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闽东具有相当丰富且完整的畲族文化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778
颗粒名称: 一 闽东具有相当丰富且完整的畲族文化资源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闽东具有相当丰富且完整的畲族文化资源的情况。其中包括服饰、工艺、歌舞、民俗、武术、医药、文物、建筑、村落等。
关键词: 宁德市 畲族 文化资源

内容

闽东的畲族人口主要是明清以来自汀、潮一带规模性迁入的。畲族为该地区的经济开发作出贡献,畲族传统文化也得到较好的保存。在这个以“滨海山区格子状水系”为显著地表形态特征的闽东地区,至今保存着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它们至少具有如下九大亮点。
  1.服饰
  畲族男装和汉族差异不大。女装较有特点,上衣是大襟衫,领、袖、襟都绣有花边,大衣襟胸前多有图案。女性在不同阶段发式有分别,16岁前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称“布妮头”;已婚妇女称“山哈娜头”,随地域而略有分别:霞浦为“盘龙髻”(又称“凤凰髻”),蕉城(原宁德县)北部和福安一带梳成截筒式(俗称“凤凰中”),福鼎一带梳头不掺假发,长发在脑后束成面包形,罩以黑色网纱,插上头花。
  畲族的传统首饰,女性婚礼中或去世时戴凤冠,尖顶圆口,正中上部装有银框小方镜,冠顶塔形骨架外蒙红布,各面贴缀錾有吉祥纹的银片,婚礼加戴遮面银饰,长方形银牌下垂有九串银“线须”,典雅秀丽。
  2.工艺
  主要有刺绣、织花带、竹编、剪纸等。畲族人的衣裳、蚊帐眉、被单、肚兜、鞋面、烟袋等,习惯上都有绣花。刺绣者以男性居多。图案多为动植物和几何纹,也有人物,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花带用各色丝线手工编织,长几米到几十米,宽一厘米至六厘米,有“七根花”至“十九根花”多种规格。竹编斗笠以霞浦崇儒乡上水村最为著名。木雕祖牌、窗棂,石雕祠庙饰件,做工都很精细。畲族银饰工艺,如凤冠、银钗、银镯、银腰带,都很精美。
  3.歌舞
  畲族人把自己的民歌称作“歌言”,以歌代言,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福安、福鼎、霞浦、蕉城等地,每年都举行“三月三”(或“二月二”)歌会,参与群众一般可达三、五千人,多的时候甚至将近万人。演唱方法分为假声、真声、真假声结合等三种,畲民崇尚假声,而以二声部盘唱的“双音”(“双条落”)最富有民族特色。以宁德为主要发生地的“畲族民歌”、以霞浦为主要发生地的“畲族小说歌”,已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畲族舞蹈则以宗教祭祀舞最具特色,福安畲族巫舞《奶娘催罡(踩罡)》也在2005年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民俗
  畲族往往同姓聚居,流行祭祖做福的风气。做福多与生产相关,如二月初一(或初二)为春福,祈求春耕顺利;立夏日为夏福,庆祝麦子收成;端午前后为保苗福,祈求庄稼免遭灾害;白露日为白露福,答谢秋粮进仓;等等。其中农历正月的清醮道场是最隆重的祈求丰收的祭祀形式。做法事时,“上刀山”(刀刃向上搭梯,赤脚拾级上下),“过火海”(赤足跃入火塘),“登九重天”(叠架九张八仙桌,攀爬至顶层表演),有很强的神秘性和观赏性。婚俗中,“做表姐”“难为迎亲伯”“留花轿”“拦旗”“男拜女不拜”,都别具一格。
  5.武术
  主要分拳术和棍术两大类,前者以福安金斗洋、霞浦四斗和福鼎双华诸村为代表,后者以古田梅山、蕉城后山、金涵诸村为代表。畲族武术一般都不摆花架子,讲求实用,步稳势烈,发力短、猛、狠,攻守门户严谨,曾多次在国内、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奖。
  6.医药
  有独特的疾病观、疾病命名和疾病分类,在疗法上,擅长用捏、抓、挑、刮和针刺来治痧症,用草药正骨疗伤,盛行食物疗法。历史上使用畲药三百多种,其中常用药几十种。
  7.文物
  1958年闽东征集畲族文物250余件,其中入藏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的有宗谱、男女服装等。1985年再征集400多件,入藏闽东畲族博物馆的有畲族祖图、清道旗,剧本、歌本、书刊、剧照,斗笠、纺车、线篮等日用品,围脖、肚兜、衣帽等服饰。1989年又征集革命文物77件,入藏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的有各种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具。现霞浦白露坑半月里自然村收藏畲族文物200多件。各地畲村还散存相当数量的匾额、楹联和碑刻等。
  8.建筑
  畲族传统标志性建筑主要有祖祠、寺观和规模较大的私宅。这方面霞浦县保存情况最好,半月里村三座“秀才第”占地1300平方米,雕梁画栋;半岭观音寨依山势而建,雄伟壮观;崇儒樟坑蓝氏大厝,三座连成一体,占地4.9亩,拥有九厅六天井,楼上楼下各有94个房间,是畲村罕见的群体建筑。福鼎双华、蕉城猴盾、福安坂中的民居也都很有特色。现代新建的标志性建筑则有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和中华畲族宫等。 9.村落 畲族村落大多山清水秀,田园丰美,民风淳朴,富有吸引力。近年已有蕉城亭坪、福鼎方家山、福安溪塔、霞浦半月里等多个畲村被开辟为风情民俗旅游点。实际上,闽东北还有不少传统文化特色保存得更好的畲族村落。
  这些亮点鲜明的畲族文化资源,世代相承,积淀深厚,既昭示着畲族群与众不同的传统基质,也蕴含着他们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内在创造力,至今仍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

知识出处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宁德畲族聚居区卷/》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对21世纪以来福建宁德畲族聚居区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发展作出了评价。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畲族服饰
相关专题
畲族工艺
相关专题
畲族歌舞
相关专题
畲族民俗
相关专题
畲族武术
相关专题
畲族医药
相关专题
畲族文物
相关专题
畲族建筑
相关专题
畲族村落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