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蛇伤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151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蛇伤科
分类号:
R298.3
页数:
6
页码:
205-210
摘要:
本文介绍了畲族医学对毒蛇咬伤的防治经验和措施,包括缚扎、排毒和畲药辨证论治等方法。毒蛇咬伤后会出现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混合毒性等全身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畲医认为毒蛇咬伤后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包括缚扎、排毒、内服外敷畲药等措施。此外,文中还介绍了多种畲医常用的治蛇伤处方。这些方法和处方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实用性,为毒蛇咬伤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畲族医药
毒蛇咬伤
宁德市
内容
我国的蛇类有100余种,毒蛇约占1/3,主要出没于山区、树林、田野、海边等处。畲民多居住山区或半山区,易遭受蛇类伤害,蛇伤是危害畲民的一大疾病。畲民在防治毒蛇咬伤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承、整理和发掘了一整套简易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及单方验方。
在我国毒蛇中,危害较大且能致人死亡的毒蛇有十余种,具有神经毒的有银环蛇、海蛇;具有血循毒的有尖吻蝮蛇、蝰蛇、竹叶青、烙铁头蛇;具有混合毒的有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一般来说,毒蛇具有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斑纹色彩鲜明的特征。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神经毒、血循毒和酶。
畲医认为神经毒是风毒,主要阻断神经肌肉的接头引起弛缓型麻痹,终致周围性呼吸衰竭而引起缺氧性脑病、肺部感染和循环衰竭。
畲医认为血循毒是火毒,主要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产生毒性作用。
酶是蛇毒中的主要成分,蛇的毒性与酶有关。
被蛇咬伤后,患者伤部一般有粗大而深的毒牙痕。神经毒的蛇咬伤后,局部不红不肿,无渗液,微痛甚至麻木,常易被忽视而不及时处理。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伤口剧痛,肿胀,起水疱,有的伤口形成坏死溃疡。混合毒的蛇咬伤后,即感疼痛,逐渐加重,有麻木感,伤口周围皮肤迅速红肿,可扩展到整个肢体,常有水疱。严重者,伤口迅速变黑坏死,形成溃疡。
毒蛇咬伤后的全身症状较严重。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后主要是神经系统损害,在咬伤后1~6小时出现症状。轻者有头晕、出汗、胸闷、四肢无力,严重者出现瞳孔散大、视力模糊、语言不清、流涎、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昏迷、呼吸减弱或停止、脉象迟弱。血循毒的毒蛇咬伤后主要为血液系统受损害,有寒战发热、全身肌肉疼痛、皮下或内脏出血,继而出现贫血、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循环衰竭。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后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寒战发热、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全身肌肉疼痛、瞳孔缩小、肝肿大、黄疸、脉象迟数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衰竭、呼吸停止。被毒蛇咬伤后,若中毒较轻,治疗及时正确有效,则可在短期内康复。
畲医治疗毒蛇咬伤,首先是缚扎,主要是阻止静脉血回流,防止蛇毒吸收和扩散,但不应妨碍动脉血流。一般在伤口的近心端缚扎,每隔15~30分钟稍放松一次。再者就是排毒。畲医认为,毒蛇咬伤后排毒非常重要。方法是用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或用口吮吸伤口,将伤口毒血吸出。口腔黏膜破损或有炎症者,不宜用吮吸法,以免引起中毒。再次就是用畲药进行辨证论治,内服外敷均会有效。凡风毒者(神经毒)宜活血祛风;火毒者(血循毒)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风火毒者(混合毒)宜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止血合用。
畲医还有“治蛇不泄,蛇毒内结,二便不通,蛇毒内攻”的实践经验,应用解毒、利尿、通便为法进行加减。民间常用的治蛇伤处方如下。
