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凤凰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28
颗粒名称: (四)着凤凰装
分类号: K237.4
页数: 4
页码: 181-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在历史上以织绩木皮,并以果实染色,创制五彩缤纷的服饰。男女的发式和衣着均具有独特的特色,尤其是“凤凰装”作为重要的礼服,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和象征性的美丽意义,与畲族传统的美丽传说相互呼应并延续至今。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凤凰装 美丽传说

内容

畲族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历史文献记载,畲族早期“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后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畲族妇女,头戴笄,衣着花边衫,腰系彩带,足穿花鞋,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称之为“凤凰装”。少女发式为箍状,以长红绒线把头发扎成股状盘于头顶;青年妇女则用弧形饰物把头发梳成前立圆盘、以弓脊与发梢相连的耸立状;中老年妇女发式与青年妇女发式梳法一样,但不高耸而是紧贴头顶;扎发所用绒线有黑、蓝、红3色,并以此区别老、中、青不同年龄段。这种发式称为“凤头髻”。凤冠是婚嫁和节日时才戴的专用冠式。凤冠由冠身和尾饰两部分组成,冠身以竹筒制成,后端开弧口为沿,外镶片,上裹红布,顶部突起,尾部伸展呈波状上翘;尾饰包括长齿发簪与红布扁平状波式垂尾;冠身与尾饰以串珠相连而成一整体。景宁等地凤冠如凤凰,银片上刻有凤凰。
  “凤凰装”的上衣、围裙用大红、桃红、杏红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美丽的羽毛,围裙象征凤凰的腹部;扎在腰后随风飘动的绣花腰带象征着凤尾,各种颜色象征凤爪,佩于全身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凰的鸣啭。凡凤凰装等重要礼服必以黑布制成,这与汉族尚红的传统载然不同。
  为什么着凤凰装?闽南、闽东、浙南畲族地区有着共同的美丽传说。
  很久以前,凤凰山上有一位勤劳勇敢的畲族“佛生崽”,名叫盘阿龙,阿爸早年去世,娘儿俩单靠打猎为生。一天早晨,不等日头露面,阿龙就拿着火铳摸上凤凰山顶,不等凤凰出窝,就脱下斗笠盖住凤凰窝,伸手进窝,把一只凤凰逮住了。他把凤凰捉回家,操起刀子正要杀时,凤凰说话了:“唉!阿龙哥,求你放了我,我也是有阿娘的啊!你放了我,我娘儿俩都会感谢你的!”
  阿龙呆住了,阿龙娘赶紧对阿龙说:“哎,孩子,它也是一条生命,放了它吧!”
  阿龙说:“要是我不杀生,逮一只放一只,娘儿的生活怎么过哪?”
  凤凰从身上拔下三片羽毛,交给阿龙,说道,“阿龙哥,今后你要是碰到困难,只要用火点着一片羽毛,我就会飞来帮助你的。”阿龙收起羽毛,凤凰就驾着祥云飞向蓝天。
  到了十冬腊月,山风吹来,全身刺骨凉,着炉子烤火,也不顶用。母子俩想:要是有个东西裹身御寒就好了,这时,阿龙想起了凤凰的吩咐,就作火点着一片羽毛。
  一会儿,凤凰飞来了,嘴里吐出三粒苎麻籽,说道:“阿龙哥,请把这些种籽种到园子里,保你永世穿不完。”阿龙听了凤凰的话,把种籽种下去,过了一阵工夫,只见地上长出一棵棵芦竹粗细的苎麻。春天割了夏季长,夏季割了秋天长,秋天割了冬季又长起来,一年四季都有苎麻收。阿龙娘剥下了麻皮,日纺夜织,裁缝成件件衣衫。
  阿龙母子能吃饱,穿也能穿暖啦。可是阿娘逐年衰老,身边还缺一个媳妇。这年歌会,通过对歌,阿龙认识了一位畲家姑娘。姑娘家虽然也同意了,但是要阿龙送一套凤凰妆,才肯让女儿过门。这倒难住了阿龙母子俩。母子俩朝思暮想,拿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阿龙又想起了凤凰的吩咐,于是,又用火点着一片羽毛。
  一会儿,凤凰飞来了,嘴里吐出鲜花、绿叶、虎牙,说道:“阿龙哥,请把这些东西嵌在阿娘裁好的衣裳上,保你夫妻永世和睦。”
  阿龙按照凤凰讲的,把鲜花、绿叶、虎牙嵌在衣上,挂到厅前一看,真象一件凤凰衫。可是还缺头和尾。这时,凤凰又忍着疼痛,卸下了自己的头髻和尾巴。阿龙把这些东西送给姑娘。到了成亲那一天,姑娘穿戴打扮停当,过了门来,就象一只凤凰。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到老,于是畲民一直沿续着凤凰装。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历史记载,国外把苎麻称为“中国草”,最早把其作纺织原料加以种植的,的确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以前家家户户种植苎麻,直到如今,各地畲民还种苎麻。畲民把苎麻去骨刮皮后晒干,劳作之余,妇女把麻捻成线,织成布,做成衣服。衣服放在稻草碱水中煮,然后放到小溪水中漂上一天,就成了柔软的衣服。也有的不漂,虽然硬一些,但夏天穿起来凉快,且牢固耐穿。由于自产自用,所以史书上记载,畲民长期是“无寒暑,皆麻衣,男单枱不完,勿衣勿裳,女短裙蔽膝,勿裤勿袜”。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