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山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30000609
颗粒名称: (三)后山人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山遗址是凤凰山区的代表,具有强烈的土著性特点。该遗址的鸡形陶壶、方格纹凹底陶罐和磨光石器共存,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后山的鸡形壶可分为宽体长身型和窄体短身型,其把手作为提梁,器底内凹,器身印有方格纹。此外,与鸡形壶共存的陶器还有罐、钵、盂、豆等。后山文化的陶器风格与早期的几何形印纹陶文化有所不同,几何印纹陶的数量减少,仅留下方格纹,并出现了一种与浮滨文化折腹豆相近的圈足豆。
关键词: 后山遗址 土著性 后山人

内容

凤凰山区山岗遗址以普宁池尾的后山遗址为代表,带有强烈的土著性特点。
  后山遗存以鸡形陶壶、方格纹凹底陶罐和磨光石器共存为特征。在后山发掘出土了7个个体的鸡形壶,这类陶壶的共同点是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尖唇、高领,用手捏合罐口沿的中部构成前端翘起的壶口,尾端则成喇叭状流口,两口之间附有宽扁状把手作提梁,器底内凹,器身拍印方格纹。后山的鸡形壶可分宽体长身型和窄体短身型。与鸡形壶共存的陶器有罐、钵、盂、豆等。陶罐敞口、高领、折肩或折腹、圆凹底,饰方格纹。早于后山一些山岗遗址如潮阳左宣公山、揭阳地都娱蛤山、普宁虎头埔等遗址,已出现了部分的几何形印纹陶,它们可能是受到莲花山北的几何印纹陶文化的影响,但到了后山人阶段,陶器中的几何印纹陶突然锐减,只留下一种方格纹,出现了一类与后来浮滨文化折腹豆相近的圈足豆。

知识出处

畲族源流研究

《畲族源流研究》

出版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研究了畲族的来龙去脉,内容包括研究方法、学术公案、族群为畲、考古根据、文献依据、基因证据、外来文化、千年迁徙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普宁市
相关地名
后山镇
相关地名
壶口镇
相关地名
揭阳市
相关地名
潮阳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