71.五都白岩下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四世钟连华,从穆洋燕窝迁入白岩下定居。其后十六世钟其耀(原名长福)迁往叠石岗,钟其长(原名应长)迁往东门头。十七世钟顼庭(原名承明)迁东门头。
  72.十八都洋勘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七世钟瑞珍。其后二十世钟鸿勤(原名天蒲),迁往霞浦县城定居。
  73.六都橄岭钟氏支谱
  钟音七世孙钟彩,于明正德七年由大林迁白石祭,子一钟启腾。启腾子一钟发隆,发隆生三子,其次子钟兴年(十世)迁橄岭,为橄岭始祖;钟兴锐迁梨坑。十七世钟言添其子长嗣言顺,其余迁鹤岭。
  74.四都梨坑钟氏支谱
  十世钟兴锐系钟音十世孙,于明嘉靖元年(1522年),从白石祭迁往六都后林,其子(十一世)昌达于万历三年(1575年)从后林迁往四都梨坑定居。其后十二世钟德全迁往青皎牛岭。十三世钟陈华迁葛腾坪,钟陈全迁松湾洋,钟陈财迁深度,钟陈兴于清康熙年间迁往下天池。十五世钟月明迁龟湖,月全迁留洋施坑,月盛迁柳溪里厝,月兴迁留洋南山,月宪迁濑湖。十六世钟士焉迁往霞浦县青皎七罗洋,钟士圣迁往溪尾马山,钟士龙迁濑湖,钟士安迁溪尾林洋半山,钟士泰迁赖湖,钟士祝兄弟同迁溪头黄坑,钟士端迁往盘龙,钟士汉迁往山头过洋。十七世钟德全迁往青皎牛岭省,钟德钧随母迁大山下,钟德仁迁小贝,钟德玉迁溪头里鲤鱼背,钟德品迁炉里坑。十八世钟奇懋迁裹坑大林,钟奇茂、钟奇艾迁龙游县。
  75.二三都濑湖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六世钟士龙,从梨坑迁入濑湖定居。十七世钟德盛迁往福宁溪旁。
  76.三十六都林洋半山钟氏支谱
  十六世钟士安子(十七世)钟德发仍迁濑湖,钟德茂(原名庆达)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濑湖迁往林洋半山。
  77.三十六都溪尾马山钟氏支谱
  十四世钟元连生子二,月爱、月元为十五世,钟月元派下迁往濑湖。十六世钟士焉迁往霞浦县青皎七罗洋,钟士圣由梨坑迁入马山定居,为马山支派始祖。其后十七世钟德敏迁奥里,钟德震迁梨坑。十八世钟奇位迁往梅洋岭头,钟奇源迁梅洋岭头。
  78.二十七都葛滕坪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世钟进棣。其子十一世钟陈全迁往松湾洋,钟陈财迁深度。十四世钟元寿迁姜园岗。十五世钟明禄迁往蒲洋中,钟明怀迁蒲洋中。十六世钟性观迁往溪尾马山,钟性宇迁溪尾马山,钟性发迁霞浦县刘坪,钟性谟、钟性麟、钟性椿公迁奥里。
  79.三十六都林洋奥里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五世钟明顺。其后十七世钟德现迁马山,钟德宪迁回梨坑。十八世钟奇陛迁往马山,钟奇位、奇源迁往梅洋岭头。
  80.二十七都柳溪里厝钟氏支谱
  开基祖十三世钟陈麟,其后十五世钟月全迁往留洋施坑,钟月兴迁往留洋南山。十七世钟国赐迁龟湖,钟国福迁里厝。
  81.二十七都龙潭面钟氏支谱
  开基祖十世钟兴国,其子十一世钟昌遇迁往洋头过溪白岩下。十五世钟月馀由白石祭迁龙潭面定居。另一支开基祖为钟陈生。
  82.二三都下天池颍川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一世钟昌达。其后十五世钟月应迁往城内龟湖山,钟月龄迁往溪尾林洋,钟月荣迁往霞浦县葛腾湾。
  83.五都白岩下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一世钟昌遇。
  84.二十九都大留里颍川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钟聪(钟音七世孙)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迁入大留定居。其后九世钟允禄迁往泰顺鳌洋,钟允启迁往浦城县,钟允奇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迁宁德河濑山,钟允殷迁往建阳。十二世钟孔兴迁福宁游湾。十三世钟其锐迁白鹭三坪。十五世钟仲斟迁白鹭上三坪,钟仲布迁往福鼎九都蔗头里,钟仲灵迁霞浦县西坑。十七世钟进情公迁下麦。十八世钟士连迁九龙,钟士华迁往大岭旁。
  85.二十七都王家底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一世钟元祖,从一贝迁王家底。十二世钟士宝,原名月宝,迁往青皎瓦窑头。十六世钟廷言,迁往华岭。
  86.二十四都九龙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八世钟士连。
  87.二十四都大岭边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八世钟士华(原名士朝)。其后十九世钟理福、钟理寿迁田垒旋,钟理魁公迁西胜梨坪。
  88.二十四都下三坪钟氏支谱
  开基祖十三世钟其锐。十四世钟大护迁往上三坪。
  89.二十四都上三坪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三世钟其华。其后十四世钟方底迁下三坪。十六世钟成整、钟成济迁往霞浦县二埔五斗里。
  90.三十六都溪尾马山钟氏支谱
  开基祖为十六世钟性观,从葛腾坪迁入溪尾马山定居。
  91.溪柄镇九龙村《钟姓宗谱》
  1980年修谱。该姓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从福安县甘棠坑门里迁入,已传十六世,现有人口50人。
  92.上白石镇南山头村《钟氏宗谱》
  南山头钟姓于清代迁入,已传十七世,现有人口150多人。清代以来历经6次修谱,现存谱牒6部。
  93.康厝乡凤阳村《钟姓宗谱》
  该姓开基祖钟文周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从福安坂中大林迁入,已传二十五世,现有人口2000余人。历经清光绪二年(1876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982年等5次修谱,现存谱5部。
  94.溪柄镇龙潭面村钟姓宗谱
  龙潭面钟姓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从福安潭头小坑迁入,已传二十九世,现有人口150多人。历经多次修谱,现存谱牒3部。
  95.溪潭镇蓝田村钟姓宗谱
  蓝田钟姓于明代迁入,已传三十七世,现有祠下人口2896人。历经9次修谱,现存谱牒6部。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谱牒祠堂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修谱牒与建祠堂、谱牒内容、各姓藏谱、畲族祠堂四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铁场支谱
相关作品
塔后支谱
相关作品
凤凰池支谱
相关作品
梨乾支谱
相关作品
叠石支谱
相关作品
深水湾支谱
相关作品
吴山湾支谱
相关作品
林岭支谱
相关作品
林岭上村支谱
相关作品
福安东兴埕支派
相关作品
过洋支派
相关作品
金斗量支谱
相关作品
下澳支谱
相关作品
济离确支谱
相关作品
牛埕岗支谱
相关作品
大填支谱
相关作品
竹园兜支谱
相关作品
桔垅支谱
相关作品
横林支谱
相关作品
凤翔支谱
相关作品
小贝并楼里支谱
相关作品
南安支谱
相关作品
王家山支谱
相关作品
上天池支谱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