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安雷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3140
颗粒名称: 1.福安雷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7
页码: 186-1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安市现有雷姓人口2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金斗洋、后门坪、牛石坂、燕窝和廉岭等地。这些雷姓支派经过数百年的繁衍,已成为福安市畲族乡村的旺族。
关键词: 雷姓派系 畲族文化

内容

福安市现有雷姓人口23000多人。
  (1)金斗洋雷姓世系
  金斗洋雷姓是迁入福安时间最久的一支。据坂中畲族乡和安畲族村《钟氏谱载》记载:“大林钟”始祖飞公之女适金斗量(今金斗洋)雷谓礼。时为北宋末年。据《金斗量雷氏宗谱》载:雷氏一支“移居闽省播迁无常,惟居福安二十一都黄墓者最久,因谱失莫纪其详,居黄墓者八世,而及大一公于(明)崇祯年间后移居仙石一载,大林二载,岭门二十余载,至高祖十三公,曾祖百二十六公又于国朝康熙甲寅十三年(1674年)移居坑兜九个月,冬移居十五都上金斗洋,四十三载再移居下金斗洋,迄今八十余载。”较之北宋末之雷氏,此支雷姓当为别支。
  (2)后门坪雷姓世系
  福安雷姓中人口最多的一支,先祖雷两,字孔文,行千三,祖籍广东潮州普宁,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自福州方向迁入福安十都官湖,以后又迁十一都陈家林,复迁十八都大丘田。其后,旗公讳方雨行千乐一迁五都赤嫩,其子6人分徙各处。长子君文迁十八都牛石坂(吴石坂),次子君章迁三十六都金飘带(金腰带),三子君赐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迁四都后楼,四子君爵迁五都南坪,五子君达迁二三都明岭(林岭),六子君生迁三十一都刘坑坪。
  福安雷姓畲族多由此衍发而成。
  附:雷姓畲族衍发图
  一、君文——蕉城八都猴盾——福安康厝牛石坂、长潭,坂中林岭。
  二、君章——福安下白石金腰带——塞岐牛罗里、仙岭碓,坂中桦林。
  三、君赐——福安后楼——十都壶屏丘、东山、南坪、坑里水井湾一岭后、溪柄白梅岭、城阳溪东上庄、溪柄港里下可坑、大号头——溪柄九龙、北山、龙潭面,橄岭、后浆、林洋半山、坑里。
  四、君爵——福安康厝南坪。
  五、君达——福安二、三都明岭(林岭)——车头、前洋、柯岭、溪柄鼻后——桔垄(桂垄)、柏柱山坪。
  六、君生——刘坑坪——坂中五斗(月斗)、燕迹、百林坑、坑坪,溪柄东山、桐湾王家林、坂中井口、六都林下、城阳纸坪,坂中江洋洞门宅(后门坪)、十八都茶园、仙岭洋,康厝沃里、王家洋、七蒲坑,城阳化蛟茶洋、岔头,康厝竹园兜、穆云林洋湖、坂中桦坪、坑下楼、穆云险坑、赛岐金蟹、鸡角岩下,坂中大林、横路、穆云后漈。
  (3)牛石坂派世系
  福安雷姓畲族还有一支于明崇祯年间由罗源大坝头迁福安康厝牛石坂,又由牛石坂迁西院,再迁坑下楼,后散迁半屿半山、池头、甘棠、国洋、春雷云(田螺王)等。
  (4)燕窝雷姓世系
  清初由福宁(今霞浦县)东山坑坪里大坪始迁福安九都南山,复迁长坑上坪。雍正二年(1724年)择居于燕窝,后又迁下白石上长坑、里沃、社口牛山塆、坑头洋等处。
  (5)廉岭雷姓世系
  宋代从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迁居福建省连江县狮子岩,续由连江迁浙江省处州府云和县,明洪武间择居罗源县梧桐,后转迁福安坂中林岭,一世祖雷祥。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谱牒祠堂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谱牒祠堂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修谱牒与建祠堂、谱牒内容、各姓藏谱、畲族祠堂四章。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