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工艺发展因素——染织技术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781
颗粒名称: 1.2.1.4 工艺发展因素——染织技术发展
分类号: TS941.742.883
页数: 1
页码: 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制菁技术的发展使畲族更倾向于使用青、黑色,促使其服饰色彩由五彩向青色转变。此技术是畲族染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畲族服饰文化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畲族服饰 文化变迁 工艺发展

内容

自然科学知识的增长推动了人类社会文化史的发展与进化新技术一旦出现,它自身的生命和力量就构成了文化进化的源泉。纺织服装技术的发展引导了服饰文化的演进,对畲族服饰演变影响比较深远的是以制菁为代表的畲族染色技术的发展。
  畲族有谚语说:“吃咸腌,穿青蓝”福建霞浦县新娘结婚“头蒙兰底白点的盖头,腰系黑色素面的结婚长裙,扎兰色腰带”[2]。足见畲民对黑色、蓝色的喜爱。青、黑色之所以为畲民所接受,是由畲族人民的染色技术决定的“青出于蓝”,青在古代指黑色,一般由天然染料青靛中提取。青靛也名蓝靛,古称“菁”。用于染色时,时久色重显黑,时微色淡显蓝:明万历年间,由于织机的改进,闽、浙纺织业发展很快,以致种芒和种菁的利润几倍于粮食在种菁热的带动下,畲族拓荒者所到之地,遍种菁草,故历史亦有称畲族为“菁客”到崇祯年间闽西南“汀之菁民,刀耕火耨,艺兰为生,编至各邑结寮而居”;闽中莆仙畲民“彼汀漳流徙,插菁为活”。“菁客”所产菁靛品质极佳,其染色曾被盛誉“为天下最”[19]。畲族制菁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明清之际其服饰色彩由“五彩”、“卉服”向“皆服青色”的转变。

知识出处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

出版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为经、不同时期畲族的生活文化背景为纬,梳理了从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直至20世纪的畲族服饰文化变迁轨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畲族服饰在色彩、款式、装饰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不同特色以及畲族文化生活背景对服饰发展变化的影响;本书第二部分从空间的维度对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畲族服饰现状进行田野调査并做梳理.釆取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相结合以及个别研究、比较研究和整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求对近现代畲族服饰、工艺及其文化背景有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