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霞浦县雷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141
颗粒名称: 2.霞浦县雷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4
页码: 192-1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霞浦县畲族雷姓有五大支派,包括青皎山派、黄岗山派、西部蓝姓世系、茶洋派和水门派。这些支派经过数百年的繁衍,成为霞浦县畲族乡村的主要旺族。
关键词: 雷姓派系 畲族文化

内容

根据霞浦县崇儒霞坪《雷氏族谱》记载:元五“明弘治元年徙居福宁州长溪五载”,是霞浦县畲族最早迁入的文字记载。霞浦县畲族雷姓共有五大支派,全县现有雷姓人口7000多人。
  (1)青皎山(红山)派世系
  明隆庆、万历初年间(1567—1620年),从福安金斗洋迁居发族于福宁州小南半山区及沿海地带的主要宗支。该支始祖承万(奏名法贤,称第一)从罗源大坝,几经辗转而肇基福安金斗洋,其二世继远(小十八)迁福宁州,居三坑(沙江炉炕),移头箩(溪南南门山),再搬到三十八、九都青皎海边。当时海边还是一片荒滩,到此后,做张姓财主的守墓人,肇基发派,其子孙大多居此。迁出的亦有部分回迁,如五世成兆移居头箩,生三男,除长子思懿定居头箩发族外,次子思益、三子思尧均回迁海边,经过一代一代的辛勤经营,开辟了海边500多亩田地,成为一县之中人丁仅次于白露坑的畲族自然村。继远之兄继武(小十三,奏名法献。一说,名世轩,乃小十八之子)则抱养文岐(溪南傅竹门岐)李廷喜为子(改名承祖),居墙围里亦成大宗支,并发派于青皎过岭(盐田洋边。承祖子元进为祖)、一贝(州洋墓斗,元进子春茂为祖)、西池(盐田瓦窑头,元盛子陈荣为祖)、炉炕三坑(沙江。元亮孙伯达为祖)、凤尾洋(盐田姚澳,伯达子天序为祖)。下青山(盐田姚澳,伯达子天朗为祖)、吴家洋(盐田姚澳,伯达四世孙志粮为祖)……
  (2)黄岗山派世系
  该支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由福安溷里迁入福宁州三十八、九都长岗(一作黄岗山,即今盐田村里大岗山),在西部、西南部发族的宗支。该支始祖祖发,“迁居黄岗山”(其坟在大岗山厝后门)。其二世,长房文福(名印岩)居村里五箩洋,并派衍于盐田二铺(四世志字为祖)、李仔涣(四世志燕为祖)、沙江小马葛藤湾(四世志千为祖)、后仓(十×世××为祖)、溪南关门瓮里(四世志士为祖);二房文禄居二铺磨石坑,并发派于磨石坑外村(三世法训为祖)、里坑头村(三世法赞为祖);三房文寿居溪南半月里,并发派于溪南南门头、沙江大坪等。400余年间,该宗支繁衍二十余世,各成一方旺族,其中尤以半月里、葛藤湾、二铺等最为兴盛。
  (3)霞浦县西部蓝姓世系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直接由罗源大头迁居发族的“红山雷”宗支。该支始祖武×,兄弟俩同迁闽东,一迁福安金斗洋,一迁福宁州三十八、九都红山(青皎山)下暂居发派。其二世,应朝派居洋边,应琪派居岚头,应宝派居柴秤坪(州洋马洋),应禄派居金斗洋(沙江水潮。废村,迁前洋等处),开明派居小岭芳田(崇儒乡路口方田岗),国攀、国枝、国良同派居南洋黄土企(沙江大坪)。其三世,日亮、日盛居洋边,日坤、日升居岚头,日众居黄土企,日朝居小岭水井湾(崇儒溪坪),日序居楼基(盐田村里),日华居楼坪(盐田洋边),日明居外楼仔(盐田村里地)。其四世,有远(日升子)移四十六、七都溪南洋山(溪南南门山)发派,有璋、有麟居小岭虎路边(崇儒乡溪坪老虎湾)。其七世,位活居佳池里(溪南白露坑岔头)。其八世,宇灼、宇宋同移北庶(沙江大墓里北拓)……
