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歌传情定姻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906
颗粒名称: 1.以歌传情定姻缘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6
页码: 88-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瑶家爱唱山歌,以歌言情,以歌择偶,是一种开放型的择偶形态,以歌连情定亲方式,既充分表现了瑶家的婚姻自由,又包含瑶家对婚姻的慎重态度,可见瑶家对人生大事——择偶是甚为严肃和认真的。
关键词: 宁德市 婚礼习俗 瑶族

内容

瑶家爱唱山歌,以歌言情,以歌择偶,是一种开放型的择偶形态。凡达到成婚年龄的瑶家男女青年,选择配偶都是很自由的,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他们可以在节日集会、婚丧礼仪场合、民间定期举行的歌圩等场合谈情说爱。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歌为媒。这种对歌求偶的习俗,不是突发奇想的偶然现象,而是源远流长、世代相沿的民俗事象。宋朝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卷十《蛮俗门》中记载:“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会男女之无夫(一本作‘室’)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男女意相得,则男咿嘤奋跃,入女群中负所爱而归,于是夫妇定矣。各自配合,不由父母,其无配者,姑俟来年。”这种踏歌择偶,有着鲜明的抢婚痕迹。到后来的《八排风土记》中,不仅说明了以歌为媒的形式,而且说明了以歌择偶的内容:“少年男女唱歌山坳,其歌,男炫以富,女夸以巧,相悦订婚。”这种以歌择偶的习俗,在全州东山的盘瑶几乎是一模一样。在这里聚居的三万多瑶民,对歌择偶,有一种社会公认的歌场和歌规,已成为对歌的人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形成了地域间瑶民聚居的社会习俗,长久地沿袭下来。
  全州县东山瑶乡的歌场有潭顶坳、割草岭、插牌岭三处。潭顶坳集会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割草岭是八月十五,插牌岭是正月初五到十五。每到歌会时节,瑶家的青年男女穿上精心制作的镶边对襟上衣、黑色裤子,用绣边的头巾裹头,织花的布带缠腰,打上绑腿。女的还系上彩裙,腰扎一条织花锦带,戴上银制首饰。男的佩上粉色锦线扎制的烟袋,手上戴有银镯和九链戒指,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满怀欣喜地奔赴歌场。有的还请有经验的老人或中年歌手当自己的歌师。
  对歌场上,每个山头,每蔸树下都是人山人海。老人在人群中卖茶卖酒,小孩子四处嬉戏奔跑,年轻人扯开画眉般清脆的歌喉高声欢唱。此时,绿树在歌声中摇曳,山风驮着歌声飘荡,座座青山仿佛都被歌声醉得旋转。
  对歌是瑶家男女青年连情择偶的形式,那么歌场就是他们自由求偶的广阔天地。但是青年男女来到歌场,并不是开口就唱歌连情,而是借歌起兴,比智、比勇、比才、比识。开口起歌的一方,若以树起兴定韵,答歌的一方,也必须同样以树作歌。如开歌的人以“杉树尾子朵朵雄”起头,那答歌的人头一句必须以“杉树尾子朵朵雄”或“杉树尾子细绒绒”作歌。一唱一答,善唱的人要相互对唱三百六十首;一般的人也要歌来歌往相互对唱七十二首;最差的人起码也要相互对答三十六首。如果不能达到作歌对答的起码要求,尽管歌场的同龄对象多如群燕集山,也是无法找到连情对唱的歌伴的。这种特殊的择偶习俗,有力地促进了乡土文化的发展。所以在瑶山,无论是读书破万卷的有识之士,还是目不识丁的山民,他们都是在牙牙学语时就养成了唱歌的癖好。
  唱歌虽然都是即兴之作,但歌场都有严格的歌规。起头歌以物起兴,但不是海阔天空地任意拼凑成歌了事,它严格要求按一种民间相承的程序和内容进行。
  开歌对唱,大都是以想学歌、特来歌场寻师访友为内容。如开歌的男青年唱道:
  杉树笼头朵朵青,蝴蝶迷花鸟迷林;
  蝴蝶迷花飞千里,弟想学歌把师寻。
  女青年听了这首歌,也以杉树起兴,开口即答唱道:
  杉树笼头细绒绒,山高流水响叮咚;
  沙滩困鱼得涨水,顺流东海进龙宫。
  在相互谦逊一阵后,歌声渐渐转为赞扬对方穿戴打扮上来。如男的唱道:
  杉树笼头细绒绒,姐妹打扮好威风;
  耳环银镯叮当响,罗裙彩带映山红。
  女的听到男方的赞扬,也顺水推舟地回敬道:
  杉树笼头朵朵青,歌堂奶仔好精神;
  竹麻草鞋配锦带,蓝巾缠头带扎身。
  歌来歌往,一唱一答,内容由歌场盛况,各自夸耀对方的穿戴打扮到俊智歌才,而逐渐转移到询问对方的住处、家庭成员、生产种植和生活情况,一直追问到瑶家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由来。如男的唱道:
  杉树尾子朵朵青,古时洪水登天门;
  天地重合人迹尽,哪来开天辟地人?