1.白夫桃根(竹叶椒)、山当归根(紫花前胡)、山枣仁(地榆)、苦爹菜(百路通)、山午子根(山苍子)各适量,浸白酒外洗,捣烂外敷伤口。若伤口周围起疱,用奶奶头(羊乳)根和米泔水磨汁外涂。另加内服方:山当归(紫花前胡)、白夫桃(柳叶椒)、山枣仁(地榆)根各适量,蒸烧酒内服。
2.竹叶青(竹叶花)全草、七叶一枝花、山天竹根(徐长卿)各适量,捣烂外敷,治一般蛇咬伤,较大的毒蛇如五步蛇咬伤需另加龙胆草根。另加内服方:香叶竹(徐长卿)6g,龙胆草10g,酒大黄10g,水煎服,早晚各1次。
3.兔儿草叶、公鸡草(犁头草)各适量,共捣烂取汁内服,渣外敷。
4.哈卢弟(东风菜)适量,主根去皮切片,用温开水冲服,每次1~2根,每天2~3次,叶茎加木防己用开水浸泡,冷却后洗患处,每天3~5次,忌食辣、腥之物。
5.龙胆草、山胡椒(白花前胡)根、牛尿刺(大蓟)根各适量,鲜根捣烂外敷。
6.鹅不食草、半边莲、过山龙(蛇葡萄)各适量,捣烂外敷。
7.土防风、红叶土木香、半边莲、金腰带叶(小槐花叶)、浙细辛(宜昌细辛或杜衡)、山麻芋各适量,用米汤浸泡外洗,再加三年陈烟叶。(钟金海方)
8.路路通叶和根、苍术叶各适量。用法:根捣碎浸白酒服;叶外敷;另加墙蕨捣碎,浸白酒,往下洗。共用1~2天。(雷祖利方)
9.大叶牛奶绳(天仙果)、路路通、苦瓜叶(王瓜)各适量。用法:根浸白酒服,叶用米汤浸外洗。此方适用蕲蛇咬伤。(蓝余库方)
10.黄瓜草(粟米草)、路路通、花竹叶、桐油叶各适量,水煎服。此方适用于眼镜蛇咬伤。(蓝余库方)
11.青木香、水天竹(柳叶白前)、万年青、铁棱角根(箭叶淫羊藿)各适量,水煎服,每日3次。另加外用方:白酒浸八月白(苦爹菜)、铁棱角叶外洗。若肿痛不退,米汤浸八月白、盐肤叶(盐肤木)、四角天王根(丝穗金粟兰),加少许盐外洗。(雷后兴方)
12.大叶山介菜(东风菜)根、聚蹦(大蓟)根、水汤菊(徐长卿)各适量,浸酒服。(蓝官奶方)
13.金银花藤60g,野菊花全草30g,半枝莲30g,金丹草30g,土大黄60g,水煎服。另取半边莲外敷。此方用于蝮蛇咬伤。(蓝梅英方)
14.蛇不见(小春花)、岩风根、南五味子根、七叶一枝花根茎、马兜铃根(青木香)、石蟾蜍根各适量,混合碾粉,用开水送服。此方用于蝮蛇咬伤。(蓝梅英方)
15.龙胆草2.6g,芦甘石2.6g,苍术2.6g,青黛2.6g,梅片1.6g,升丹0.66g,共碾极细末,敷溃烂处。(蓝梅英方)
16.竹叶椒2g,山当归(白花前胡)3g,独活3g,鸭儿芹3g。水煎,加黄酒冲服。药渣捣烂加雄黄少许外敷。加减:红肿热痛加三叶青2g,鹅毛玉风兰3g;呕吐加桃仁3g,竹茹5g。(蓝佰根方)
17.冷水草(金丝猫)、蛤蟆衣(车前草)、金腰带(山蚂蝗)各适量,掺猪膘油捣烂,再用糯米汤调敷伤口。(蓝梅英方)
18.苦益菜、铺地蜈蚣(鲜)各适量,捣烂外敷。另加内服方:红牛膝、白花蛇舌草各50g,水煎服。(蓝梅英方)
19.洋腐紫用刀削尖,挑破咬伤口,再用清水或白酒清洗伤口,然后用豆腐柴叶捣烂(用嘴嚼更佳),外敷伤口处。注意:药敷伤口周围,口露外面。(蓝梅英)
20.雄黄3g,白矾3g,百蓝9g,共碾细末,每日2次,每次成人服3g,小孩服1.5g,温开水送服。(蓝梅英)
21.七星塔(地耳草)、苦爹菜(百路通)、哈卢弟(东风菜)各适量,捣烂外敷。(雷德水方)
22.哈卢弟(东风菜)、三转半(缓草)各适量,捣烂外敷。(雷德水方)
23.滴水珠秋茎适量,捣烂外敷。注:被毒蛇咬伤后,必须立即用绳子在伤口上端结扎紧,阻止毒液进入血液循环,并迅速将毒液从伤口挤出,然后再用药物进行处理。(蓝梅英方)
24.伤口用清水反复冲洗,如伤口闭合,用盐肤木削尖刺破扩创。外用:鸡尾巴(华中蹄盖蕨)全草,捣烂取汁,加烧酒适量外洗,渣敷患处。另加内服方:山天竹(徐长卿)根3~5棵,浸烧酒服,每次服适量。此方用于蕲蛇咬伤。
25.野靛青(大青)叶、金腰带(山蚂蝗)、苦爹菜(百路通)根各适量,水煎服。肿不退加天竹参(隔山香)根,磨白酒外敷。此方用于五步蛇咬伤。
26.路路通30g,桐籽叶60g,苦瓜叶(野生)30g,牛奶叶60g,黄瓜草90g,苦木兰60g。用法:鲜草捣烂,泡鲜米汤,从伤口自上而下擦洗。另加内服方:天竹根(干)25g,浸白酒500g,日服5~7次,每次15~20g。注:毒蛇咬伤,严重时五官出血,生命垂危,取野生竹叶青皮25g研末,浸黄酒250g,分4次服用。此方用于眼镜蛇咬伤。(蓝根发)
27.山天竺(徐长卿)根30g,佛指甲(垂盆草)50g,浸酒服用(8小时内治疗)。外用另加:大叶牛奶绳(天仙果)50g,加盐少许,捣烂外敷。此方用于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咬伤。
28.假仙草(风轮菜)、红马蹄香叶(宜昌细辛)各适量,煎水外洗,渣外敷。
29.三叶青(三叶崖爬藤)块根适量,磨汁外涂治毒蛇咬伤。(蓝文春方)
30.杠板归叶适量,捣烂外敷,全草煎汤内服。
31.鲜七叶一枝花适量,捣烂外敷。(钟奶康方)
32.一枝黄花鲜草30~60g,水煎服。另用鲜七叶一枝花适量捣烂外敷。
33.盐肤木嫩顶,捣烂外敷。此方用于竹叶青蛇咬伤。(雷德水方)
知识出处
《中国畲族医药学》
出版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书以课题为主线,以课题研究结果为主要资料,介绍了畲族概况、畲族医药的历史与现状、畲医药理论基础、畲医常用病名、畲医的特色疗法、畲医病症论治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宋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