  这一支派,繁衍三四百年,发派于县境西部、东部、西南部,其中尤以盐田洋边,崇儒溪坪,州洋马洋,沙江大坪、溪南南门山等最为兴盛。
  此外,四十一都下岐山(沙江沙塘街)雷氏,亦属“红山雷”宗支,其祖为世德,约在清乾隆年间(1760年前后)迁此发族,人丁甚旺。
  (4)福安茶洋派世系
  清顺治元年(1644年)前后,从福安茶洋迁入福宁州二十五、六都一带,而发族于西部山区的重要宗支。其先祖“自粤东入闽,散处于福鼎大旗坑、福安茶洋及宁郡(霞浦县)东陆、西陆之地……”其六世祖元贤,从福鼎大旗坑迁来,最早居住在湾里(崇儒乡霞坪),后有一部分就近迁至霞潭里;一部分在本乡都范围内移动,或迁居水漕垅,或到后地,或至走马坪;一部分则沿杯溪而到申斗(盐田龙凤店)等地。该宗支在本县已经繁衍了十三四代,人丁颇为兴旺。
  州洋松山小城、后港等处雷姓者,亦有从湾里、霞坪分迁而来。发派甚多,不一一尽述。
  (5)水门派世系
  清乾隆元年(1736年)从浙江南部进入福宁下四都草岗(今水门畲族乡茶岗村)等处,在东部半山区发族的主要宗支。该支始祖念二郎,原籍罗源,徙迁昆阳(今浙江省平阳县)。其五世启华“平邑郑家山、云山,霞邑牙城雉溪、大坪,鼎邑苏家垅、杭州九都之祖也”;启福“福宁府西门外之祖也”;启率“福宁府草岗,笼(陇)头花园里(三沙浮山)、葫芦门(州洋墓斗)、石门坑(水门乡)及青岙外舍(斜)田坪(水门)、沙江(牙城凤江),平邑黄坛口、云遮山、猪头岗之祖也”;启隆“平邑昌云岙底,霞邑鲎(孝)井(三沙二坑)、杨梅垮(牙城乡凤江)及雉溪、乌坪(水门武坪)外水洋之祖也”;启彩“霞邑马祖坪(水门乡高盘),泰邑官仓之祖也”;启进亦为霞邑马祖坪之祖。
  这些宗支中,入迁福宁最早、发派最多的,当首推启辛之长子振清(有清,又名元清)之支系。乾隆初年,振清由泰顺坳头来到福宁下四都,得浦后村汉族帮助,先在草岗山下大路边搭寮暂居,开垦荒山野岗,进而移半山腰建房定居,生下二男(孔二、孔四),逐渐发族,历250年左右繁衍至十五世,大多就地生息,使这里成为霞浦县东部首屈一指的畲族聚居村。亦有一部分在20世纪零星外迁于该县葫芦门(十世明守为祖)、石门坑(十世明登为祖)、陇头花园里(十二世大英为祖)、长春(十六世大珠为祖)、青岙外斜田坪(十二世大春为祖)、沙江(十四世新炉为祖)……至于其他支系,来霞浦县的时间都比较迟,发族人丁亦比较少,如启华派下六世孙日善(十一世),至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才移居牙城雉溪,大洋大坪(水),百年左右繁衍到第五代(十五世),人丁尚不足十口。难以一一枚举。
  除了以上五大支派外,还有一些小支派。水门大贝雷姓,清初从福宁本州十一都菁寮(今福鼎前岐)迁入。一世雷世绵,明崇祯间迁菁寮,至三世雷启后移居四都大贝,六世景秉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移居三十八、九都青皎灯蕊岗(盐田乡瓦窑头,后迁上郑),十世雷增长亦迁此。而牙城斗门王家山、水门山后、州洋赤岸、大沙等处,亦与此同一支派。
  岚青(青福洋蛸厝)雷姓,清末从福安康厝半山及穆阳满山迁入。石狈墩雷姓,清末从福安溪填(潭)瓜溪迁入。丁步头雷姓,清末从福安穆阳牛石坂迁入。崇儒新村半岭雷姓,从福安溪尾迁入。新村洋尾清雷姓,从福安城关迁入。下浒四斗雷姓,清末从罗源八井迁入。北壁盘前牛角湾雷姓,从宁德洋中溪旁迁入;盐田瓦窑头上郑雷姓,从浙江平阳溪边里迁入;柏洋大岭小溪、前宅、吴洋岗、外西坑、岙岭等处雷姓从福安磨石坑或浙江平阳迁入。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谱牒祠堂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修谱牒与建祠堂、谱牒内容、各姓藏谱、畲族祠堂四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