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物我为一”的自然观——观照此界的思维范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821
颗粒名称: 6.1.1 “物我为一”的自然观——观照此界的思维范式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对环境概念的认识是“人与自然和处,万物均可为我所用”,他们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如采乌柏树的枝叶制作乌饭,利用蓼蓝制作蓝靛等。畲族人居住的地方环境优美,与他们不分你我、天人相合。
关键词: 畲族服饰 生态系统

内容

庄周有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畲族对环境概念的认识,即为这样一种“人与自然和处,万物均可为我所用”的观念。畲族人从来没有把环境看作是自己的对立面而想要去改造和征服它,多的是把它看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畲族人对大自然十分了解,也善于利用自然资源,畲族最为盛节日“三月三·乌饭节”所纪念的正是传说中的英雄食用山上神叶泡饭后获得力量的故事。直到如今,三月三,畲民还是会上山采乌柏树的枝叶来泡制乌饭,煮出的糯米饭乌黑油亮、香甜可口。
  据《后汉书·南蛮传》载,畲族先民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在畲族传统服饰中,能看到畲自然界的了解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畲族在历史上曾被称为“菁客”,以善制染料青靛闻名。目前畲
  族服饰色彩主调或青或蓝.连宗教服饰也是以青色为尊,这与畲民善制菁不无关系
  提取青靛的蓼蓝亦略称为蓝或靛青,是一种一年生的蓼科草本植物,如图6-1所示。蓼蓝虽然叫“蓝”,但他的花色却是紫红色的,而叶子为绿色,让人无法想象它与蓝有任何关系然而古代畲民却在与大自然不断接触的过程中积累经验,通过使用酒糟和石灰来发酵水解蓼蓝,制造蓝靛。包括蓝靛在内,畲族总结了一系列从植物中提取染料的经验,如前文所述“黄籽”(图3-20)染黄色;毛竹烧成灰后染黄色;枸杞染红色;皂栋染黑色等
  “畲”意为“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正如畲族人以一种随性的心坦然地接受和使用大自然的馈赠。他们量出为入,按需为取,成为其集体无意识,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山水秀美、生机勃勃,环境与他们不分你我、天人相合。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为经、不同时期畲族的生活文化背景为纬,梳理了从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直至20世纪的畲族服饰文化变迁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畲族服饰在色彩、款式、装饰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不同特色以及畲族文化生活背景对服饰发展变化的影响;本书第二部分从空间的维度对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畲族服饰现状进行田野调査并做梳理.釆取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相结合以及个别研究、比较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对近现代畲族服饰、工艺及其文化背景有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