  女的听后,即见几打几,朗声答唱:
  杉树笼头细绒绒,盘古兄妹坐瓜中;
  水涨葫芦不沉底,天地重开有祖宗。
  男青年听对方答出盘古是开天辟地的祖宗,就进一步唱道:
  杉树笼头朵朵青,盘古挥斧劈乾坤;
  凿得天空没有顶,劈得大地水样平。
  女青年听对方唱盘古开出天地就即指出盘古开天辟地出了差错,便唱道:
  杉树笼头细绒绒,圣母一看发懵懂;
  地劈宽了天凿小,拿天罩地难合龙。
  男青年即作歌回答:
  杉树笼头朵朵青,盘古听了没哼声;
  双手抓地缩小点,天罩大地不差分。
  女青年即作歌补充唱吕道:
  杉树笼头细绒绒,盘古缩地地不同;
  自家子孙住山岭,别人平地把生营
  如此歌来歌往,如能对答如流,双方歌意方转,进入言情说爱的内容。就是到了言情说爱的歌唱,也是先从逗情开始,如男的唱道:
  割草坪里唱山歌,唱破喉咙妹不和;
  石板无泥花难种,月在天上手难摸。
  女的则唱道:
  从没上界怕山高,从没上树怕风摇;
  从没见哥怕开口,石上砍鱼怕下刀。
  在对方相互对唱一阵后,才进入探情歌唱。如男的唱道:
  高山岭顶种仙桃,年年结果半山腰;
  十根竹篙打不到,借妹山歌搭渡桥。
  女的答歌唱道:
  山上木叶堆打堆,可惜小哥不会吹;
  有日吹得木叶叫,金鸡会伴凤凰飞。
  如此探情歌唱得舒心得意,双方才歌锋暂转,进入连情歌唱。如男的唱道:
  买个花盆栽枝花,连个小妹当个家;
  出门有人帮管事,来客有人帮烧茶。
  女的即兴回答:
  妹有意来哥有心,我俩下海捡龙鳞;
  捡得龙鳞当瓦盖,四海传扬我俩名。
  连情歌唱到双方情意绵绵时,便开始恋爱。男方倾诉自己的心事唱道:
  吃了秤砣铁了心,风难扯断水难分;
  不信妹到屋里看,眼泪流湿大手巾。
  女的也将自己的心事大胆地倾诉给对方,这时就放胆地唱道:
  新砌桥亭在江边,妹在桥亭等交连;
  好比鱼仔撞上水,心烦赛过坐针尖。
  双方对唱如此步步深入,唱到思情、离情等触动心事的唱和,有的连唱几天几夜不舍分开。如果双方唱得情投意合,难分难舍时,男女就可离群,到偏僻幽静的地方单独对唱。在两人独自相会时,并非一语定情,互允结交终生之好,女方往往以哑谜相约,定下来日相会的时间和地点。如果男方不能解哑谜言定的重逢相会日期,到日失约不遇,女方就认为此人愚蠢无知,从此就会失去交情,再不相会。
  用哑谜相约重逢日期也是形象生动富于情趣的。如果女方约定初一相会,她就唱:
  花针穿线线穿针,哥哥有意妹有心;
  扁担无抓请来此,同坐石头换手巾。
  这“扁担无抓”的哑谜,是指“初一”的意思。双方能如日重会,如果相互交换了手巾,那么两人就算定情了。这种哑谜多种多样:“方桶打禾”是指初四;“西瓜开花”是指初六;“公鸡打架”是指初八;“背犁犁田”是指初五;“先生坐椅”是指初七;“太公下钓”是指初九……从初一至二十都有哑谜。男女双方通过对歌和哑谜重逢,交换信物后,女的就可将男的带回家中与父母见面,而后父母就会请女儿的娘舅到男的家里说亲。这种说亲是瓦罐子里头捉鱼仔——稳打稳拿,没有不成功的。
  这种以歌连情定亲方式,既充分表现了瑶家的婚姻自由,又包含瑶家对婚姻的慎重态度,可见瑶家对人生大事——择偶是甚为严肃和认真的。正因为这是自愿基础上的严肃选择,所以在瑶山中途弃偶的现象是很少见的。这种以歌传情的择偶方式有助于建立和睦家庭,故而瑶家的歌场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才具有那样绵长、广泛、传承相继的生命力。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